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及思考

2016-07-18张靖芳崔应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思考研究生现状

张靖芳 崔应珉

【摘 要】 目前,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跟随名老中医坐诊、研究中医古典医籍文献、开展相关科研为主,存在中医临证能力、西医学知识匮乏等不足,建议从加强中医临证能力、增加现代医学知识储备、改良科研内容等方面入手,改革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促进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R197.323.6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46-01

我国于1978年首次招收中医药研究生,经过不断改革与发展,现今我国的中医药研究生培养事业已颇具规模,形成较为完善的学位培养制度。中医药研究生大概分为临床类与基础类,临床类培养以医院实习为主,而基础类培养,则多以跟师名老中医、钻研古代文献典籍、开展科研为主。临床类研究生在医院病房接受系统的西医学知识,中医药思维难免受到干扰与同化,而基础类硕士较易形成中医药思维与知识体系。故重视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对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历史沿革

我国中医药文化已有几千年历史,历经各个历史时期仍流传至今,充分证明了它对人类健康事业的贡献。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师带徒形式,但是在当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师承模式被现代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取代,变为以高中等院校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当代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前瞻性两大特点,其既是中医药学教育与研究的基石,又是中医药学科发展的风向标[1],因而应重视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

2 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类型

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跟随名老中医坐诊、研究中医古典医籍文献、开展相关科研为主。

2.1 中医跟诊型 中医跟诊型研究生跟随名老中医侍诊,与传统的师带徒模式比较相似,较少接触现代西医学知识,主要通过学习如何遣方用药,逐步提升中医临证能力,最终形成比较扎实的中医知识储备,为以后成为一位高素质的中医大夫做准备。这种培养模式,会导致学生现代西医学知识匮乏,毕业时就业范围相对狭窄,能开展的业务也比较局限,可能仅仅是在中草药房当坐诊医生或是自己开办中医诊所等。

2.2 研究文献型 研究文献型研究生一方面主要研究中医古典医籍医案,发掘古代医家积累数千年的智慧,并整理总结归纳,为我国中医药工作者深入学习提供捷径,促进临证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总结当代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运用比较专业的文献整理知识,将医家的毕生所学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方便其他中医药工作者参考与学习。研究文献型的研究生对文字的整合能力较强,同时具备一定的中医药知识,毕业后可选择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或编辑期刊杂志等。但是容易学无专长,无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相对于专业人才,都会显得相对欠缺。

2.3 开展科研型 开展科研型研究生主要开展现代科学实验,诸如开展分子生物学试验研究蚤休抗肿瘤的机制、运用动物实验研究大黄蛰虫丸对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的作用等。这种培养模式类似于西医基础学科,可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试验研究知识,形成一定的科研思维与素养,毕业后大多可独立开展科研活动,适合进入高等院校教研岗位或各类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就业面较广。但是,开展科研型研究生接触中医药知识较少,难以形成中医药思维,缺乏系统扎实的中医药知识。

3 讨论

如今,各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较大差异性,如何使研究生能够灵活运用中医知识遣药处方,继承发扬中医药的宝贵遗产,是需要社会、中医院校共同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对研究生的培养,应立足中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体现中医院校的特色,具體做法如下。

3.1 加强中医临证能力 中医临证能力是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安身立命的根本,不管何种培养模式,都要把培养中医临证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不能舍本逐末,忽略对研究生中医临证能力的培养。在现行培养模式下,可给所有中医基础研究生安排跟师实习,使之具备基本的中医四诊及遣方用药能力。

3.2 增加现代医学知识储备 时下,西医学在我国已发展成熟,即使是中医从业人员,也需要学习现代医学知识,所以,对中医基础研究生的培养,在保证对中医知识的掌握的同时,还应适当增加现代医学内容。

3.3 改良科研内容 中医科研与西医科研不同,对象不应是临床疗效确切的方药,而应挖掘新的有效方药,重在“挖掘”,而不是“验证”。可查阅典籍文献,筛选一定的方药为对象开展研究,尝试挖掘新的有效方药,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4 小结

中医基础学科是当代中医药事业得以继承与发扬的重要保证,注重对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是关系到中医药文化流传的大事。然而,时下中医基础类研究生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各高校培养水平参差不齐,尚缺乏成熟可借鉴的实践经验[2],需要所有中医药院校共同不懈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富文俊,曾蕾,史亚飞.中医药大学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701.

[2]司富春,许前磊,徐向宇.关于加强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的思路和实践[J].中医学报,2010,25(147):350.

(收稿日期:2016.04.01)

猜你喜欢

思考研究生现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