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视域下农村创业人才培育策略研究

2016-07-19冯红霞王晨倩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视域双创培育

冯红霞,王晨倩

(1.河北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曲阜师范大学 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双创”视域下农村创业人才培育策略研究

冯红霞1,王晨倩2

(1.河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2.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摘 要:农村创业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激发全体社会成员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许多农民创业者由于受到自身或外部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适应社会“双创”发展的要求。为此要引导农民树立创业意识,着重培养职业技能,注重提升创业技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加强与政府、高校、企业、社区等方面的合作,致力于培育高素质的农村创业人才队伍,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而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关键词:农村创业人才;“双创”视域;培育;策略

一、“双创”概述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一报告中就提出,创业素质应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指出,“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个人。之后又提出创业教育包括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两个方面的内容。[1]1991年,东京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会议将“创新创业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2]由此看来,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创新能力,而且是面向全社会,针对有创业想法、已经创业和创业成功的社会群体,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训练。目前,美、英、加等国已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支持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创业人才,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相对而言,我国创新创业起步较晚,主要以政府推动为原动力。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着力扩大就业创业”。[3]由此,社会再度掀起创新创业的新高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通过激活“大众”创业主体,释放市场的活力与竞争力,从而创造更多的创新需求,带动和促进“万众”创新。

创新创业的关键在于人,这意味着人才的培养是创新创业的根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4]另外,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5]这既体现我国对人才资源的重视,也意味着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双创”背景下,人才是强农之本,创业是富农之道。对于数量多、需求旺、发展潜力大的农民群体而言,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成人教育是一种社会性和服务性极强的教育形式,“它是那些不再进入正规和全日制学校的人们借此可以连续地、有目的地活动,自觉的、有目的地促使自己在信息、知识、工作技能、欣赏能力与态度方面发生变化,或以扩充知识并解决个人或社会问题为目的”。[6]因此,在“双创”背景下,成人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承担起农民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任,提高农民的创新素质与创业能力,培育更多的农村创业人才,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利途径,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双创”视域下农村创业人才培育的意义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完善和落实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政策。将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促进农民工创业。”[7]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发展农业,焦点是关注农民,关键是培育人才。因此,“双创”视域下农村创业人才培育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一)有利于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研究表明,一个社会的创业教育水平越高,其社会成员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岗位立业的效果就越好,随之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越好,从而极大地推动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社会充分就业。[8]湖北省一项调查报告显示, 2009—2014年,全省回归创业总人数为21.97万人,共创办企业5.86万家,带动就业人数157.19万人。因此,在我国这样的劳动力大国中培育创业人才,能够凸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有效解决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差异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从业人员老龄化、建设人才短缺情况严重。在“双创”背景下,国家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并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培育农村创业人才队伍,有利于带动产业基地,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缓解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压力。

(二)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是大力培育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农村创业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增强其创业致富的本领。创新创业教育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旨归,为农民提供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军作用,围绕农村区域产业开展创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三)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城乡建设的主体和关键在于农民,转变农民观念,加强农民培育工作,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核心与基本走向。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一个长期努力奋斗的过程,需要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坚持不懈地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长期的智力支持。在“双创”背景下,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农村创业人才,有利于激发农民创业者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改变农村劳动力的传统观念和意识,实现创业致富。同时,也使得城市的先进思想和文明生活方式能够在农村得到广泛传播,市场信息、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在农村扩散,从而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镇和乡村各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加强城镇与农村的联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三、农村创业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 747万人,自2011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近几年本地农民工人数增长较快,且增长速度快于外出农民工增长速度(见图1)。[9]由此看来,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意识到回乡发展的重要性,农村创业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但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1 2010-2015年农民工总量增长速度

(一)创业人才数量少、素质低

在“双创”背景下,很多农民工在激烈的城市生活中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便陆续回到农村创业,成为农村创业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创业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文化程度成为制约他们回乡创业的因素之一。据相关调查显示,2015年约60%的农民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仅有约8%的农民工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他们的实际知识水平很大程度上低于其学历教育水平,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学习挫败感。此外,农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欠缺、创新思维与能力不足,受到年龄及生理因素影响等,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较低。总体而言,众多制约因素致使农村创业人才总量偏少,综合素质整体偏低。

