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语母语者汉语朗读流利度研究

2016-07-23默,周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6年2期

陈 默,周 庆

(1.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100083;2.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北京,100083)



韩语母语者汉语朗读流利度研究

陈默1,周庆2

(1.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100083;2.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北京,100083)

[关键词]朗读流利度;汉语第二语言习得;韩语母语者;朗读速度;朗读准确度;朗读韵律

[摘要]朗读流利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和口语水平。朗读流利度包括朗读准确度、朗读速度以及朗读韵律三个要素。以初级、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的韩语母语者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学习者朗读能力的发展过程,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从朗读速度来看,无声停顿时长在中级阶段已接近于汉语母语者;无声停顿频率在高级阶段接近于汉语母语者;发音速度和平均语流长度随语言水平提高变快、变长,但均未达到汉语母语者水平。(2)从朗读准确度来看,在初级和中级阶段,字形识别和音段发音准确度的发展好于超音段;在高级阶段,字形识别、音段发音和超音段发音准确度之间无显著差异。超音段准确度的发展慢于音段和字形识别准确度。(3)从韩语母语者的朗读韵律来看,小句边界处无声段时长逐渐减少,但仍显著长于汉语母语者;小句边界前音节延长量到了中级和高级阶段已接近于汉语母语者。声调对韵律边界前音节延长量有显著影响,轻声音节发展得最快,其次是阳平、上声和去声音节,阴平音节发展得最慢。

1.引言

朗读流利度是儿童母语习得研究中的热点问题(Kuhn & Stahl,2003)。对于儿童母语习得而言,朗读流利度是儿童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对于母语成人而言,朗读流利度是阅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体现了朗读者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Fuchs等,1988)。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而言,朗读流利度反映了朗读者的第二语言水平、言语产出能力和文本理解水平(Fuchs & Fuchs,2001)。因此,我们认为,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汉语朗读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汉语朗读流利度的提高意味着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本研究以韩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韩语母语者汉语语段朗读时的表现,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朗读流利度的发展过程和朗读产出机制。

1.1朗读流利度的定义

最早关于流利度的概念是从Fillmore (1979)对于母语流利度的定义延伸而来的。Fillmore认为,流利的母语表达者应该具有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尽量说出更多的句子,并且停顿少;二是可以连贯而合理地说出更多复杂的句子;三是能在不同的环境中流畅地交流;四是在进行表达时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Fillmore的观点对第二语言学界“流利度”的定义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Faerch & Gabriele(1984)指出,第二语言流利度包括语义流利度、词汇句法流利度和发音流利度。后来,一些学者(Hudson等,2005)提出了关于朗读流利度的概念。他们认为,朗读流利度是指能用恰当的语速和韵律准确地朗读文本。另外一些学者(Daane等,2005)则不考虑语速,认为应该根据朗读者的语法和韵律切分来定义朗读流利度。Samuels(2006)认为朗读流利度是朗读者在解码的同时理解文本的能力。

我们认为,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朗读流利度来说,朗读流利度也体现出朗读者的在线解码能力。跟字母文字不同的是,汉语朗读中的解码是指汉字字形与汉字字音之间的联结。解码能力是指朗读者对于形-音对应知识的运用能力。另外,由于朗读韵律很好地体现了朗读者对所读文本的理解程度,也应该被纳入到朗读流利度的定义之中。因此,本研究为朗读流利度给出了一个可操作性定义:朗读流利度是朗读者运用类似母语者的速度,准确而自然地朗读文本的能力。

1.2朗读流利度的构成要素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朗读流利度是由朗读速度、朗读准确度和朗读韵律三个要素构成的(Hudson,2005;陈默,2015)。以下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并提出本研究对于朗读准确度、朗读速度和朗读韵律三个要素的看法。

1.2.1朗读准确度

朗读准确度是指朗读者正确读出词语的发音能力。通常认为朗读准确度跟词语识别和解码的准确度有关(Torgesen & Hudson,2006)。朗读准确度测量的指标通常是朗读每100个单词中的错读数量(Clay,1984)。我们认为,本研究所考察的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汉语是表意文字,汉语的朗读涉及到字形、字音和字义的连结。汉语朗读准确度通过汉字字形和字音联结的准确度来表示。因此本研究将汉字识别错误率和发音错误率作为测量汉语朗读准确度的指标。

