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向日葵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2016-07-23徐安阳段维吴慧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品质向日葵

徐安阳++段维++吴慧

摘要:以新食葵5号为材料,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100、200、300、400、500 mg/L,矮壮素800、1 200、1 600、2 000、2 400 mg/L,多效唑50、75、100、125、150 mg/L对向日葵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不同程度提高向日葵产量、改善向日葵籽粒品质;甲哌400 mg/L(D4)、矮壮素800 mg/L(C1)、多效唑 75 mg/L(P2)处理能显著提高向日葵盘径、单盘粒质量、百粒质量、籽仁率、产量;甲哌400 mg/L(D4)、矮壮素 1 200 mg/L(C2)、多效唑75 mg/L(P2)处理能增加向日葵籽粒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粒长、粒宽。综合考虑,新疆地区向日葵产量提高、品质改善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多效唑,其使用浓度为75 mg/L。

关键词:向日葵;植物生长调节剂;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65.50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5-0149-03

向日葵具有耐盐碱、耐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性[1],其蛋白质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前景广阔。向日葵的产量及品质不仅由品种的差异性所决定,同时也受环境和栽培技术制约。目前,为提高向日葵子实产量、改进种仁品质,已从育种、栽培、生理等[2-9]进行大量研究。

甲哌(DPC)、矮壮素(CCC)和多效唑(PP333)这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增加作物抗逆性、控旺促壮、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番茄等[10-14]农作物上研究和应用十分广泛,但在向日葵上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比较甲哌、矮壮素、多效唑这3种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对向日葵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向日葵上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新食葵5号,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康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供试生长调节剂:98%甲哌可溶性粉剂,由南通金陵农化有限公司生产;50%矮壮素水剂,由河北神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由江苏建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4年4—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康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五一试验站进行,位于87°24′28.70″N、43°58′39.62″E。每个植物生长调节剂各设5个浓度处理,甲哌分别为 100、200、300、400、500 mg/L,处理号依次为D1、D2、D3、D4、D5;矮壮素分别为800、1 200、1 600、2 000、2 400 mg/L,处理号依次为C1、C2、C3、C4、C5;多效唑分别为50、75、100、125、150 mg/L,处理号依次为P1、P2、P3、P4、P5,以清水为对照(CK),共16个处理,重复3次,计4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18 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向日葵采用人工点播,种植5行,行长6 m,行距0.6 m,株距0.45 m,等行距种植,种植密度为37 000株/hm2。土壤为黏土,前茬为玉米,整个试验期间采用统一的水肥管理措施,与大田生产相同;苗期4张真叶时第1次喷施生长调节剂,后每隔15 d喷施1次,共喷药3次,以叶面均匀润湿而不流下为宜,喷施时间为当天10:00—13:00,天气晴朗无云。药品均为现配现用。

1.3调查内容

向日葵成熟时按小区单收计产,每小区随机取10株向日葵进行考种,测量向日葵盘径、单盘粒质量、百粒质量、籽仁率、产量等;随机取10粒向日葵籽粒,测量其长度、宽度,取平均值,采用凯氏定氮仪(KDN 20C)、粗脂肪测定仪(SER 148)分别测定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

1.4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DPS 7.0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向日葵产量性状的影响

等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矮壮素使用浓度的增大,盘径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其中1 200 mg/L(C2)、2 400 mg/L(C5)时向日葵盘径显著高于CK,均比CK增加 8.78%;而单盘粒质量、小区产量、产量等则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甲哌、矮壮素、多效唑处理对向日葵产量的作用效果分别为D4>D3>D2>D1>D5、C1>C2>C5>C3>C4、P2>P3>P4>P5>P1;除甲哌500 mg/L(D5)处理产量相对最低、植株较矮、花盘畸形外,其他浓度处理的产量均比CK高,400 mg/L(D4)表现最优,增产率达到24.08%,与CK差异显著。甲哌使用浓度过高,会对向日葵产生伤害,抑制向日葵的生长,造成向日葵减产。

综合而言,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矮壮素>多效唑>甲哌,其中甲哌400 mg/L(D4)、矮壮素800 mg/L(C1)、多效唑75 mg/L(P2)处理与CK相比,对向日葵盘径、单盘粒质量、百粒质量、小区产量具有显著影响,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向日葵的产量,表现较好。

2.2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向日葵籽粒品质的影响

2.2.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向日葵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向日葵籽粒粗蛋白含量是衡量其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15],而粗脂肪含量是鉴别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16]。由图1可见,向日葵籽粒粗蛋白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3>C2>D4>P2>P1>C1>P3>P4>P5>C5>C4>D5>D1>D2>D3>CK;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甲哌400 mg/L(D4)、矮壮素1 600 mg/L(C3)、多效唑75 mg/L(P2)处理的向日葵籽粒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比CK增加8.99%、11.28%、8.74%,与CK相比差异显著,这与王德兴等的研究结论[15]相反,可能是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改变了向日葵的生长环境,造成向日葵某些性状发生改变。向日葵籽粒粗脂肪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D4>D3>D2>P2>P3>D1>P1>P4>P5>C2>C1>C5>D5>C3>C4>CK,分别比CK高 5.03%、4.88%、436%、4.33%、4.20%、4.10%、3.90%、3.79%、370%、341%、3.37%、2.17%、0.98%、0.90%、0.68%;甲哌400 mg/L(D4)、矮壮素1 200 mg/L(C2)、多效唑75 mg/L(P2)处理的籽粒粗脂肪含量相对较高,与CK差异显著。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向日葵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以改善向日葵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品质,满足人们的加工生产要求。

