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发展草地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7-26车占杉武志敏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车占杉,武志敏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草原监理站,黑龙江 大庆 166200)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发展草地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车占杉,武志敏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草原监理站,黑龙江 大庆 166200)

摘要:通过对草原类型的分布情况,草地沙化情况,草地盐碱化情况及各年代草原面积的研究,简述了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地畜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为该县及类似地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途径。

关键词: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简称杜蒙县)位于东经123°45′~124°38′,北纬45°53′~47°8′。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海拔高度135 ~145 m,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年平均气温3.6~4.4 ℃,年平均日照2852 h,无霜期158 d。南北最长137km,东西最宽72km。辖下5镇6乡,79个行政村,总人口2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4万人,占总人口的73.3%。

1草原现状

全县草原面积382万亩(1亩约为667m2),占总土地面积的41.2%。草原土壤类型主要为生草沙土、草甸土、黑钙土、盐土、碱土、泛滥土、沼泽土等。草原植被主要以中旱、多年生根茎型禾草为主,并伴有36%~45%杂类草。植物种类

繁多,分属于60科189属304种,其中优良植物144种。禾本科植物主要为羊草、野古草、佛子茅、牛鞭草、星星草、芦苇等;豆科植物主要为扁蓄豆、五脉山厘豆、广布野豌豆等;杂类草主要为兔毛蒿、蓬子菜、艾菊、东北牡蒿、籽蒿、碱蒿等。江湾乡、巴彦查干乡、腰新乡和他拉哈镇草原属于草本沼泽类,优势草种为苔草、小叶樟等中生和湿生植物。克尔台乡、一心乡、烟筒屯镇和泰康镇草原属于沼泽草甸,优势草种为羊草、星星草等耐盐碱植物。敖林西伯乡、连环湖镇和胡吉吐莫镇草原为草甸草原类,优势草种为羊草、野古草、针茅、草木栖、野生苜蓿及菊科等优良饲用植物。杜蒙县草原类型、牧草种类及草原面积,见表1。

表1 杜蒙县草原类型及其分布情况

2草地畜牧业现状

杜蒙县是以畜牧为主的县,草原利用一直以粗放经营为主。上世纪90年代末,全县黄牛为5万头,奶牛为3.6万头,羊为15万余只。进入21世纪以来该县确定了“奶牛为主,多元发展”的方针,并先后引进了内蒙古伊利乳业、草原兴发、河北妙士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奶牛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2年末,全县奶牛为21.1万头,黄牛为5万余头,羊为15万只。

随着奶牛业已成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畜牧业在牧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全县畜牧业经营从原来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2011年以来已陆续建设了70余处规模化牧场。牧草需求小而散并以农牧民自行解决逐步向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全县已建成了规模以上牧草公司3处。但是随着奶牛养殖业规模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牧草的需求量正逐步增加,饲草料缺口每年依然有几十吨。为此,部分地区已形成了区域性牧草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牧草经营模式,并逐渐发挥牧草产业化经营的优势。

3存在的问题

3.1自然因素

3.1.1风沙及干旱

杜蒙县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著名的大庆西北风口所在地。全年多大风,春季降水量不足全年总量的10%,是蒸发量的1/4。草原多为沙质土壤,结构松散,保水持水力弱。早春干旱,牧草幼芽弱小,抗旱力差,生长乏力,出现草原沙化及草原退化的现象。2008~2013年年降水量及草原沙化面积,见表2。

表2 2008~2013年年降水量及草地沙化情况

3.1.2水患及盐碱化

嫩江由北向西南流经杜蒙县,东北部乌裕尔河、双阳河以无尾状漫流。丰水年份,沿江滩涂湖边泡泽、低洼易涝的季节性草场被淹没,发生水生系列演替;欠水年份,地表蒸发剧烈,随之冲刷而来的盐碱聚集,草场地表呈现盐碱化。2008~2013年降水量及草原盐碱化面积,见表3。