(二)创业意识薄弱

观念影响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导致农民创业意愿较弱,小富即安的封闭意识使得多数农民思想观念狭窄,对创业前景担忧。有的农民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是种地,且自己不懂得也不想创业,创业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还有的农民计划创业,但是由于害怕失败而不肯尝试。由此看来,农民对创业及其前景认知偏颇,只考虑眼前利益,忽视创业带来的长远利益。调查表明,农民年龄越大,越容易安于现状,趋向保守和追求稳定,越不愿意冒险创业,认为“创业是年轻人的事”。此外,由于农民对相关创业政策及培训信息的获取途径单一,加上政府对创业培训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很多农民不知晓各种技能培训工程,缺乏对创业培训的理性认识,认同度较低,创业意识薄弱。

(三)创业技能匮乏

调查表明,2014年我国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占34.8%,其中接受过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2%,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占9.5%。虽然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职业技能更新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技能型人才迫切需求的矛盾依旧突出。2015年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农民工比例提高1.6%,大多数农民工主要从事高体力、低技能的工作。返乡农民工虽然已掌握一定的生产经验和操作技能,但是在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创业技能经验单一、创业风险过大和创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此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往往以种地为主,更是缺乏创业技能。

(四)创业平台缺失

目前,现有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未能与农村人才市场有效联通,针对农村具体创业支持的配套措施不完善。目前农民工回乡创业尚处于自发、起步阶段,创业难度大,持续发展不易。虽然农业、工商、人社等部门相继制定促进返乡创业政策,但是相关创业扶持政策资源分散。有些农民创业者难以熟练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创业平台更是知之甚少。另外,相关创业平台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还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总之,农村缺乏有效的创业环境,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创业平台基础薄弱。

四、农村创业人才培育的策略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走科教兴农、人才强农的创业致富之路急需培养一批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创业人才。因此,提升农民创新创业能力非常必要,应以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为出发点,统筹外部资源,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加强农村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引导树立创业意识

“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10]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是提高农民参与创业培训积极性的前提,是顺利开展创业培训的关键。“成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性极强的教育,能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舆论导向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1]因此,应该发挥成人教育的优势,加大对农村创业培训的宣传,引导农民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参与创业。

一方面,宣传创业的政策及价值。利用广播、宣传栏、电视、因特网等方式宣传政府支持农民创业的政策,发放创新创业政策宣传单,帮助农民了解当前有利的创业形势,认识参与创业培训的作用和意义,改变传统的小农思想,增强创新创业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创业培训的热情,认同并主动接受创新创业培训。另一方面,开展农民创业成功个案教学。农村创业人才是带动农村发展的“领头羊”,可以通过媒体及培训宣传创业成功农民的先进事迹,表彰各类创业榜样和典型,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从创业成功农民的切身经历给予农民创业的信心及动力,使他们消除创业顾虑,克服创业失败的恐惧,树立强烈的创业意识。

(二)着重培养职业技能

“成人教育各种教学项目无不体现出它们的实用性、功利性和职业性”。[12]个体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前提是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这是农民创业的前提。开展创业培训应该以实用性和专业性为原则,为农民提供适切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第一,加强理论知识培训。职业技能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具体操作与运用,没有理论知识支撑的职业技能是无法进一步发展的。因此要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业与非农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第二,开发实用性强的培训内容。农民开展创业,首先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进行农业技能培训,体现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以及“双创”理念,如开展现代种植技术、畜牧技术、养殖技术等培训,使农民切实掌握一两种农业技能。此外,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及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实行专业分类培训,如开展建筑、焊接、维修、家政、烹饪、电工等培训。另外,针对接受能力强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村有志青年,开展技术要求高、创新性强的职业技能系统培训,注重增强他们的电子信息技术实用技能;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补课式”培训,即缺什么,补什么,为创业服务。第三,完善职业技能资格认定。开展农民创业培训要做好职业资格认定工作,对完成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要予以认定并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认定证书,作为他们创业或就业的砝码。