1.2.2朗读速度

朗读速度是指朗读者无需太多注意力而快速识别词语的能力,跟词语解码速度有关。目前通常用限时朗读的方法来测量朗读速度(Rasinski,2004),将一分钟内朗读的正确词语数量作为朗读速度的测量指标。我们认为,停顿频率、停顿时长、发音速度和平均语流长度体现了朗读者的解码速度。因此本研究会将无声停顿频率和时长以及发音速度和平均语流长度作为朗读速度的测量指标。

1.2.3朗读韵律

朗读韵律指朗读者运用恰当的分界和表达进行朗读的能力,它包含恰当自然的音高、时长和重音等。朗读韵律是区分流利与非流利的重要因素,反映了阅读理解水平(Daane等,2005)。四度量表被用来测量朗读韵律(Daane等,2005),最低的水平指能朗读较大的语言单位,但是会出现重复、错误等;最高水平指可以有感情地演绎文段。我们认为,目前对于朗读韵律的测量仅依赖于测评者的主观感知,测评结果会受到测评者元语言知识背景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测评者之间的不一致。因此,本研究通过测量小句韵律边界处的时长特征,对韵律表达进行客观精准地评价。

1.3研究基于的理论框架

言语效率理论(Verbal Efficiency Theory)在流利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Perfetti,1975)。“言语效率”是指阅读子过程实现的速度和准确度。该理论主张阅读子过程之间有一种层级关系,底层是字母识别,其上是词语识别,高层则是理解加工。只有当字母识别、语音解码等底层加工程序实现得更有效率和更自动化时,才能为整合命题、激活相关背景、使用基本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等高层更复杂的加工程序分出更多工作记忆资源,从而使高层加工程序的实现更有效率。低层和高层都能高效率地实现时,阅读理解的过程才能完成得更好。相反,若低层程序实现效率不高时,工作记忆中的理解加工程序则会遇到瓶颈。我们认为,底层过程与高层过程之间不是序列加工关系,而是平行加工关系,只有当底层子过程和高层子过程共同有效率地进行时,整体的阅读过程才会成功。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底层汉字字形解码过程的速度、准确度会影响上层的解码效率(例如词语解码)。朗读韵律体现了学习者的文本理解水平(Daane等,2005),因此处于朗读过程的高层。作为底层朗读过程的汉字解码效率也会影响朗读韵律的表现。学习者在用汉语进行朗读时,字词解码和韵律加工是平行加工的,共同制约着学习者的汉语朗读水平。因此本研究会分别考察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文本解码能力以及韵律加工能力。

1.4第二语言朗读流利度的研究现状

由于朗读流利度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Jiang等,2012;Rasinski & Young,2014),学者们越来越关注第二语言朗读流利度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朗读流利度与阅读理解的关系以及朗读流利度的教学方法。

首先,从朗读流利度和阅读理解的关系来看,大部分研究得出文段朗读流利度跟阅读理解的相关性比较高的结论。Lems(2003)考察了来自不同母语背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朗读准确度、速度以及韵律。发现对于高水平学习者而言,朗读流利度与理解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另外,第一语言正字法对朗读流利度和理解也有影响。西班牙语母语者的朗读流利度与理解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最明显,汉语母语者的最不明显。然而,朗读韵律似乎对理解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测评者对朗读韵律的主观测评一致性不高造成的。Jiang等人(2012)研究了汉语母语者的英语单词朗读、假词朗读、文段朗读和默读理解,探讨了朗读流利度与理解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文段朗读流利度与理解显著相关,单词朗读流利度和理解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低,假词朗读流利度与理解无显著相关性。Jeon(2012)测量了韩国高中生的英语单词、假词和文段朗读流利度。研究发现,文段朗读流利度不同于单词朗读流利度,相对于单词朗读流利度而言,文段朗读流利度更能预测朗读者的理解能力。