表3 2008~2013年年降水量及草地盐碱化情况

3.1.3草原面积及牧草产量下降

1951~2011年的60年间杜蒙县草原面积减少了177.5万亩,平均每十年减幅达29.6万亩。其中,1981~2001年的20年减少竟达105万亩,平均每十年减幅达52.5万亩,是前者的1.8倍。同时,1951~2001年的50年间,草原生物学产量由210~170kg/亩降至45~40kg/亩,降幅达165~130kg/亩。以靠山种畜场草甸草原为例,是该县的地带性植物类型,并以丛生和根茎型禾本科饲用植物占优势。据1982年普查,该草场的草层高度15~55mm,总盖度55%~80%。植株密度300株/m2,草原生物学产量50~90kg/亩,到2001年,原生植被草层高度只有7~15mm,总盖度仅为20%~25%,植株密度100~150株/m2,单产25.04~30.3kg/亩。经过2001~2011年的十年休牧,草原生物学产量虽由45~40kg/亩 升至130~105kg/亩,升幅达85~90kg/亩,但与1951年的草原生物学产量210~170kg/亩比较,相差80~65kg/亩。1951~2011年草原面积及产草量,见表4。

表4 1951~2011各年代草原面积及产草量

3.2社会因素

人们对草原及草地畜牧业的认识不深,对草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部分农牧民从思想上还未充分认识到草业生产的重要性,导致草原对保证粮食安全的促进作用及生态主体地位还没有被广泛认识。另外,近些年不断加大对种植业的补贴力度,但草业方面的补贴相对较少。草产品由于流通运输成本高,企业在生产及经营中遇到了很大困难,因此产业化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经营观念落后,对草业的资金投入不足。草业没有纳入到地方财政预算,在金融、财税、科技、人才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对草业的科学知识普及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粗放,产量和效益较低。

另外,草业起步晚,产业化程度较低。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广大农牧民没有认识到草业经济的重要性,一味追求农耕经济效益,加上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大量草原被开垦,草产业的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没能形成龙头企业。

4对策

4.1提高草业产业化水平

把草业产业提升到事关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把草业从畜牧业的附属地位中分离出来,摆到主体地位;转变观念,放眼国内外市场,大力开发草产品,兴建草业公司、草业市场,营造经营草产品的社会氛围。

引导群众把草原分散经营转化为集中经营管理,组建草业合作社、草业公司等,推广新技术,提高产量和市场化程度。建立、健全草业技术推广体系,充实、提高草业技术员队伍的素质,健全功能、完善设施,强化草业技术推广力度。

提高饲草经营水平和经营规模,使其向市场化推进,重点发展服务于畜牧业的草业经济,提升草业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草产业的产、加、销一体化。

4.2健全草原管护体系

建立草业技术咨询体系。成立草原生态建设专家小组,结合草原生态建设工作实际,与科研院所横向联系,提高业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草原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的服务能力。

建立草原监管保障体系。利用现代化技术构建草原生态监测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草地资源全面监控,从整体出发提出草原改良和管护计划,实现对草原的科学监管。

建立草原安全预警体系。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预警体系和快速反应体系,组建草原生态管护专业队伍,构建县乡村三级管护网络,完善管护应急预案,避免和减少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

4.3提高草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嫩江流域滩涂草场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应全部退牧还草,适度复壮滩涂植被,建立沿江草本沼泽类草原保护区。对嫩江沿岸沙岗“跑风、跑水、跑肥”三跑地等生态条件极为脆弱地区应纳入沙田格勒山竹子保护区,拓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区域。

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草场连片集中的盐(碱)化草地应浅翻轻耙,适当补播耐盐碱植物加以改良,恢复昔日“清塘”羊草景观。

嫩江至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过渡地带松嫩草原核心区严重退化草场应种植紫花苜蓿并进行封育;对严重沙化草场应种植防风固沙牧草植物,防止水土流失。

在坚持禁牧管理不动摇的前提下,适度开展草原休闲旅游等草原开发利用工作,提高草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收稿日期:2015-12-15

作者简介:车占杉(1964-),男,本科,高级畜牧师。

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16.07.001

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001-02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