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述评

2016-07-30高广明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育

摘要:国外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很就开始了,从开始的家庭教育,到后来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研究。本文主要梳理了国外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发现研究的越来越深入,变量也越来越多,研究工具也越来越多样性。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教养方式;学业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17-02

心理学家长期以来对于父母如何影响孩子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都有很大的兴趣。父母教养方式也是他们感兴趣的点之一,父母教养方式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态度的群集,包括父母行为表达所带来的情感氛围等(Darling and Steinberg 1993)。父母教养方式捕捉到两个重要的要素:父母的应答和父母的需求(Maccoby and Martin 1983),父母的应答就像父母的温暖或者支持性的,它主要涉及"父母有目的地培养孩子个体,自我规范,和自信,通过协调、支持和迁就孩子的特殊需要和要求。" (Baumrind 1991, p. 62). 父母的需求它着重强调的是行为的控制,主要包括"父母要求孩子去变成家庭的一部,以此来让家庭便成为完整的整体,通过他们成熟的需求、监管和纪律的努力,和面对孩子的不服从。"(Baumrind 1991,p. 61)父母教养方式被分成严格型、严厉型和溺爱型基于Baumrind的父母类型划分。权威型的父母是高应答和高期望的,他们强调监督和制定清晰的标准为他们的孩子,但没有侵犯性和限制性。而严厉型的父母也是高期望的,但是很低的应答。这些父母提供一个良好秩序和结构的环境,带着清晰的规定。他们期望孩子遵守规定无需解释。溺爱型的父母是具有很高的应答,但有很低的期望需求。他们是宽容的,没有导向性的,不需要成熟的行为。之后,马克比和马丁(Maccoby&Martin1983)基于维度理论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四个基本类型:权威抚养型、独断扶养型、宽容溺爱型和宽容冷漠型。类型化弥补了单纯维度片面性的不足,又系统地探讨了家庭教养方式的各个变项与儿童的人格特质、情绪适应、学业成就、价值观念、道德判断等各方面的关系,揭示了儿童的个性形成并非由父母的某个行为维度决定,而要受到父母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但这一取向依然局限于亲子关系中的单向影响,未能探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

关于父母的家养方式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的研究较早,1874 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高尔顿研究家长的工作对儿童教养的影响。1966 年美国心理学家科尔曼创建研究小组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发表《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学生的能力和父母教育方式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是导致学业差异性的主要两个因素,该研究使家庭教养方式成为教育学及其心理学的重要范畴。文献表明,育儿风格影响了学业成就、学业自我概念和自我概念。研究结果表明育儿风格可以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成就。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被认为最适合的育儿方式(Chao 2001)。Turner and Heffer (2005) 也发现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是最有意义和价值去预测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学生的父母高度牵扯进来,是非常鼓舞人的,同时给与高自主性产生高的学业成就。 Weiss and Schwarz (1996)也证实,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权威型、民主型和The 放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都能够促进青少年积极态度的发展。据Darling (1999)称,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是一个持续预测的方法,预测青少年的认知能力。 Pong et al. (2005)也发现,相比权威型的父母,专制型和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孩子的学业成绩相对更低。Tiller et al. (2003)也发现,专制型和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会消极的和孩子的认知成就有关。Ruzina (2005) 和Matnizam(2004) 也证明,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学业成就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专制型和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却没有发现这种关系。Aunola et al. (2000)的发现指出,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倾向于应用更多的适应性的学业策略,例如自我提升的归因。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可能会鼓励青少年控制信念,这可能会提高一个青少年在学校成功的动机。Juang and Silbereisen (2002)报告称青少年的学业能力信念与权威型的父母的变量,比如父母的温暖、父母的兴趣参与教育和讨论的学术知识与父母很重要他们之前有一个重要的积极关系。这个结果表明他们有更好的学业成绩,这之间有一个有意义的连接在青少年的学业能力信念和学业成绩之间。

父母教养方式对于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自我概念是一系列关于他(她)是谁的属性、能力、态度、和价值的集合体(Berk 2000)。这些概念是从一个人的经历和个人的环境的解释中形成(Shavelson et al. 1976)。 自我概念可以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的定义是个体在学校和其他同学相比而形成的关于自己能力的评价认知 (Brookover 1959)。而非学业自我概念包括社会的、心理的、道德的、个人的和家庭的自我。文献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能够影响自我概念。Nasrin (1999)在对大学生进行研究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概念之前有着密切的关系。Ainol (2000)在对中学生的研究也证发现了这种关系。Sallay 和Munnich(1999) 报告称,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对于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消极的影响,而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自我概念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他们进一步证实了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学业成就具有间接的影响,因为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一个积极的自我觉察能够带来更多的自信,而且能够激发一个人成功的动机。本项研究的大部分目标是为了测试有经验的学业成就的完整模型。通过使用结构方程(SEM),这种方法基于权威型和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资料的收集。它旨在了解更深入的家庭教养方式在自我概念方面和中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个模型是假设权威型和专制型问卷的信效度很好,适合做模型。此外,这个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家庭教养方式对于自我概念和学业成就是不是其调节作用。此外,在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不再采用单一的质性研究和静态分析,而是借助更多的研究方法,借助 SPSS 和 LISREL 等统计软件,使研究的结果更复杂、全面、精确,提高了研究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Levine, D. U.. Society and education (9th Ed.)(M).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6.

[2] Lareau,A.. Social class differences in family school relationship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capital(J).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87.

[3] Rhine, W. R.. Making schools more effective: New direction from follow through [VI].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7.

作者简介:

高广明(1991-)广西民族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育
认知风格、家庭教养方式与图形推理能力的关系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