APP下载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和HBV-DNA检验结果分析

2016-07-31贾国胜辛江河程志武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乙型肝炎抗原

贾国胜 辛江河 程志武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和HBV-DNA检验结果分析

贾国胜 辛江河 程志武

目的探析乙型病毒肝炎血清学指标检查与乙肝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DNA,HBV-DNA)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安徽省潜山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EM IA)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及“两对半”的检查方法,同时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定量检测患者的HBV-DNA。最后,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PCR定量检测法的检测结果发现:有84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定量呈阳性,且其检出率为66.7%,其中HBV-DNA的阳性标志物检出率最高是HBsAg、HBeAg以及抗-HBc,其次是HBsAg、抗-HBc,检出率最低的是抗-HBc。结论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的活动性和感染性密切相关,确定HBV-DNA不仅可进一步全面了解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以及感染情况,而且临床上可用于不同类型肝炎患者的辅助诊断以及作为判断HBV感染者病毒是否有活动和较大传染性的新标志。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HBV-DNA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种机体因感染HBV而引起的传染病,其感染率极高[1]。研究表明,乙肝患者极易患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2]。临床上,一般采用血常规“两对半”的检测方法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抗体(抗-HBeAg)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3]。然而,“两对半”检测方法不能对乙肝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复制及传染情况进行特异性地诊断。因此,本研究对本院126例乙肝患者进行“两对半”与HBV-DNA定量检测对比分析,旨在探讨HBV-DNA定量检测对乙肝患者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度以及传染情况。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04—2014-04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126例乙肝患者的血清学标本。其中男69例,女57例;平均年龄为(48.6±7.2)岁。其中112例患者由血液传播,3例患者由母婴传播,11例患者由性传播。

1.2 检测方法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方法采用的是微粒子酶联免疫(EMIA)试剂盒,购自美国Abbott公司。HBV-DNA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的是: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定量,所用试剂盒由厦门安普利生物提供,操作时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对血清学模型结果与HBV-DNA定量结果进行两两比较;对乙肝病毒e抗原与HBV-DNA定量结果的数据处理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荧光聚合链定量检测法的检测结果发现:84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定量呈阳性,且其检出率为66.7%,其中HBV-DN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是HBsAg、HBeAg以及抗-HBc标志物阳性,其次是HBsAg、抗-HBc,检出率最低的是抗-HBc(表1);e抗原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e抗原大于1 000模式下HBV-DNA定量结果与e抗原小于1 000模式下HBV-DNA定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对半”检测与HBV-DNA检测对比分析

表2 e抗原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3 讨论

HBV属于嗜肝性DNA病毒科,是一种部分双链环状DNA[4]。一旦机体感染HBV后,该病毒就侵入肝细胞,并在肝细胞中以HBV-DNA为模板进行复制以合成新的HBV颗粒,同时将新合成的HBV颗粒释放至机体血液中。进入血液中的HBV颗粒可激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血清免疫学标志物。目前众多研究认为,乙肝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具有密切联系[5]。我国临床上对乙肝的检测常使用“两对半”检测方法进行,而临床上主要用HBeAg来判定HBV的复制情况,这也是判断乙肝患者的病情以及传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6]。然而,临床研究发现,乙肝患者的HBeAg虽呈阴性但其体内HBV仍处于复制状态且其复制程度并未减弱,故HBeAg阴性并不能作为HBV停止或者减少复制的判断依据[6]。因此,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两对半”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旨在探讨HBV-DNA定量检测对乙肝患者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度以及传染情况。结果发现,有84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定量呈阳性,且其检出率为66.7%,其中HBV-DNA的阳性标志物检出率最高是HBsAg、HBeAg以及抗-HBc,其次是HBsAg、抗-HBc,检出率最低的是抗-HBc。这一结果提示,HBV-DNA与“两对半”检测具有一定的联系,并且荧光聚合链定量的检测结果能有效的反映HBV在乙肝患者体内的复制情况。

综上所述,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的活动性和感染性密切相关,确定HBV-DNA不仅可进一步全面了解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以及感染情况,而且临床上可用于不同类型肝炎患者的辅助诊断以及作为判断HBV感染者病毒是否有活动和较大传染性的新标志。

[1]刘素英,刘飞,郭晓林.乙型肝炎病毒三抗体阳性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3,19(21):45-46.

[2]熊丽红,钱榕,李国良.HBsAg检测阴性而HBV-DNA检测阳性标本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5):496-497.

[3]杨延龙,朱波,李湘瑛.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两对半及HBV-DNA同步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08,27(13):115.

[4]杨慧.乙型肝炎血清两对半检测与HBV-DNA浓度的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27):188-190.

[5]赵富锋.HBV-DNA定量检测与乙肝感染血清标志物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0):1228-1229.

[6]曹晓.乙型肝炎血清两对半及Hepatitis B virus-DNA浓度的检测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5):23-24.

2015-05-07)

1005-619X(2016)01-0050-02

10.13517/j.cnki.ccm.2016.01.023

246300安徽省潜山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乙型肝炎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前列地尔联合拉米呋啶对老年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下期要目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