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测绘工程“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研究

2016-07-25司海燕

测绘工程 2016年8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螺旋测绘

刘 妍,司海燕

(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测绘工程“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研究

刘妍,司海燕

(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的大背景和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被提升到了从未有过新高度,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为了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软人才培养理念,文中结合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提出“4+5”模式培养目标,并据此构建“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详细阐述该体系内容构成及体系特色,为实现实践能力的本科全过程新常态培养和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高品质输送提供依据。

测绘工程;培养目标;四重螺旋;硬实践体系;能力螺旋

高等工程教育全球化专业认证已成为中国高校的重大发展趋势[1-2],仅2014年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就对138个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其中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等105个专业顺利通过认证。同时,2015年专业硕士招生将占研究生总招生的50%以上,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各占半壁江山的总体格局即将形成[3]。面对测绘工程专业认证的大背景和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大需求,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被提升到了从未有过新高度,设置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为了克服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钙式”软人才培养理念,本文基于“4+5”模式培养目标构建了全新的“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以实现实践能力的本科全过程培养和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基础输送[4]。

1 “4+5”模式培养目标

“十二五”期间高水平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面临难得的黄金战略机遇期。李克强总理在考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强调:“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积极开发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提高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能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5-6]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测绘工作的高度要求,测绘工程专业应以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测绘工程为背景,以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培养方针,营造适宜应用型人才成长的氛围和环境,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坚持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加强校企合作,在工程实践环境中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测绘工程专业,实现从模拟测绘到数字化测绘再到信息化测绘的转变[7]。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毕业前和毕业后两个方面,包括毕业要求和能反映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取得的成就,即“4+5”模式培养目标。具体如下:

1.1毕业要求

“4+5”模式培养目标中的“4”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四年本科教育应达到的毕业要求。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测绘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至少应达到如下要求:[8]

1)具有运用测绘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运用工程工作所需相关领域知识的能力;

3)具有系统地参与测绘工程实践学习经历;

4)具有设计、完成测绘项目及对项目结果进行诠释、分析、总结的能力;

5)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了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行业前沿和发展趋势;

6)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7)具有高尚的工程职业道德、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8)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跨国际、跨文化地交流、竞争和合作。

1.2达成目标

“4+5”模式培养目标中的“5”是指学生毕业5年后应达成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好似学校这个“大工厂”下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出厂之前需经过了层层质检,出厂之后也需严密跟踪“商品”状况。俗语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毕业生评价正是如此。根据2012和2013年麦可锡数据有限公司提供的调查报告显示,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实践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学习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组织管理能力突出,社会认可程度较强,毕业3~4年即成为企业测绘生产一线的业务骨干。因此,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能够达成下列目标:

1)具有从事测绘工程相关项目设计、实施、组织和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工程沟通交流能力,能够在团队中担任多种角色并发挥重要作用,一专多能;

3)具有在本行业竞争力;

4)具有继续深造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5)具有较强的服务社会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职业素质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毕业5年后培养目标与毕业前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见表1,其中,■表示强相关,表示弱相关,□表示不相关。

表1 “4+5”模式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2 构建“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

由于测绘工程专业对实践要求的特殊性[9],本文基于“4+5”模式培养目标构建了“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HPTS),如图1所示。

图1 多角度辨识“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图

该体系中所谓“四重”是指以4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即推进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专业实战能力;所谓“螺旋交互上升式”是指随着学生年级的升迁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实践难度也会逐年递增,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各种专业能力能够得以融会贯通,相辅相成。该体系的结构分析示意图如图2所示,“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表面上看是一种为学生提供了4年不断线的应用型“补钙式”实践教育,但实质上除此之外,该体系还考虑到进一步通过弹簧式力量旳蓄积使学生在毕业5年内依然能够继续补钙,夯实实践专业能力。显然,4条能力螺旋培养是贯穿“4+5”模式始终的,但在特定的阶段或时期某一种能力螺旋会被放大、放粗,重点强调这一时期是培养该能力螺旋的最佳时期。同时也不难看出,“4+5”模式培养目标下“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中的4年校内教育是规定的必做动作,而毕业5年内的校外继续教育则是载体多样的自选动作。下文侧重该体系中4种能力螺旋培养的必做动作详细论述,具体如下:

2.14年不断线地夯实专业基础能力螺旋

专业基础能力螺旋是贯穿本科教学始终的根本能力线,该能力主要依托于校内实训平台的培养。特别是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实践意识还很模糊,专业知识学习的目的性尚不明确,故有必要进行丰富的校内实训实习,使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平台分解测绘实践的各个操作环节,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地夯实专业基本技能。

2.2树立工程意识培养专业综合能力螺旋

专业综合能力螺旋是系统地实践教学宗旨能力线,专业能力能否会持久主要体现在综合能力的强弱上。当学生在专业上已经有了一定积累,但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尚未形成,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学校应在教学周内安排统一的实习时间到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外实训基地可以分布在校园及其周边地区,如建立不同等级的测量控制网和GPS网,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和摄影测量等实训基地;还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经过学校验证的项目,每个实习项目的内容均真实存在。整个实训过程完全按照测绘行业标准进行,紧跟测绘技术和方法发展进程,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

2.3立足应用型人才践行专业创新能力螺旋

专业创新能力螺旋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提高能力线,“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10-11]。因此,特别是从大三到毕业前这段时间必须有至少一个学期的实习地点为科研中心,以使学生在产学研合作的大环境中得到“真枪实战”的锻炼。 科研中心结合大量的科研项目和企业技术难题,着力培养具有研发能力的卓越测绘工程师。科研中心导师由具有 5 年以上研发经验或2 年以上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相应的研发项目,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入“竞聘上岗”制度,与导师双向选择。在学生与导师相互认可后,学生确定在研发过程中担任的角色和任务。最终依据学生自我评价、导师评价和科研成果评定成绩。通过开展创新性科研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团队协作意识等,有效地促进学生向“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转变。

