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洗脚秀

2016-07-29杨振伟

曲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包袱白领孝顺

杨振伟

甲 哟,这不是××啊?

乙 是我。

甲 好羡慕你啊。

乙 羡慕?

甲 观众看见你一上台就鼓掌,就跟见着亲儿子似的。

乙 这是什么话?

甲 大实话。你现在到哪去,大家是不是都叫你“笑星”?

乙 也就那么一说。

甲 “笑星”,嗯,好。就冲这高雅的职称,我也要立志做一名“孝星”。

乙 哦,你也要说相声?

甲 不,我这个“孝”是孝顺、孝敬、孝子贤孙的“孝”,“孝星”。

乙 好啊,尊老敬老、孝敬老人是传统美德。

甲 对,在“传统”上是那么讲,对我而言,做这种“孝星”还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乙 现实意义、实用价值?听不懂!

甲 没有看新闻?现在很多企业、公司都推行以“孝”定人品,说一个人孝顺不孝顺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自身素质。

乙 百善孝为先嘛。

甲 我在公司属于中层白领,管着几十号人呢,所以我必须做一名“孝星”。

乙 想法不错。

甲 可是,我孝敬谁合适呢?

乙 这还有问,爸妈呗。

甲 我妈在我刚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

乙 那你爸又当爹又当妈的可不容易,应该好好孝顺你爸。

甲 可,我跟我爸不是有点儿夫妻感情不和嘛。

乙 你跟你爸是有夫妻感情?

甲 嗨,错了。父子感情不和。

乙 怎么回事啊?

甲 我跟我爸没在一块住。

乙 那也不耽误你孝顺呐。

甲 我爸前些年生病瘫痪以后我很少去看他。

乙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你更应该常回去照顾照顾。

甲 我不是给他雇了一个保姆吗?

乙 哦,你把一瘫痪的老爸扔给保姆就完了?!

甲 没完,还得按月给人钱呢。

乙 废话,人家保姆帮你照顾着瘫痪的老爸,你给人钱理所当然。

甲 他帮我照顾着老爸?照顾好了吗?

乙 怎么没照顾好了?

甲 照顾好了怎么还局部感染、恶化?

乙 那也不能都怪人家保姆啊?

甲 不怪保姆怪谁?都是保姆的责任!

乙 这位还耍上赖了。

甲 我郑重告诉保姆:收人钱财,与人消灾。要钱没有,要血一盆,我们家老爷子的病你们爱管不管,一旦耽误了治疗,咱们法庭上见!

乙 都什么人性!这位!

甲 您还甭说,我这么一嚷嚷,还真把保姆给镇住了,连夜就把老头送医院了,后来好几次打电话让我去医院给手术签字,我就不去!

乙 你凭什么不去?

甲 就凭我是一白领,我还不信斗不过你农村来的保姆。

乙 你就别糟蹋白领了。

甲 这叫智商,懂吗?

乙 甭说没用的,你爸做的什么手术,恢复得怎么样?

甲 我哪知道啊!说去看看这不还没去呢。

乙 你还知道去啊?

甲 看您说的,父子情深啊,作为一白领去看大病初愈的生身之父乃人之常情也。

乙 嗯,还拽呢。

甲 这次去看老爸,还有一重大使命。

乙 什么使命?

甲 成就我的“孝星”梦想,树立我的白领新形象。

乙 就奔着这个来的嘛。

甲 诶,你说做“孝星”,应该从哪做起?

乙 你是白领,当然比我知道得多啊。

甲 那倒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想应该从洗脚开始,你看怎么样?

乙 行。

甲 这个我做过考察,洗脚是一个热门。老百姓为父母洗脚为的是洗去老人家的疲惫和泥屑,学生给父母洗脚为的是完成学校布置的“特殊”家庭作业,明星给父母洗脚为的是炒作自己知恩图报的一种心理愉悦,我作为白领给父亲洗脚为的是名利双收、挤进“孝星”行列。

乙 这位还一套一套的。

甲 诶,你说我给我爸洗脚,我爸会同意吗?

乙 我又不是你爸,我哪知道啊?

甲 对,问问老头儿去。“我说,b-a-ba-爸-”

乙 不定多久没叫过了,嘴都撅了。

甲 “商量点儿事,我、我、我想、给您洗洗、脚,行吗?”

乙 成结巴了。

甲 (学老人,痛苦地左右摇头,闭眼伤神)

乙 老人难过了。

甲 不能啊,我看我爸应该是挺好的,以前老躺着,现在能做轮椅了,还是盘着脚坐的,要不是打着床单,整个一观音端坐莲花台!

乙 都什么形容词。

甲 (学老人说话)“什么,你一个白领给我洗脚?”

乙 他这白领没少说啊。

甲 (学老人说话)“忘了吗?我去你刚装修好的家,一进门让我换鞋,我刚把鞋脱下来,你捂鼻子你媳妇尖叫咳嗽,连推带搡地把我弄到门外,我那双鞋你们用两卷卫生纸团着给我扔出来了,你们叫我下楼到喷泉那儿洗脚,还说要连泡仨小时才准上楼。”

乙 应该捎着海带一块发了。

甲 (学老人说话)“是不是你门家海带又该发了,现在想起给我洗脚了?”

乙 老头好耳音。

甲 (学老人说话)“不行,晚了!”

