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乡土文化资源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利用研究”课题的研究综述

2016-07-26张丽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有效利用研究综述

张丽

[摘 要]将乡土文化资源与推动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研究,通过乡土文化的有效利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对乡土文化资源在学校教育中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综述。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有效利用;研究综述

乡土文化是一个特定区域的人民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特点。乡土文化资源,是指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只有经过开发,它们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本课题中的乡土文化资源,特指江津乡土文化资源,是雄踞长江上游咽喉,扼沪渝、控涪合、接黔渝、通藏卫地带具有1500多年发展史的区域文化资源。主要包括江津“土壤膏沃,河流众多,森林覆盖率高,矿产资源丰富”的自然环境;以四面山、骆崃山、石笋山、清溪沟等为代表的自然旅游风光;以米花糖、江津老白干、黑豆花等为代表的特色饮食文化资源;“崇文尚和”的文化传统;以白屋书院、学子书院等为代表的图书刻藏;以岁时节俗、传统婚俗为代表的社会风俗;以江津琴派、江津画派、江津印派和曲社、山歌为代表的地方艺术;以聂荣臻故居、陈独秀故居、石门大佛、中山古镇、塘河古镇等为代表的文化遗址;以及邓稼先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资源等。

有效利用是指有成效地发挥人或事物的功能。在学校教育中,资源的有效利用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途径,运用自然、社会教育资源来实现学生发展,同时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指根据“以家乡的文化为基础,以师生为课程开发主体,开展特色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研究原则,通过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打造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相关课程基地,凸显学校德育个性,旨在以此带动学校的课程改革、学术研究、环境建设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国外乡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最初源于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卢梭在十七世纪后半期即主张地理教学须从一般儿童所日常目击与接触的乡土出发。之后有泛爱派之撒耳士曼强调以乡土为历史教学之出发点,哈尼奇氏主张乡土科包括历史、地理科等而为综合科目。德国最早开始乡土教育在学校的实施,之后各国越来越注重乡土文化的培植。目前课程设计上形成了三种类型:一如德国是从乡土到国家到世界,再按各学科系统学习;二如俄罗斯先学习系统知识,把各科乡土知识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之中;三如澳大利亚按照专题组织各科内容,如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的学校和邻居、我们的家乡和人民等。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乡土教育来源于日本的乡土教育的影响。清政府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以日本明治时期学制为蓝本,从此具有严格意义的近代乡土教育在我国开始形成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许多中小学积极运用乡土教材充实史地课的教学; 80年代各地掀起了“乡土教育热”;90年代不少地区编写了乡土地理、历史教材,渐渐扩大到语文、音乐和生物等学科,少数民族较多的省、自治区编写了自己的民族乡土教材,大大丰富了乡土教育的内容。江津部分中小学校也曾进行过山歌文化、书画研究等乡土文化内容的研究开发。

目前,除地方志外,有许多机构和个人对江津乡土文化有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梳理和保存了大量的优秀文化资源。同时,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促进学校教育研究已经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同,对乡土资源的教育功能、乡土教材的编写使用、教学方法的探究运用、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也都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摸索。但我们发现,纯粹的研究者不关注学校教育实际需求,而教育一线的实践研究者往往缺少整体眼光,只关注学科教学或某一条线的实践。加上目前普通高中客观上存在的严重的应试导向,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渐趋泛化,没有整体建构起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

将学校教育中对优秀乡土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引向深入,可以深化我们对乡土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关系的认识,从提升学校发展内涵的角度通盘考虑,打破学科间、条线间的壁垒,进行整体构建,为学校优质特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使乡土文化资源与现代教育理念、学校办学思想结合,彰显学校的人文之美;同时传承乡土文化精髓,通过感知、鉴赏与反思,充分发挥优秀文化资源的教化功能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本土的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全方位联系起来,形成丰富的、现实的教育资源;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学术研究、环境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建设具有明晰地方文化特征的校内生活环境;创设个性化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走进生活化、终身化的学习,为学生的人生未来奠基;提升教师文化自觉意识,促使教师思考培养具有深刻地域文化烙印的创新人才,增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建成学校江津乡土文化课程基地,充实完善图书馆“地方文献及邑人著述”专柜,在校园布置中突显江津文化元素,在校园文化中反映江津文化积淀,激发师生对生长土地的激情和挚爱,增强文化认同感,实现人格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育学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7.

[2] 徐福荫、袁瑞锷:《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

[3] 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

[4] 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猜你喜欢

有效利用研究综述
基于有效利用视角分析医院档案管理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