其次,从第二语言朗读流利度教学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重复阅读训练方面。Taguchi (1997)考察了重复性阅读训练对日语母语者英语朗读速度和默读速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重复练习过的文段的朗读速度和默读速度都有明显提高,但是在新文段中没有显示出提高的情况。马文静和卢华(2013)通过考察汉语母语者的英语朗读流利度,也发现重复阅读训练有效地提高了朗读者的流畅性、准确性和理解力。除了重复性阅读训练方法以外,陈默(2015)运用了多样化认读、拼音输入训练以及朗读录音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英语母语者的汉语朗读流利度教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多样化认读提高了解码自动化程度,拼音输入训练增强了语音意识,朗读录音作业改善了朗读韵律。

综上所述,关于第二语言朗读流利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深入了解朗读流利度和阅读理解水平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实证支持,并且为流利度教学提供了方法指导。然而,前人研究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从研究对象来看,很多第二语言朗读流利度的研究是针对儿童开展的,关于成人第二语言朗读流利度的研究不多。从研究方法来看,部分研究未将朗读韵律作为测量指标,因此不能展现朗读流利度发展的完整过程。从研究目的来看,较少探讨第二语言朗读流利度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本文则克服了前人研究的一些局限性,选取成人韩语母语者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朗读速度、朗读准确度和朗读韵律的发展。

2.研究方法

2.1实验设计

关于朗读速度的研究是单因素实验设计。被试间变量是语言水平,有四个水平,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汉语母语者水平。因变量是朗读速度的测量指标:无声停顿频率、无声停顿时长、发音速度和平均语流长度。

关于朗读准确度的研究是3 * 4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被试间变量是语言水平,分别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被试内变量是错误类型,包括汉字识别错误、声母错误、韵母错误、声调错误四项。因变量是汉字识别错误数量和发音错误数量。

关于朗读韵律的研究包括两个实验设计。实验一是关于语言水平对韩语母语者汉语朗读韵律边界无声段时长影响的研究,是单因素实验设计。被试间变量是语言水平,分别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和汉语母语者。因变量是无声段时长的测量参数。实验二是关于语言水平和声调因素对韩语母语者汉语韵律边界前音节延长量影响的研究,是4 * 5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被试间变量是语言水平,分别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和汉语母语者。被试内变量是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五个水平。因变量是前音节延长量的测量参数。

2.2被试

韩语母语者被试的语言水平分别为初级(15人)、中级(15人)、高级汉语水平(15人)和汉语母语者水平(15人),四组被试一共60人。从性别来看,初级被试男生6名,女生9名,中级被试男生4名,女生11名,高级被试男生5名,女生10名,汉语母语者被试男生7名,女生8名。从年龄来看,所有被试均在19至35岁之间。从被试所在院校来看,43位韩语母语者是北京语言大学学生,2位韩语母语者是北京大学学生,15位汉语母语者均为北京语言大学学生。从教育背景来看,韩语母语者中有31名进修生(受教育程度均在本科以上)、7名在读本科生、2名在读研究生和5名在读博士;汉语母语者均为在读硕士研究生。韩语母语者被试的汉语水平是根据HSK考试成绩来划分的,HSK3级以下为初级汉语水平,HSK3级和HSK4级为中级汉语水平,HSK5级、HSK6级及以上为高级汉语水平。汉语母语者的普通话水平均为二级甲等或以上。

2.3语料收集和标注

朗读文本一共两段,话题分别为看病和寄东西。每一段文本的音节数均为114个。两段文本中乙级词语8个,其他均为甲级词。文本的语法难度均在甲级语法大纲内,大部分为单句,2个转折复句和1个比较句。其中,阴平字调44个,阳平字调38个,上声字调48个,去声字调68个,轻声字调30个。朗读前,主试人员会给每位被试两分钟时间浏览每个文本,然后再进行录音。录音是在安静的教室内,用PRAAT语音软件进行。语音样本均为16位单声道的录音,语音采样率均为44100HZ。录音收集完之后,用PRAAT软件对语料进行标注和转写,并统计朗读流利度的相关数据。