乙 老人家生气了。

甲 爸,洗脚还有什么早晚的,我这就准备去。

乙 这还准备啥啊?鞋一拖,摁盆里搓呗。

甲 你懂啥?当然带准备了,我是一白领,给爸

洗脚就要洗出品位、洗出水平、洗出档次、洗出概念、洗出思想、洗出理论、洗出色彩、洗出曲线、洗出美感……

乙 停停停,再洗也是一双脚。

甲 说白了,这双脚不能白洗,我就是要大肆作、广为宣传,让我的领导、我的同事、甚至新闻媒体都知道我给老爸洗脚了。

乙 这才是真正目的。

甲 我先到五星级宾馆包一个中餐厅。

乙 干嘛包中餐厅呢?

甲 中餐厅面积大、灯光强,记者拍照画面清楚。

乙 脑劲全用这了。

甲 我定了三十六桌。

乙 还真不少!

甲 每桌都按总统府的标准上菜,鸡鸭鱼肉、生猛珍禽、鱼翅燕鲍,应有尽有。香烟用三五、万宝路、健牌、希尔顿,酒水用芝华士、威士忌、杰克丹尼、马爹利,全是清一色进口的洋货,这叫中西合璧。

乙 我看是不伦不类。

甲 不管哪个,只要热闹好看就行。

乙 这位真下本儿!

甲 不下本行吗?就这人家记者还不一定愿意来呢。

乙 那倒是。

甲 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的记者没胆识,地方媒体,爱来不来,不来拉倒!我请的全是网络记者,头衔都是“国际什么什么”、“环球什么什么”、“世界什么什么”的。

乙 就差“宇宙什么什么”了。

甲 有,人家说了,正从阿尔及利亚往这赶呢,十二点之前准到。

乙 为这顿饭至于吗!

甲 十点钟现场就布置好了。

乙 怎么布置的?

甲 前面舞台上方是一幅大型喷绘“百孝图”,画面中间是从王羲之碑帖中精选的“脚”字书法,“脚”字下方安放一把雕龙刻兽的宋代古董太师椅,前面醒目地摆放着一个从俄罗斯进口的美国橡木保健沐足洗脚盆。从舞台边缘经大厅沿楼梯直通宾馆门口铺设金色地毯,门口彩虹门擎天而立,两旁设大脚板型鲜花造型。

乙 贴近主题。

甲 中午十二点整,伴随着三十七声礼炮响起……

乙 干嘛三十七声礼炮?

甲 我今年三十七岁。

乙 哦,一年一炮!

甲 伴随着三十七声礼炮响起,四位宾馆保安连推带抬将老爷子架到大厅舞台正中央脚盆后方,当时在场所有人掌声雷动,摄影摄像的闪光灯频频闪烁,这时我在一群礼仪小姐的簇拥下,来到洗脚盆边,双膝跪地,轻轻揭开盖在老爸身上的床单。啊!这不看还则罢了,定睛一瞧,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乙 怎么了?

甲 原来我爸不是盘脚坐轮椅,而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截肢了、双腿都没了!

乙 就是那次手术截的!

甲 哎呦喂,我的亲爹呐!你怎么不早说呦!

乙 你爸跟你说过了:现在想洗脚,晚了!

甲 爸,我对不住您了!

乙 悔悟了?

甲 爸,求求您,现在马上就给您装一假肢,好吧?

乙 不用那么急。

甲 不,十万火急,最好当场一会就装好!

乙 干嘛那么着急呀?

甲 装好了,好让我继续表演洗脚哇!

乙 嗐!

点评:

在相声艺术的创作和表演中,最难最难的是设制一个若断若续、若有若无的“线”,顺着这条“线”编串起一个个逗人发笑的笑料“包袱”。这些“包袱”常常给观众提供假象,而将真相隐藏起来,促使观众被动接受引导,主动进行思考,在笑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洗脚秀》这个作品针对“洗脚”与“孝心”这个热门了好久的话题进行了冷静的逆向思考,巧妙地设置串联主线、构思故事情节,通过“秀”的过程及细节描写,讽刺了一些人忽略亲情、金钱至上的扭曲心态和丑陋行为。从作品的字里行间中,能看到了作者的视野和境界,读懂作者的爱和恨。

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组织包袱,逗观众哈哈一笑是相声的一大特色。《洗脚秀》在语言运用上做到了这点,既有相声传统的幽默语言、又有现代街头巷尾流行的语言,也不乏跳跃时尚的网络语言,且转换自如、不生硬、不留痕迹,显示出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番四抖、先褒后贬、阴错阳差、一语双关、自相矛盾、表里不一、歪讲曲解、违反常规等是相声创作和表演的重要手法和技巧。《洗脚秀》基本上运用了三番四抖的技巧,在几个转折上还对相声创作技巧和手法做了创新的探索与尝试。承转启合娴熟自然、清新流畅。

“包袱”又称“哏”,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笑点”。 相声用艺术手法组成“包袱儿”,表演当中通过说表而“抖响”使人们发笑,每一段相声里,一般含有四五个以上风趣幽默的“包袱儿”。《洗脚秀》中有几个包袱抖得很利索,美中不足的是最后的“底”不是很脆,有待改进。

瑕不掩瑜,《洗脚秀》是一个语言特色鲜明的作品,读过之后印象深刻,耐人寻味。相信这个容易引起共鸣的作品经过演员二度创作,一定会受到理想的舞台效果。

猜你喜欢

包袱白领孝顺
空包袱
孝顺
怎么孝顺
莫让批改作业成为你的“包袱”
一线城市白领青年怎么住
孝顺的外婆
小白领的搞笑生活
实用白领
徐孝顺:从搬运工到张艺谋的铁杆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