2.2.2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向日葵籽粒长宽的影响籽粒长宽是反映向日葵种子商品性优劣的重要指标[17]。由图2可见,除D2处理外,矮壮素2 400 mg/L(C5)处理的向日葵籽粒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CK,籽粒宽也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及CK。实际生产中,并不是向日葵籽粒越长、越宽,其商品性就越好,而是籽粒长宽匀称适中为最好。甲哌400 mg/L(D4)、矮壮素1 200 mg/L(C2)、多效唑75 mg/L(P2)处理的向日葵籽粒长宽分别为2.51、0.78 cm,2.51、0.84 cm,2.51、0.83 cm,籽粒匀称饱满,表现较好。

2.3向日葵产量性状与籽粒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2可见,与产量最密切相关的是单盘粒质量,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与雷中华等的研究结果[18]一致,说明选择单盘粒质量较大的向日葵有利于提高向日葵产量;盘径、百粒质量、粗蛋白含量也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盘径、单盘粒质量、百粒质量、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仁率、粒长呈负相关,这与安玉麟等的研究结果[19]相反;粗脂肪含量与粒宽呈负显著相关,与其他性状均呈正相关,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高低取决于向日葵籽粒的长宽。

3结论与讨论

向日葵的产量及品质除与品种特异性及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也会对其产生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处理对向日葵产量和籽粒品质影响不同,各处理随使用浓度变化,向日葵性状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向日葵盘径越大,单盘粒质量越大,产量越高。谭桂茹等研究发现,花盘扩大是向日葵产量增加的首要因素[20];单盘粒数、结实率、籽仁率对食用向日葵产量产生大的正向影响[21],本试验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百粒质量是构成向日葵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17],用含有生长调节剂和营养元素的溶液处理花盘,有利于籽实的干物质积累,使百粒质量明显增加[21]。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使向日葵花盘粒增多,籽粒饱满,增加百粒质量[22]。但崔良基等认为,百粒质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不高,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不大[23]。本试验结果表明,籽仁率、粒长、粒宽与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规律不明显。

生长调节剂GA3和NAA均有促进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功能,显著提高种仁的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20]。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一定浓度下能提高向日葵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改善向日葵籽粒品质。安玉麟等研究发现,食用向日葵的产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19],但本研究发现,向日葵产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但差异不显著。与同一生长调节剂其他浓度处理相比,甲哌400 mg/L、矮壮素 1 200 mg/L、多效唑75 mg/L处理对改善向日葵籽粒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粒长、粒宽品质相对较好。但是,考虑到高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会增加农民成本、造成药剂浪费、污染环境等,经综合考虑发现新疆地区向日葵产量提高、品质改善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多效唑,使用浓度为75 mg/L。

参考文献:

[1]刘胜利,陈寅初,李万云,等. 新疆向日葵科研概况及发展建议[J]. 新疆农垦科技,2011(4):3-6.

[2]李保卫,冯伟. 向日葵浸种与发芽关系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6):40-42.

[3]段维,李汉华,邹江腾,等. 油用向日葵恢复系的原种繁殖技术探析[J]. 园艺与种苗,2014(3):20-22.

[4]谢宗铭,陈寅初,李万云,等. 杂交向日葵制种母本结实不良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 新疆农垦科技,2001(6):24-25.

[5]段维,张秀华. 油葵新品种新葵14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种子,2007,26(7):96-97.

[6]王德兴,崔良基,孙恩玉,等. 密度对不同生育期油葵杂交种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9):28-31.

[7]韩亮,张勇,肖伟,等. 新疆地区油葵适宜栽培密度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3(11):97-99.

[8]白宝璋,马景勇,田文勋,等. 稀土溶液浸种对向日葵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J]. 中国油料,1993(4):38-40.

[9]崔良基,王德兴,宋殿秀,等. 氮磷钾硼配施对向日葵群体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9):1-3.

[10]周运刚,王俊刚,马天文,等. 不同DPC(缩节胺)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6):1142-1146.

[11]柯剑鸿,李正国,杨华,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特性的效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40-43.

[12]郑殿峰,宋春艳.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氮代谢相关生理指标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1,30(1):109-112.

[13]唐秀梅,刘超,钟瑞春,等. 多效唑、缩节胺和矮壮素对花生化学调控效应的比较研究[J].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6):603-605.

[14]牛玉,戚志强,韩旭,等. 矮壮素和乙烯利对樱桃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2):2353-2357.

[15]王德兴,崔良基,宋殿秀,等. 氮、磷、钾配施对油葵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2012(1):4-9.

[16]任然,何文寿,王蓉,等. 施肥对盐碱地油用向日葵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14(17):193-196.

[17]李晓雷,侯惠光,张芳,等. 不同栽培方式对食用向日葵性状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06,43(2):133-135.

[18]雷中华,向理军,石必显. 向日葵9个主要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2006,43(增刊1):31-33.

[19]安玉麟,李素萍,聂惠,等. 食用向日葵产量、生育期、形态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增刊1):234.

[20]谭桂茹,白宝璋,乔春贵,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营养元素对向日葵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中国油料,1994,16(2):62-63.

[21]李素萍,安玉麟,聂惠,等. 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主要性状的典型性相关分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29-31,58.

[22]姚浩然. 植物生长调节剂784-1对大豆、花生、向日葵的增产效应[J]. 中国油料,1989(4):77-79.

[23]崔良基,王德兴. 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主要性状及与产量关系研究[J]. 杂粮作物,2003,23(2):89-92.陈丽丽,何玲玲,赵雅,等. 地衣芽孢杆菌W10对烟草的促生作用及机制[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5):152-154.

猜你喜欢

植物生长调节剂品质向日葵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