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思考

2016-07-27陈锦锐农琳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职院校

陈锦锐 农琳

【摘 要】以职业为导向开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体育教学职业观;围绕专业设计,凸显体育教学针对性;结合劳动训练,体现体育教学模拟性;强化安全保护,确保体育教学健康性,以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学生职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51-02

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要面向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围绕职业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并开展体育模拟教学训练,凸显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加强与职业特点相关的身体素质、实用技能、健身理论的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身心素质,应对未来职业挑战。职业体育教学要顺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学生职业现实出发,设置个性教育教学措施,为学生职业服务,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四方面采取教学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学观念,在具体教学中要以职业为导向。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调查,针对学生未来职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针对性,强化学生职业素质,为学生顺利就业服务。

(一)展开职业调查。现代企业发展迅速,其职业要求也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征,职业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电气化方向发展,这就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出崭新的要求。为此,教师要针对职业发展现实展开调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如电力企业、机械类企业,对从业人员身体素质和技能要求都很高,如果教学只重视学生技能训练,其市场竞争力肯定会受限。如果能够强化实用体育技能训练,多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就可以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使学生适应未来职业之需求。展开职业情况调查,是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重要改革意识,属于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每一名体育教师都要具备这样的教学思想,为具体展开体育教学做好坚实铺垫。

(二)精选教学内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有自身特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是现代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目标。由于职业呈现多元化特征,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岗位也有所不同,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呈现个性化特征。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策略,体现体育教学的职业特征。特别是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这是体育职业教学设计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高职体育教学有比较固定的教材资源可以利用,但职业要求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教师要关注职业发展特点,随时对教材学习内容做出适当调整,要加大教材筛选力度,提升教学内容的适合度。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整合优化,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体育教材课程资源丰富,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未来职业特点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如耐力训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多种训练方式,适时引入体育竞赛、游戏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热情,形成体育运动训练重要成长点。如韵律操运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改造韵律操训练形式,引入表演展示等形式,在提升训练有效性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如身体协调性、音乐感知能力、交际表达能力等,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形成重要支持力量。

二、围绕专业设计,凸显体育教学针对性

现代企业职业多样化导致职业要求向细化方向发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贴近其职业属性,需要教师有分层教学意识,对课堂教学方法展开多元优化,适当调整教学课时,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训练的个性需求。

(一)优化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众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做出教法选择。不同职业对体育教学的需求也不同。如站立性职业劳动强度较大,对体力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具备高度的精力关注度、足够的耐力,以及手、腰、腹和下肢的力量。对此,可选择开展长跑、游泳、篮球等体育项目。伏案类职业以脑力劳动为主,手指、手臂等局部肌肉群活动较多,长期采取低头姿势。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耐力和协调性。对此,可选择开展中长跑、中距离游泳、健美操、瑜伽等体育项目。全身综合类职业往往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相结合,需要长时间行走或者操作。这就需要具备坚韧的品质、控制能力、全身协调性,上肢、下肢力量。对此,可选择开展游泳、散打、武术、跆拳道等体育项目。

(二)调整教学课时。高职院校体育课时有比较固定的安排,一般前两年每周安排2-4个课时,到第三年大多选择停课。这样的教学时间安排显得过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时间严重不足,这对塑造学生身体素质会造成严重影响。为提升学生职业需求的身体训练品质,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适当增加体育课时数,以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教师也可以拓展体育课训练域度,将课内体育训练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之外开展多种形式的运动训练,自觉养成良好运动习惯。

课外体育训练内容选择和形式设计,需要观照学生专业特点。如机电信息专业,与电子信息技术有较多联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平台搜集相关运动信息,从改善运动维度品质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像跆拳道训练,学生完全可以根据相关视频片段进行模仿学习,在学生宿舍,在学生家里都可以实现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特点设计课外体育运动内容,符合现代教学意识要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会有积极影响。

三、结合劳动训练,体现体育教学模拟性

职业特征有个性化,为提升体育教学针对性,教师要多设计模拟性教学训练内容,以贴近职业工作实际。教师要对训练方法和职业特点进行全面比对衡量,采用特定的形式模拟工作行为,以加强学生劳动技能。

(一)设置模拟训练。教师针对学生职业方向展开模拟教学,需要考量学校体育训练实际。如果学校没有太优良的教学设施,教师要因地制宜展开训练活动。如机械类职业需要职工有较强耐力和爆发力,教师可以设计模拟工作场地,让学生通过搬运杠铃等体育设备来提升肌体力量,或者是设计中长跑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