2.4参数测量

朗读速度的测量工具为PRAAT语音软件,测量方法为:(1)无声停顿频率和时长,指达到或超过75毫秒的无声停顿的出现频率和时长。(2)发音速度。指产出每个音节的速度,计算公式为音节个数÷(朗读时长−停顿时长)。(3)平均语流长度,指每两个停顿之间的音节个数。

朗读准确度的测量方法为:字形识别准确度的测量指标是汉字识别错误率,指的是把汉字A识别成其他的汉字(例如将“太”读成“大”);发音准确度的测量指标分别是声母、韵母和声调产出错误率。

朗读韵律的测量方法为:(1)无声段时长,排除掉塞音/t/ /k/等的持阻阶段,持阻阶段虽是无声段,但不能算作停顿(吴宗济,林茂灿;1989)。(2)韵律边界前音节延长量。韵律边界前音节延长量=韵律边界前音节时长-(发音时长÷音节个数)。

3.研究结果

3.1朗读速度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1):语言水平主效应均显著(F(3,56)=19.006,p<0.001;F(3,2299)=48.416,p<0.001;F(3,115)=115.601,p<0.001;F(3,2351)=159.536,p<0.001)。LSD事后检验发现:(1)从无声停顿频率来看,初级明显高于中高级和汉语母语者(ps < 0.001);中级明显高于汉语母语者(p <0.05);高级跟中级和汉语母语者无显著差异(ps > 0.05)。(2)从无声停顿时长来看,初级明显长于中高级以及汉语母语者(ps < 0.05);中高级以及汉语母语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s > 0.05)。(3)从发音速度来看,初级显著慢于中高级和汉语母语者(ps<0.001);中级显著慢于高级和汉语母语者(ps<0.001);高级显著慢于汉语母语者(p<0.001)。(4)从平均语流长度来看,初级明显短于中高级和汉语母语者(ps<0.001);中级显著短于高级和汉语母语者(ps<0.001);高级显著短于汉语母语者(p<0.001)。

表1:朗读速度在不同语言水平之间的比较

3.2朗读准确度

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2),语言水平主效应显著(F(2,42)=28.163;p<0.001),错误类型主效应显著(F(1,42)=91.089;p<0.001),语言水平与错误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42)=16.275,p<0.001)。

表2:朗读准确度在不同语言水平之间的比较

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不同朗读准确度特征受语言水平影响的程度不同:(1)在字形识别错误上,初级明显多于中、高级(ps<0.05),中级与高级差异不显著(p>0.05)。(2)在声母产出错误上,初级明显多于中、高级(p<0.05;p<0.001),中级与高级差异不显著(p>0.05)。(3)在韵母产出错误上,初级明显多于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p<0.05),初级与中级、中级与高级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s>0.05)。(4)在声调产出错误上,初级明显多于中级与高级(p<0.05;p<0.001),中级明显多于高级(p< 0.05)。另一个方向的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语言水平受错误类型的影响是不同的:(1)在初级阶段,字形识别跟韵母错误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字形识别和韵母错误数量少于声母和声调(p<0.05;p<0.001;p<0.05;p<0.001);声母错误数量少于声调(p<0.001)。(2)在中级阶段,字形识别、声母、韵母错误数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s>0.05);声调错误数量明显多于字形识别、声母以及韵母(ps<0.001)。(3)在高级阶段,字形识别、声母、韵母、声调错误数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s>0.05)。

图1:朗读准确度在不同语言水平之间的比较

3.3朗读韵律

3.3.1无声段时长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3),语言水平主效应显著(F(3,1426)=43.506,p<0.001)。LSD事后检验发现,初级无声段时长长于中高级和汉语母语者(ps<0.001);中级长于高级和汉语母语者(ps<0.05);高级长于汉语母语者(p<0.05)。

3.3.2前音节时长延长量

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4),声调主效应显著(F(1,55)=49.862,p<0.001),语言水平主效应显著(F(3,55)=8.250,p<0.001),声调与语言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F(3,55)=1.813,p<0.05)。

表3:无声段时长在不同语言水平之间的比较(单位:秒)

表4:前音节时长延长量在不同语言水平之间的比较(单位:秒)