2.4校企合作办学强化专业实战能力螺旋

专业实战能力螺旋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能力线,其主要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促进高年级学生实战能力提高和行业渐进的角色转变。所谓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是指依托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企事业单位或行政管理部门),为全日制本科生所提供的具有一定承载规模并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场所。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是实现全日制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保障,也是“教学相长”模式下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形式。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按需设立,切实可行;权责分明,合作共赢;分级管理,规范有序;相对稳定,讲求效益。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实战。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工作,除了切实地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工程和团队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感受紧张压迫的工作气氛,使学生体验到工作的艰辛,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职业道德。实践结束后,学生需编写实践报告书,并接受学校和企业双重的专业能力水平测试。只有经过“真刀真枪”实践的学生才能蜕变成为卓越的测绘工程师,成为基础扎实、能力强大、素质高尚、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2-15]。

3 “四重螺旋交互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的特色

“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有别于其他实践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更加注重实践教育培养的“四性四化”上,“四性”即:实效性、连贯性、渐进性、应用性;“四化”即:常态化、个性化、情感化、网格化。

3.1“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的“四性”

1)实践实效性。 本实践体系中的“硬”就是指实效性,通过四种行之有效的能力螺旋培养为学生“补钙”,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实践能力“硬”起来。

2)实践连贯性。 “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强调4年不间断的本科实践教育,并强调毕业5年后的实践也必须长期关注。即通过“4+5”模式培养目标的达成实现学生们长线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毕业5年后实践能力的达成度和企业反馈意见进一步评价现行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和实效性,从而进一步实现培养目标的完善和修订。

3)实践渐进性。 本文硬实践体系中通过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战能力4个级别专业能力的渐进式设计,并将学生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实践载体中历练,实践载体分别指内实训基地、外实训基地、科研中心和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实现学生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动手能力的渐进性角色培养。实践能力与实践载体之间的关系图如图3所示。

图3 实践能力与实践载体之间的关系图

4)实践应用性。 “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能够实现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规范性从事测绘工程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强调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思想的同时,注重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3.2“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的“四化”

1)实践常态化。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定时期,高等实践教育的新常态是确保高级专门人才供给的必要手段。因此,本实践体系利用“4+5”模式拉长了实践体系的完成时间,将4种能力螺旋培养均作为新常态教育完成,使实践教育成为一种“习惯”植入应用型人才的灵魂。

2)实践个性化。 本实践体系的弹簧式可伸缩能力螺旋具有回弹力和爆发力。通过蓄积实践知识力量使学生“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然而因个体情况的不同,回弹力和爆发力也明显不同。因此,在实践体系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能力情况、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等不同量身定制不同的能力螺旋线,如图4所示。

3)实践情感化。 “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增强了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注重人文教育,强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并能够始终热爱自己的职业。

4)实践网格化。 “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实施过程中将各实践能力螺旋的培养网格化成若干个单元进行,例如在指定学期安排各实习项目,如测量学实习、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测量平差课程设计、专业技能综合实习、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专业方向实习、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实习、摄影测量外业实习、毕业设计与答辩等,以确保各实践环节有序合理进行。实践格网化是克服目前缺钙状态下软人才培养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具有较好的操作性。

图4 个性化“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模型

4 结束语

贯穿本科全过程的“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严格按照专业认证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规律。基于“4+5”模式培养目标搭建设计4种能力螺旋的结构模型。该实践体系通过有针对性“补钙”的方式克服了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软骨病。其从实效性、连贯性、渐进性、应用性出发,使实践教育成为新常态。不难看出该实践体系的实践内容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迁和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增加难度,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个性化、情感化、网格化的实践计划。最终能够培养出大批符合专业认证要求的知识渊博、能力出众、素质高尚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1]张文雪,刘俊霞,彭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构建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潜在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6):60-64.

[2]江学良,胡习兵,陈伯望,等.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1):29-35.

[3]李刚,沈宇.创新专业硕士招生及培养政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5):44-45.

[4]董毅,崔执树.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57-61.

[5]朱方,吕保和,刘宏.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安全,2015(1):60-62.

[6]方先知.在新形势下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发展[J].国土资源导刊,2013(2):30-31.

[7]钟加殿.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之探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73-77.

[8]杨琼.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D].河南开封:河南大学,2008.

[9]范强,裴亮,陈颖.职业认证制度下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工程,2014,23(6):77-80.

[10] 刘丽丽,田爽.关于应用型管理类人才品德培养教育培养途径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399.

[11] 许青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61-64.

[12] 秦素粉,杨秀伶.我国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职工教育,2014(8):7-8.

[13] 戴丽静.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

[14] 张书义.论成人学校实践基地的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28-230.

[15] 王文福.基于工程哲学视角的测绘卓越工程师综合素质的培养[J].测绘科学,2013,38(1):180-182.

[责任编辑:王文福]

Rasearch of the har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four spiral model based on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LIU Yan,SI Haiyan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 China)

In face of great demands of the large background and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has been promoted to a new height, and it is extremely urgent to set up a perfect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n order to revise the concept of “heavy theory, light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4+5” mode of training target. Based on the “4+5” mode, the paper constructs a har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HPTS) offourspiralmodel , and analyzes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normal training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level specialized personnel.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training target;four spiral model;har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HPTS);ability spiral

10.19349/j.cnki.issn1006-7949.2016.08.016

2015-04-02;

2015-10-26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BD1213034);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JG2013074)

刘妍(1982-),女,讲师,硕士.

G642

A

1006-7949(2016)08-0076-05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螺旋测绘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旋风“螺旋丸”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