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曲艺评论人才培养漫谈

2016-07-29贾振鑫

曲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曲艺高校教师人才

贾振鑫

曲艺评论,又称曲艺批评,是专家学者在曲艺欣赏的基础上,以曲艺理论为指导,对曲艺家、曲艺作品,曲艺创作、表演、理论及其相关艺术现象的科学阐述与评价,一般表现为发表的文字或理论研讨的发言。曲艺评论与创作被誉为曲艺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从艺术鉴赏的角度讲,曲艺评论又是专业知识、业务水平、艺术修养高于普通观众的欣赏群体的反馈,是按照艺术规律、形式特点、作品内容、文化背景,做出的曲艺学、艺术学、社会学、文化学、美学的理性分析。从功能考虑,曲艺评论提高了人们的曲艺欣赏水平;是艺术创作与观众间的桥梁纽带;丰富了曲艺理论,促进了曲艺的繁荣发展。文化大家、有理论修养的演员、高校教师、文化干部和新闻出版工作者,是曲艺评论队伍的主要构成。其中,高校教师是曲艺评论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高校曲艺评论的重要作用

高校是社科研究的主体,在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氛围、资料占有等方面优势突出,学科体制、学术制度、科研体制的相对健全,有利于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的开展,也有利于依托学科形成学术团队和学科带头人来引领学科的发展,可以为曲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和制度保障。如何把高校这支社科研究的主力军为曲艺评论所用,发挥资源的优势,来打造一支充满活力,招之能战、战之必胜,卓有成效的人才队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教师的曲艺评论对曲艺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曲艺事业的整体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有一批专家学者执着于曲艺评论,且在曲艺理论方面著述颇丰,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曲艺理论拓荒者的角色,如撰写《说书史话》等专著的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陈汝衡;长于变文研究的山东大学教授关德栋;撰写《中国曲艺艺术论》等多部专著的北京大学教授汪景寿;撰写《中国的曲艺》《中国人的软幽默》等专著的南开大学教授薛宝琨;写有大量曲艺评论文章的著名美学家王朝闻(中央美术学院);撰写《中国曲艺史》《中国相声史》等专著的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研究员倪锺之;参与撰写《曲艺概论》《相声溯源》的山东大学教授李万鹏等,都给曲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从中国曲艺牡丹奖历届曲艺理论奖的获奖者来看,高校教师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如南开大学的鲍震培、东北师范大学的王红萧、扬州大学的徐德明、北京师范大学的岳永逸等,均有斩获。从中国曲艺家协会首届“中国曲艺艺术研究基金课题”的中标单位来看,高校所占比例近70%,天津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榜上有名。此外,在中国曲协主办的历届曲艺研讨活动中,高校教师都有参与,并有不同的成果呈现。

可见,高校社科队伍具有能干事,且能干成事的实力,就曲艺评论而言,需要调动他们“想干事”的热情,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评论团队,涌现领军人物。而汪景寿、薛宝琨、倪锺之、崔凯、吴文科、周良等曲艺评论大家,不但拥有高校教育背景,且建树颇多,这坚定了我们从高校渠道培养曲艺评论人才的决心和信心。也就是说,高校不仅有着曲艺评论的人才资源,而且可以为培育曲艺评论人才做出贡献。

二、高校曲艺评论人才现状

高校,在曲艺评论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高校曲艺评论人员构成:一是有过曲艺从业经历的。他们熟知曲艺艺术规律,对曲艺富有感情,成为从事曲艺评论相关工作的动力,如著名曲艺评论家薛宝琨曾在中国广播说唱团工作,笔者也曾以曲艺创作、表演的专长成为活跃的文艺分子。二是具有相关学科教育背景的。他们的专业是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等,而后又转移到了曲艺方面,并把曲艺选作研究方向,如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马志飞等。三是具备家传的曲艺基因。如东北师大以二人转批评研究见长的王红萧,其父是著名的二人转理论家王肯;擅长评弹评论的张祖健,家人是评弹演员。相信从小的耳闻目染,对他们后来从事曲艺评论相关工作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上述几种人员组成,应该是比较稳定的高校曲艺评论力量。但是,由于曲艺高等教育身份的缺失,曲艺学科建设尚处起步时期。高校曲艺评论人员尚未受过专业的曲艺教育,而是通过不同的场合接触曲艺,产生观感并有了理性的认识。也就是说,他们是从具有较高修养的曲艺爱好者过渡而来,曲艺评论是兴趣使然。如此,这部分人带有无法避免的不确定性。往往是对某一个曲种或曲目产生兴趣,一时兴起,觉着容易就写一篇甚或两篇文章,一遇困难就放弃也毫不吝惜。这种“麦秸火——一阵儿”的热情,不排除有晋升职称的实际考量,因此并不能形成系统的研究评论,也就不会出现什么曲艺评论大家。无法否认的是,他们是潜在的曲艺评论力量,需要加以引导,来坚定信念。还有一部分人,虽有从事曲艺评论的意愿,但是对曲艺充满了敬畏之心,不敢为之,更需要合适的方式给予他们信心。此外,热爱曲艺的高校学生,也加入到了曲艺评论的队伍,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试图用自然科学的观点,对相声中的“笑果”进行量化分析,撰写了《相声有限元》一书。