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如图2所示),不同声调受语言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1)当前音节为阴平时,初级明显短于中高级和汉语母语者(p<0.001;p<0.05;p<0.05),中级明显长于高级(p<0.05),其他语言水平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s>0.05)。(2)当前音节为阳平时,除了初级明显短于汉语母语者之外(p<0.05),其他语言水平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s>0.05)。(3)当前音节为上声时,除了初级明显短于中高级和汉语母语者之外(ps<0.001),其他语言水平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s>0.05)。(4)当前音节为去声时,除了初级明显短于中高级和汉语母语者之外(p<0.05;p<0.01;p<0.01),其他语言水平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s>0.05)。(5)当前音节为轻声时,除了初级明显短于中级、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之外(p<0.05;p<0.01),其他语言水平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s>0.05)。

图2:前音节延长量在不同语言水平之间的比较

4.讨论

从朗读速度来看,语言水平对朗读速度特征影响显著。韩语母语者的发音速度和平均语流长度随语言水平的提高呈递增趋势(高级比中级发展得好,中级比初级发展得好),但都未达到汉语母语者水平。跟初级相比较,中级的无声停顿降低了、变短了,但是中高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中,无声停顿时长到了中级阶段就已经接近于汉语母语者,无声停顿频率到了高级阶段才接近于汉语母语者。以上现象表明,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韩语母语者汉语字词解码的自动化程度变得越高,从工作记忆中提取字词和解码所花的时间越短,无声停顿越少,停顿时长越短,发音速度越快,平均语流长度也越长。我们发现,发展最快的是无声停顿时长,在中级阶段就已经接近于汉语母语者;其次是无声停顿频率,在高级阶段达到汉语母语者水平;发音速度和平均语流长度的发展最慢,三个阶段未达到汉语母语者水平。这意味着朗读速度子特征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

从朗读准确度来看,语言水平对韩语母语者朗读准确度影响显著。声调错误数量逐渐减少,呈现出线性递减趋势。然而,字形识别错误、声母和韵母发音错误并不呈线性递减趋势,中级时已经发展得比较好,错误数量与高级差异不显著。随着语言知识的增加,韩语母语者字形识别错误越来越少,发音错误也越来越少。字形和字音联结的准确度提高了。整体来看,超音段发音准确度的发展慢于音段发音准确度和字形识别准确度。对于母语为非声调语言、语言文化处于汉字文化圈的韩语母语者而言,声调确实存在着较大难度(高玉娟,李宝贵;2006),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有明显进步。另外,即使在同一个发展阶段,不同朗读准确度子特征的表现也不同。在初级和中级阶段,字形识别和音段发音准确度的发展好于超音段。然而,在高级阶段,字形识别准确度、音段发音准确度和超音段发音准确度之间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在学习汉语的初级和中级阶段,非声调语言母语背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韩语母语者汉语声调的发展,而汉字文化圈的语言文化背景为汉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相较于字形识别准确度而言,声调准确度比较低。但是到了高级阶段,母语影响减弱,超音段发音能力显著提高。

从朗读韵律来看,语言水平对韩语母语者小句边界无声段时长和前音节延长量影响均显著。小句边界无声段时长逐渐减少,仍然显著长于汉语母语者。这表明,随着语言知识的增加,由于学习者用以提取汉语言语信息的时间逐渐缩短,解码效率逐渐提高。但是,即使是高级汉语水平的韩语母语者用以构建小句边界的无声段时长还是比较长,比小句边界前音节时长发展得慢。其他研究也发现,韩语母语者边界前延长发展得比无声段时长要快(陈默,2007)。小句边界前音节延长量到了中级和高级阶段接近于汉语母语者,在初级阶段比较短。这可能是因为,韩语朗读言语依赖于形态标记来表示短语、句子或者从句边界(Cho & Hirst,2006)。在韩语中,每一个陈述句的末尾都以“다”作为结束。“다”这个音节通常读为降调,比较短。因此,韩语母语者在初级阶段受母语的影响比较大,导致汉语小句边界前音节时长延长量较短。当小句边界前音节为轻声时,时长延长量发展得最快;其次是前音节为阳平、上声和去声时;前音节为阴平的时长延长量发展得最慢。这可能是由于,轻声时长短这一特性对韩语母语者来说比较容易关注到,加上小句韵律边界前轻声全部都是体标记(例如“了”),从而降低了产出难度。阴平时长延长量的发展最慢,这说明高平调的保持是比较难的。

