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肺源性ARDS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的治疗价值分析

2016-07-31周忠波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纤支镜肺源支气管镜

周忠波

ICU肺源性ARDS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的治疗价值分析

周忠波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治疗重症监护室(ICU)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住ICU肺源性ARDS患者根据是否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用药及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MVV、FEV1、PEF)及血气分析指标(PaO2/FiO2、PaCO2)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4周死亡率为15.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ICU肺源性ARDS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内环境与肺功能,改善临床预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监护室;纤维支气管镜;临床疗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临床根据发病原因,将ARDS分为肺外源性与肺源性两类,其中,肺源性ARDS主要是指由肺炎(感染真菌、病毒、细菌或者支原体)、吸入性中毒、溺水、胃食管反流性肺炎、肺部手术以及呼吸系统介入性治疗等所致疾病[1]。既往治疗肺源性ARDS多采用药物治疗与机械通气疗法,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满意。我院对肺源性ARD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01—2014-12我院ICU收治的肺源性ARDS患者66例,其中,男43例,女23例;年龄20~75岁,平均(46.37±15.34)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11~31分,平均为(25.01±5.79)分;致病原因:52例重症肺炎,4例胃食管反流性肺炎,4例胃食管反流性肺炎,2例胸部创伤,2例溺水,2例吸入性NO中毒。患者根据入院后是否使用纤支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予以药物治疗基础疾病,包括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抗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乌司他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合理应用强心药物以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患者均予以气管插管或者面罩吸氧辅助呼吸,设置呼吸末加压(PEEP)为6~18 cmH2O(1 cmH2O=0.098 kPa),小潮气量为7 mL/kg,维持气道平均压力≤35 cmH2O,且气道峰压≤40 cmH2O,酸碱度(pH)维持在7.20~7.25之间。

1.2.2 观察组本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床旁纤支镜治疗。酌情应用镇静剂,并应用床旁多功能监护仪进行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电等生命体征监护。治疗前予以纯氧机械通气治疗3 min,然后经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套管滴入2 mL 2%的利多卡因。经呼吸机与气管插管的连接部位行一“Y”型三通管,并经开口部位插入纤支镜,根据床旁X线片以及纤支镜所示情况选择病变部位,采用负压吸引法将局部分泌物吸出,并予以10~20 mL生理盐水进行局部冲洗,再次以13.3~26.6 kPa左右的负压进行反复抽吸,直至分泌物完全吸出,灌洗液的总量应<100 mL,操作时间控制在2~3 min/次,总时间不宜超过30 min。每2 d进行1次纤支镜检查,连续1周。

1.3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的肺功能指标,包括最大分钟通气量(MVV)、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以及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监测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4周内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变化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MVV、FEV1及PEF)均显著提高,PaO2/FiO2均显著提高,而PaCO2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1)。

2.2 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4周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比较(±s)

组别时间MVV(%)FEV1 PEF(L/s)PaO2/FiO2PaCO2(mmHg)观察组治疗前40.12±4.32 39.29±3.61 2.11±0.13 124.87±9.35 58.11±5.59治疗后56.33±5.41 47.25±4.29 5.84±0.72 198.24±5.12 45.01±3.78对照组治疗前40.23±4.19 38.83±3.57 2.31±0.17 125.03±8.97 57.94±5.53治疗后51.16±5.23 44.03±4.15 3.84±0.45 169.78±6.84 50.12±4.28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s)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s)

组别例数机械通气时间(d)住ICU时间(d)4周死亡率[n(%)]观察组33 9.35±5.63 11.39±4.61 5(15.15)对照组33 14.56±5.72 17.03±5.52 11(33.33)

3 讨论

ARDS是一种常见ICU危重症,多在创伤、休克以及感染等发生过程中,由多种炎症介质介导而诱发,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近年来,随着临床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以及机械通气治疗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ARDS患者的死亡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既往治疗ARDS的主要手段为积极治疗原发病,予以吸痰管吸痰或者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排痰等,但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纤支镜能够直接进入到支气管段内,深入感染肺叶或者肺段,并在直视状态下观察和清除气道分泌物,有效解除气道阻塞,从而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性[3]。同时,应用纤支镜进行治疗能够获取深部痰液,提高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抗生素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此外,纤支镜辅助治疗能够直接观察患者的支气管以及气管病变情况,便于准确局部用药,还可实施支气管肺泡灌洗,从而促进炎性代谢产物以及毒素的排出以及吸收,进而提高治疗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加行纤支镜治疗后,肺功能指标(MVV、FEV1、PEF)及PaO2/FiO2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而PaCO2显著降低,与汲崇良[5]报道一致。此外,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4周病死率仅为15.15%,相比于对照组的33.33%显著降低。提示纤支镜辅助治疗肺源性ARDS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在常规药物治疗以及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应用纤支镜辅助治疗肺源性ARDS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内环境与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1]何超,赵平,李文放,等.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在ICU中肺源性及肺外源性ARD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9):825-828.

[2]刘先福,曹枫,符少平,等.ICU肺源性和肺外源性ARDS患者治疗中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34):258.

[3]瞿星光,龚勋,周刚,等.早期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显性吸入性肺炎致ARDS 29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4):333-334,340.

[4]黄鹤,田昭涛.纤维支气管镜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8):764-765.

[5]汲崇良.纤维支气管镜在ICU肺源性ARDS患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4):1849-1850.

2015-05-07)

1005-619X(2016)01-0043-02

10.13517/j.cnki.ccm.2016.01.020

117000本溪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猜你喜欢

纤支镜肺源支气管镜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纤支镜灌洗对肺炎伴脓毒症患者CRP水平与症状指标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