不过,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受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曲艺社会关注度的降低也波及到了高校,影响了科研选题中的曲艺所占比重。另外,随着部分老一辈专家的故去,执着于曲艺研究的专家学者已经为数不多,且没有形成新的领军人物,从某种程度上存在青黄不接的危险。扶持、培养一批有分量的高校曲艺评论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三、培养高校曲艺评论人才的思考

针对高校曲艺评论人才现状和曲艺事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加强高校曲艺评论队伍建设需要曲艺主管部门的组织、引导,利用业务培训、专题研讨、课题立项、签约制度、评比晋级、演出观摩、高校社团等方式凝聚力量,鼓舞从业者的热情。

虽然,高校教师理论修养好,知识结构全面,能够结合所学发表个人见解,但是,他们的曲艺学养有待补充。如果,以扶持曲艺发展为目标,出于强化的目的,可利用学校寒暑假的时间,设立曲艺评论培训专门项目,通过专家授课,为他们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采用相应的措施,向那些尚未明确研究方向,但富有一定学术能力的人员伸出橄榄枝,召唤他们加入曲艺评论的队伍。在学习曲艺专业理论的基础上,经常性的组织演出观摩,增加他们对曲艺感性的认识,做好理性思考的储备。还可以结合曲艺发展的热点问题、经典作品、大型曲艺活动,组织相应论题的各种论坛,给这部人在曲艺方面以用武之地,来增加曲艺评论的实效性,避免过度的“纸上谈兵”。

要积极利用曲艺主管部门对人才的引导。科研立项是高校的评价要件之一,也是高校教师普遍关注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在文化部和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主导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中,戏剧项目之下是包含“曲艺”的,并且每个年度都会发布相应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2016年1月,中国曲艺家协会推出的“中国曲艺艺术研究基金课题”,是我国目前推出的首个单学科的课题项目,既团结和发动了高校的曲艺研究力量,又有助于推动曲艺理论的丰富和曲艺学科的建设,对于高校和曲艺来讲,不失为双赢的创举。从课题的高校报名参与情况,以及最后确定立项的单位来看,确实达到了上述目标。今后,应做好宣传,更好地发挥以上课题项目的示范作用;同时,也要坚定高校曲艺评论人员的信心,鼓舞参报参评的热情。

关于人才激励方面,“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制度,对于高校曲艺评论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每届任期为三年,在管理期内,以年度为单位规定相应的工作量,并给予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年终根据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比,并按照评比的等级发放年终奖励。而且,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制度还引进了晋级的理念,成绩优异者可以成为下一届的自动续约或优先签约者。从目前实施的效果看,这一制度的确立,强化了艺术评论家的责任心和艺术使命感,激发了写作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艺术评论的数量与质量的提升。高校教师是山东省第一批签约艺术评论家的主体组成。如果曲艺主管部门,以上述理念为基础,建立以高校曲艺评论人才为主,面向社会的相关人才激励机制,应该是一个好的举措。与此同时,取消年龄、职称的限制,以业务能力为衡量标准,设立曲艺评论人才职级的荣誉并给予对应的资助,曲艺评论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获得相关奖励的人才便可以自动晋级,入籍,既可以保持对曲艺评论人才的长效激励,也可以防止人才的流失。

以上项目,务必要保持长效,实现常态化,争取形成品牌效应,相信经过量变到质变的转换,一定会从中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曲艺评论人才甚至领军人物,带动曲艺事业的整体进步。

此外,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营销渠道,好的曲艺评论还需要合适的发表平台。目前,全国的专业曲艺杂志只有《曲艺》这棵“独苗”,《艺术评论》《艺术百家》《大舞台》等为数不多的几本杂志,与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合刊,虽能发表曲艺文章,但所占比重很少。值得欣喜的是,各级各类报纸经常有曲艺类的文章出现,但多为媒体记者撰写的新闻报道,专业评论文章尚是少数。面对如此现实,一是需要曲艺评论文章努力适应媒体要求,以求发表的实现;二是需要拓宽曲艺评论的发表渠道。曲艺办刊层次要和现代评价体系接轨,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业绩考核是以核心期刊、CSSCI期刊的发表文章为准绳的,曲艺类期刊应适应这一客观现实的存在,更广泛地团结壮大曲艺评论力量。

高校最主要的还是育人功能,我们利用各种措施激活高校曲艺评论力量的同时,关键还是期盼于曲艺学科的建立,这才是高校曲艺评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只有曲艺学科的建立,才可以成批量的培养曲艺评论的新生力量,才可以使高校教师从教学实践和艺术实践中产生更多的思考,从而转化为评论文章,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利用高校学生社团的优势,广泛建立学生曲艺社团,努力团结带动热爱曲艺的老师、学生,为曲艺评论积蓄力量,做出成绩;也希冀于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曲艺通识课程,传授曲艺知识,培养学生的曲艺兴趣,乃至让他们萌发曲艺评论的热情,开启他们的曲艺航程。

猜你喜欢

曲艺高校教师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毛遂自荐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