5.结论

通过考察初级、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的韩语母语者汉语朗读速度、朗读准确度和朗读韵律的表现,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从韩语母语者的朗读速度来看,无声停顿时长在中级阶段已接近于汉语母语者,发展最快;无声停顿频率在高级阶段达到汉语母语者水平,发展速度次之;尽管发音速度和平均语流长度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逐渐变快、变长,但是三个阶段均未达到汉语母语者水平,发展最慢。

(2)从韩语母语者的朗读准确度来看,在初级和中级阶段,字形识别和音段发音准确度的发展好于超音段;在高级阶段,字形识别准确度、音段发音准确度和超音段发音准确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另外,超音段的发展慢于音段准确度和字形识别准确度。

(3)从韩语母语者的朗读韵律来看,小句边界处无声段时长逐渐减少,但仍显著长于汉语母语者;小句边界前音节延长量到了中级和高级阶段已接近于汉语母语者。声调对前音节延长量有一定影响,当小句边界前音节为轻声时,发展得最快,其次是前音节为阳平、上声和去声时,前音节为阴平的时长延长量发展得最慢。

通过考察韩语母语者汉语朗读速度、朗读准确度和朗读韵律的表现,我们还可以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建议。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汉语解码准确度的训练,还要关注汉语解码速度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听写练习和字词命名练习等活动,提高解码速度。其次,研究发现韩语学习者的汉字字形识别准确度和音段准确度的发展好于超音段准确度。因此,在针对韩语母语者进行汉字教学和语音教学时,对外汉语教师在初级和中级阶段都要将语音教学(尤其是声调教学)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增加语音训练时间,设计多样化的语音教学活动,提高韩语母语者的声调产出能力。最后,研究发现声调对朗读韵律边界前音节时长的影响显著。因此,在针对韩语母语者进行朗读韵律教学时,对外汉语教师在初级阶段就可以将声调操练和韵律边界操练相结合,从感知和产出练习的角度使学习者掌握不同声调的时长模式,提高韵律构建能力。

[参考文献]

陈默2007韩国留学生汉语句子停延习得的实验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Chen Mo 2007 A Study of sentence pause of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of Korean native speakers[J].Journal of Cou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Gulture of Jinan University(TCSOL Studies)(2).

—— 2015英语母语者汉语朗读流利度的教学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1).// Chen Mo 2015 Pedagogy experiment of Chinese reading fluency of English native speakers[J].TCSOL Studies(1).

高玉娟,李宝贵2006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声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Gao Yujuan & Li Baogui 2006 An experiment study on the errors made by Korean stu⁃dents in learning Chinese four tones[J].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1).

马文静,卢华2013通过反复朗读法培养流利度[J].科技风(11).//Ma Wenjing & Lu Hua 2013 Developing reading fluency by repeated reading meth⁃od[J].Technology Wind(11).

吴宗济,林茂灿1989实验语音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Wu Zongji & Lin Maocan 1989 An Introduction to Experimental Phonetics[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

Cho,H.& D.Hirst 2006 The contribution of silent pauses to the perception of prosodic boundaries in Ko⁃rean read speech[J].Revue De Neuropsychiatrie Infan⁃tile Et Dhygiène Mentale De Lenfance 20(3):234-237.

Clay,M.1984 Observing the Young Reader[M].Auck⁃land,New Zealand:Heinemann.

Daane,M.C.,J.R.Campbell,W.S.Grigg,M.J.Good⁃man & A.Oranje 2005 Fourth-grade students read⁃ing aloud:NAEP 2002 special study of oral reading.The Nation Ƴ s Report Card.NCES 2006- 469[R].Washington,DC: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Færch,C.& K.Gabriele 1984 Two ways of defining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J].Language Learning 34 (1):45-63.

