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分析

2016-07-31宁献宇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炎鼻腔

宁献宇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分析

宁献宇

目的分析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2—2014-12朝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传统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的手术方式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体健康评分(78.68±12.26)分比对照组(61.35±10.02)分高,且并发症的总发生率8.89%显著低于照组62.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显著。

鼻息肉;鼻窦炎;鼻内镜

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为鼻科的常见病,且慢性鼻窦炎因鼻黏膜的炎症刺激较易诱发鼻息肉,而鼻息肉的异常增大将对通气功能造成影响[1]。为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已选取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12—2014-12

朝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90例患者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18~64岁,平均(37.60±8.15)岁,病程1.5个月~15年,平均(10.52±1.20)年;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9~65岁,平均(37.64±8.22)岁,病程2个月~16年,平均(10.58±1.26)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鼻内镜与鼻窦的CT检查,分析病情,同时对照组行传统的手术治疗:将中鼻甲后显露的蝶窦口切除,再将蝶窦前壁的开放蝶窦切除,由后向前且循序将后组筛窦与前组筛窦开放,最后将额窦口开放,并将鼻卤门切除以使上颌窦的自然口扩大,术后上颌窦的腔内予以碘伏纱布填塞,且鼻腔内予以凡士林型纱布填塞。观察组行鼻内镜的手术方式治疗:行全麻或者鼻甲、钩突部浸润麻醉或者对鼻腔表面进行麻醉,在鼻内镜直视下将鼻息肉切除,据病变具体情况开放筛窦,并充分开放窦口,使窦口的鼻道可通畅引流,保留黏膜与筛窦间隔,手术后对鼻窦炎的患者行明胶海绵与凡士林型纱布予以鼻腔填塞的方式止血,伴鼻中隔的弯曲患者行明胶海绵与膨胀海绵予以填塞鼻腔,且术后与抗生素结合治疗。

1.3 判断标准与观察指标参照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的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予以评价,选取3个指标,分数与质量成正比[2]。观察两组生活质量与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的情况经治疗,观察组的总体健康评分(78.68±12.26)分比对照组(61.35±10.0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并发症的情况经治疗,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生活质量的情况(±s,n=45,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的情况(±s,n=45,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况总体健康对照组64.46±10.31 61.20±10.43 65.31±12.30 61.35±10.02观察组76.58±10.43*79.47±12.60*76.66±13.22*78.68±12.26*

表2 两组并发症的情况[n(%),n=45]

3 讨论

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为慢性鼻窦炎的特点,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与遗传、代谢类疾病与感染的变态反应、免疫因素密切相关,无论其是否存在鼻息肉的现象,其均与鼻腔黏膜增殖性的炎症有关[3]。通过研究得到两组生活质量的情况:治疗后,观察组的总体健康评分(78.68±12.26)分比对照组(61.35±10.02)分高,表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行鼻内镜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可能因为行鼻内镜的手术方式治疗时,手术的整个过程能于直视下操作,使手术的视野扩大与清晰度提高,且此类手术的创伤小,对鼻腔的病变组织与黏膜上皮的增生能尽可能清除,最大程度保护鼻腔与鼻窦正常的黏膜组织,有利于患者通气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鼻窦炎-鼻息肉的症状,进而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4]。此外,手术过程中充分开放窦口,使病变部位充分暴露并切除,可以使患者窦口的鼻道通畅引流,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5]。

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62.22%,表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行鼻内镜的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可能因为行鼻内镜的手术方式治疗时,于鼻内镜直视下将鼻息肉切除,可以防止鼻息肉增大造成阻塞现象,从而有效避免上颌窦口闭锁的现象,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此外,鼻内镜的手术中对黏膜与筛窦间隔的保留,缩小病变黏膜的范围均可减少鼻腔粘连的发生,术后进行针对性的纱布填纱,可有效止血,且与抗生素联合治疗能减少患者出现发热的症状,从而有利于并发症的减少[6]。

综上所述,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行鼻内镜的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2]吴敬东.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恢复以及生存质量回归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1):1729-1732.

[3]陈建文,孙敬武,汪银凤.变应性因素与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1):122-124.

[4]李良波,龚成,廖勇,等.清窦灵合剂鼻腔冲洗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5):425-428.

[5]孙焕吉,卢永田,罗兴谷.鼻内镜下多种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J].山东医药,2014,54(23):74-76.

[6]赵杰.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6-28.

2015-04-22)

1005-619X(2016)01-0036-02

10.13517/j.cnki.ccm.2016.01.016

122000朝阳市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炎鼻腔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鼻腔需要冲洗吗?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清洗鼻腔治感冒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94例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