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颇族乐器“口弦”的研究

2016-07-28庞浩然

长江丛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传承保护音乐特征

庞浩然



景颇族乐器“口弦”的研究

庞浩然

【摘 要】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民间乐器。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景颇族在不断迁徙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各民族的文化,在口弦上与其他民族有很多相似的方面,但也形成了景颇本民族的音乐特色。整理研究景颇口弦既是对这一乐器本身的研究收集,也是对景颇族民族民间乐器进行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景颇口弦 音乐特征 乐器制作 传承保护

一、综述

“口弦”是一种起源相当早的乐器,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口弦又被称作“口琴”。在明代《南诏野史》中就有“男吹芦笙,女弹口琴”的记载。我国的口弦分布较广,据统计在彝族、傈僳族、白族、傣族、景颇族、佤族、拉祜族、羌族、锡伯族、独龙族、高山族、黎族、哈尼、苗、柯尔克孜、锡伯、回、蒙古、达斡尔、鄂温克、纳西族等众多民族中,都有口弦这一乐器分布流传。云南各少数民族中很多都有口弦这一乐器,只是各地叫法不一,演奏方法上也有些不同,各具特色。现无法考证“口弦”这一乐器是起源于哪个民族,但景颇族“口弦”经过景颇族的迁徙和历史变迁,结合了很多其他民族口弦的特点,也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使用传统和自身特色。

二、景颇“口弦”的形质与结构

“口弦”乐器在云南分布于彝族、怒族、景颇族、傈僳族、纳西族等民族。一般有竹制和金属两种材质,竹制的音色深厚。金属(铜、铁)制的音色秀丽。景颇族“口弦”制作选材一般是竹制,选择当地老得到的金竹,材质较硬。在制作成形的过程中,体积较大一些的“口弦”,声音会低沉一些;体积适中的,声音会呈现柔和中音的感觉;体积较小的,声音较为高亢明亮一些。

图1

如图1所示,景颇族“口弦”用一段质地坚硬的金竹片削制而成,选用的竹材一定要选择农历七月二十七、二十八月亮不圆的时候砍伐,只有这个时候砍伐的竹子制作景颇“口弦”才不会蛀虫而能得以长期保存使用。削制景颇“口弦”时要削薄,使竹片有韧性,支持振动。一般削制景颇“口弦”,刀要较快,刀功要好,是一个精细活而且没有模型可参考,凭借的是大量制作后形成的经验。景颇族“口弦”正面分为左、中、右三段。左段吹奏时用手捏住起到固定“口弦”的作用;中段簧舌竹针两侧要用快刀削成薄片而后再把薄竹片钳进去卡住,中段尺寸有比例,一般是右段的一半长度;右段为簧舌正面和弦柄部分。景颇“口弦”背面在中间三面镂空刻出簧舌(竹针与簧舌相连为一体),然后把簧舌的片头削尖呈针形,针形周围部分用刀削成凹槽,起到共鸣的作用。把竹弦的片头削平,片尾做弦柄。竹口弦的簧舌,头部大而薄,中部窄而厚,舌的两侧削成斜面,与竹片的头部相连。弹拨弦炳时,利用竹片的弹性,可以使簧舌自由往复地振动发音。如果把几个竹片穿接起来,就制成多片口弦。多片口弦大多由2 至5片音高不同的竹片组成,竹片的音高取决于簧舌的长短、宽窄和薄厚。但多片景颇“口弦”目前实物已不多见。

三、使用场合与演奏技巧

景颇族“口弦”过去往往用于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恩爱夫妻相互传达爱意、个人孤独伤感时弹奏。白天声音较小,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声音很大传得很远,年轻的小伙子,晚上到心爱的姑娘家,隔着篱笆墙弹“口弦”可以叫景颇姑娘出来到相约的地点。在谈恋爱过程中,有不好意思表达的话会用“口弦”在姑娘耳边弹奏,表达爱意。过去几乎所有景颇人都能听懂弹奏口弦表达的意思,所以恋爱场所往往选择僻静处,怕老人听见而难为情。景颇人,甚至可以用“口弦”弹奏出和景颇语言一样的语气腔调,用口弦的声音来讲述故事或者表达心意,形成景颇族特有的“口弦语”。现在的舞台表演中,往往也会出现口弦的前奏、伴奏或和别的乐器一起合奏。

景颇“口弦”在演奏方法和技巧上很别致,演奏者要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乐器手柄,将簧舌竹针部分放在两唇之间,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来回拨动乐器的顶端,引起簧舌振动,发出声音。为了增加共鸣和扩大音量,演奏者演奏口弦的时候,双唇要向前突出,口腔要鼓起来形成筒状,同时借助口型的变化和控制呼吸等方法,演奏出不同的音色。在演奏景颇“口弦”时,还会用到喉舌音,舌头也会推动变化,腹部用气,这样的演奏方法会使口弦发出不同音高的音,熟练的演奏者能弹出复杂的节奏和较多音色,并发出泛音,韵味无穷。此外在景颇“口弦”的竹针末端簧舌上往往会放置蜂蜡进行调音,演奏者可根据需要增减蜂蜡来调节口弦振动,如口弦已达到声音平衡则不使用蜂蜡,如使用年限较长的口弦可用蜂蜡调节音色。竹弦左端部分的竹片上也会放置蜂蜡作为备用。

四、口弦的社会功能与价值研究

“口弦”这一乐器,在景颇族的社会生活中既有重要的娱乐审美功能,还有重要的使用功能。从审美功能来看,弹奏“口弦”能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可以调剂人的生活,起到娱乐的功能作用。更重要的是“口弦”具有交际的功能,是景颇族小伙与姑娘恋爱表达情感不可或缺的工具,这种用乐器委婉表达的方法更增加了谈恋爱的情趣,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收集整理景颇“口弦”,研究景颇“口弦语”。不仅对保护留存景颇族文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景颇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研究景颇“口弦”,能让我们更细致了解景颇族的生活状况、信仰、文化艺术等信息,也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

五、口弦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景颇族包括景颇“口弦”在内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正受到巨大的冲击。由于各种原因,那些曾经与景颇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音乐文化艺术,正在迅速消失失传。现今的现状是会制作景颇族“口弦”的大多是村寨里的年长老人,收集到的景颇“口弦”实物也不多,景颇族过去会吹奏的“口弦语”几乎无人会吹,也无人能听懂并翻译其意。很多景颇“口弦”传统曲调,还没有进行采集和整理,已达到失传的境地。因此保护和传承景颇族“口弦”这一乐器刻不容缓。

景颇“口弦”作为景颇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景颇族的民族文化、历史记忆。反映了景颇族人民的民族审美、民族精神,寄托着景颇族人民的智慧。保护和传承景颇口弦,可以弘扬景颇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锦和,穆贝玛途.景颇族传统音乐概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2

[2]李昆丽.中国民族器乐鉴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冯光珏,袁炳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4]陆云.景颇族社会文化变迁与现代发展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云南省芒市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景颇族传统音乐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2014Y533;本文系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景颇乐器吐良洞巴口弦的研究,项目编号:DSK201514。

作者简介:庞浩然(1987-),云南芒市人,助教,研究方向:音乐表演、民族民间音乐。

猜你喜欢

传承保护音乐特征
宜兴紫砂原料市场的开采现状与保护创新研究
隆尧招子鼓传承保护研究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
民间组织在粤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分析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