Fillmore,L.W.1979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In C.J.Fillmore,D.Kem⁃pler & W.S.Wang(eds.),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bility & Language Behavior[C].New York:Academic Press.

Fuchs,L.S.& D.Fuchs 2001 Oral reading fluency as an indicator of reading competence:a theoretical,em⁃pirical,and historical analysis[J].Scientific Studies of Reading 5(3):239-256.

Fuchs,L.S.,D.Fuchs & L.Maxwell 1988 The validi⁃ty of informal measure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J].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9(2):20-28.

Hudson,R.F.,H.B.Lane & P.C.Pullen 2005 Read⁃ing fluency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what,why,and how?[J].Reading Teacher 58(8):702-714.

Jeon,E.H. 2012 Oral reading fluency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J].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24 (2):186-208.

Jiang,X.,Y.Sawaki & J.Sabatini 2012 Word reading efficiency,text reading fluency,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mong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J].Read⁃ing Psychology 33(4):323-349.

Kuhn,M.R.& S.A.Stahl 2003 Fluency:a review of developmental and remedial practic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5(1):3-21.

Lems,K.2003 Adult ESL Oral Reading Fluency and Si⁃lent Reading Comprehension[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National-Louis University.

Perfetti,C.A.& T.Hogaboam 1975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le word decod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7 (4):461-469.

Rasinski,T.V.2004 Creating fluent readers[J].Edu⁃cational Leadership 61(6):46-51.

Rasinski,T.V.& C.Young 2014 Assisted reading-a bridge from fluency to comprehension[J].New Eng⁃land Reading Association Journal 50(1):1-4.

Samuels,S.J.2006 Toward a model of reading fluency [A].In Samuels,S.J.,& A.E.Farstrup(eds.),What Research has to Say about Fluency Instruction [M].Newark,Del.: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Taguchi,E.1997 The effects of repeated reading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wer identification skills of FL readers[J].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11(1):97-119.

Torgesen,J.K.& R.Hudson 2006 Reading fluency:critical issues for struggling readers[A].In Samuels,S.J.& A.Farstrup(eds.),Reading fluency:the For⁃gotten Dimension of Reading Success[M].Newark,Del.: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责任编辑匡小荣】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ading Fluency of Korean Native Speakers

Chen Mo1,Zhou Qing2
(1.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2.Advanced Chinese Training College,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Key words:reading fluency;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Korean native speakers;reading rate;reading ac⁃curacy;reading prosody

Abstract:Chinese reading fluenc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t reflects the learnersƳ reading ability and oral proficiency.Reading fluency includes three major elements,which are reading rate,reading accura⁃cy and reading prosody.This research explored the reading fluency of elementary,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level of Chi⁃nese learners with Korean as their native language,so as to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ers’reading ability.It is found that:(1)Pause duration of intermediate learners and pause frequency of advanced learners approximate those of the native speakers.However,articulatory rate and Mean Length of Run(MLU)develop slowly.(2)The development of form recognition and pronunciation accuracy for the elementary and intermediate learners is better than super-segmental accuracy.For the advanced learner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s found among form recognition,pronunciation and super-segmental ac⁃curacy.Segment accuracy and form recognition accuracy develop faster than the super segment accuracy.(3)The duration of silent pause is reduced gradually,but it is still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hinese native speakers.Pre-boundary lengthening is close to the Chinese native speakers.The tone type has effects on pre-boundary lengthening.The neutral tone is developed fastest,followed by falling- rising tone and high- rising tone and falling tone,and the high level tone is devel⁃oped slowest.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16)02-0001-09

[收稿日期]2015-12-04

[作者简介]陈默(1981-),女,土家族,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教学研究。电子邮箱:chenmo@blcu.edu.cn。周庆(1989-),女,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教师。电子邮箱:zhouging-777@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洋腔洋调的产生机制研究”(13CYY036)//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Project:“Mechanism of Foreign Accent Production in Chinese Interlanguage of Foreign Students”(13CYY036);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影响外国留学生汉语口语发展的社会语言因素研究”(15WYA008)// Beijing Social Science Fund:“The Sociolinguistic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in Foreign Students”(15WYA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