(三)注重提升创业技能

一般而言,创业知识和技能包括成功创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包括经营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与社会各方面交往所需要的社会知识和交际能力等。[13]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是实现创业的保证。农民在创业的过程中要学会科学经营,走健康发展之路。基于此,在“双创”背景下农村创业人才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提升创业技能,具体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及创业法制教育。针对农民在创业初期困境重重的状况,将职业素养、法制教育与创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提高农民创业的抗风险及受挫能力,使农民懂法、守法,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法律素养。第二,开展针对性的创业经营管理能力培训。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开设相关创业基础理论课程及管理课程,改进创业教学内容和模式等,为农民创业者提供项目分析、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创业意愿和技能,拓展创业思路。第三,打造以农村为中心的创业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创业实训能够保证农民的实践机会,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例如,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通过开发针对性的创业项目,树立一批农村创业典型,建立一批农村创业示范基地,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组建农村实用技术流动服务队,逐步建立“120”技术服务体系和专家服务系统,采取集中与分散,个体与群体,现场与电话等方式开展当地农业技术指导。[14]在创业实践中,要切实训练农民的创新潜力与创业技能,深化农民创业者的创新创业体验。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培养农村创业人才的关键。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对提升农民的创新理念和创业能力至关重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强调,“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加强创业创新知识普及教育,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服务水平。”[15]因此,要选择具有责任心、工作经验丰富的成人教师,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

就专职培训教师而言,第一,重点培养创新创业培训的学术带头人。组织教师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针对农民的创业困境及破解之策展开调研,突出创业培训工作的重点。第二,选拔农民创业导师。选择富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经验的教师担任创业导师,带领农民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引导他们实现创业梦。第三,定期开展培训。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安排有能力的教师到高校或者企业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水平,增强教师的创业意识,从而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实践性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就兼职培训教师而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企业的优秀人才、创业成功的农民、创新创业的专家团队等与农民进行零距离交流,通过介绍他们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为农民创业者提供借鉴经验,使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五)强化与政府、高校、企业、社区等方面的合作

培育农村创业人才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举措,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成人教育要加强与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的沟通与联系,组成和谐有序的结构,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科学有序地进行”。[16]故而,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离不开政府、高校、企业、社区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激活社会力量对农村创业创新教育的推动力,积极调动一切社会力量为农民创业培训服务。

第一,政府出台相关的农民创业保障政策。政府出台财政扶持政策、市场扶持政策和土地扶持政策等,协助支持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并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支持系统,共建就业创业工作服务平台,做好农村创业人才培训的后续服务工作,保证培训实效。第二,加强与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的联系与合作。成人教育可以依托高校的资源及师资优势,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结合,根据农民创业者的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培训,通过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为农村创业人才培养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持。第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民创业提供相关创业平台及技术指导。通过技术服务、合作攻关、新技术培训等形式形成联动发展的合作培训机制,激发农民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创业。第四,发挥社区的重要载体作用。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辐射性,整合社区资源,开发契合当地农村地域特色的创业资源,通过开展社区宣传与培训,突出农村特色及农民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农民创业者增强创新创业意识,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之中。[17]

参考文献:

[1]孙庆珠.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231.

[2]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8-120.

[3]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3/05/c_128775704.htm,2016-03-05.

[4]新华社.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0-06/07/content_13630310.htm,2010-06-07.

[5]新华社.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3/21/c_1118398308.htm,2016-03-21.

[6]张峰.关于成人教育概念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5(4):51-52.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30/content_9105.htm,2014-09-30.

[8]王珉,等.创业教育管理概论[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4:19.

[9]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全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8/c_128940738.htm,2016-04-28.

[10]施良方.教育学文集·国际教育展望[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86.

[11][16]刘奉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SWOT分析及成人教育应对[J].职教论坛,2011(16):30-32.

[12][美]伊里亚斯,梅里安.成人教育学的哲学基础[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73.

[13]袁海平.农民创业素养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1(11):63-65.

[14]任绍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纪实[N].中国教育报,2016-03-09(12).

[15]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16/content_9855.htm,2015-06-16.

[17]刘奉越.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主体性障碍的质变学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6):57-61.

(责任编辑:刘奉越)

The Strategies Analysis of the Rural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Cultivation Under the Public People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Background

Feng Hong-xia,Wang Chen-qian

Abstract:Rural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subject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in the context of the “Public People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re also arousing the public of the whole society members potentia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recent years, many migrant workers due to their own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factors are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dema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refore, guiding the farmers set up entrepreneurship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ing the occupation skill training, enhancing entrepreneurial skill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communities and other aspects. Committed to fostering high-quality rural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o better serve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promoting“public entrepreneurship highly innovative”development situation.

Key words:rural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he view of public people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rain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71 (2016) 02-0066-06

doi:10.13983/j.cnki.jaechu.2016.02.014

收稿日期:2016-04-23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成人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的策略研究”(编号:12YJC88005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冯红霞(1972-),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视域双创培育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