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城:探索基于学区的育人新模式

2016-07-17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人民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东城区学区教育资源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为百姓提供方便就近、优质可选择的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总结出的共识。随着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使优质品牌学校在区域内发挥“种子”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全覆盖,一直是东城教育人不断探索的课题。

化解教育资源难题呼唤学区制改革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启动之前,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区文化底蕴深厚、百年老校众多、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但校际间资源配置不平衡,“择校”问题突出。

为化解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我区首先坚持的是扩充“增量”,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東城区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地域狭小、学校距离近,这些因素决定我们不能简单地采取名校办分校、手拉手学校、强弱学校结对的一般组团发展模式,而要走一条校际间一体化管理、组团式发展的改革之路。

东城区学区制综合改革采取了新的思路。在遵循校际间文化根源相同、位置渊源相近、文化特色相似的前提下,通过构建学校深度联盟、九年一贯制、教育优质资源带、教育集团等路径,实施校际间“统一招生、统一师资、统一空间(校区轮转)”的横向一体化管理;以学区内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统筹师资及教育教学活动,实施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贯通的纵向一体化管理。通过两年总计13个亿的投入,近百个项目,使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极大改善,资源共享、品牌共创、教师交流、跨校选课、贯通学段的人才联合培养研究,使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推广和升级。

针对教育资源“存量”部分,我们形成了以学区为单元、稳定成熟的九年一贯与对口入学为主导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通过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组合、集成、提高,使各学区内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结构、数量相匹配,使群众能够就近进入优质学校上学,实现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东城学区制改革的内涵发展

学区制是一项综合改革,需要多方联动。围绕学区制综合改革,我们进一步健全了学区工作机制,着力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探索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建立教育与社会联系机制,打造以学区为单元的资源共享、社会服务均等化、现代教育治理结构稳定成熟的发展机制与服务平台。

工作机制上,我们成立了学区制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和8个学区工作委员会。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处级领导担任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小学校长担任学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成员由学区内的学校校长、责任督学、教育直属部门、学区所在街道社区、属地派出所、驻区单位代表、家长、学生代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组成。工作委员会下设学区管理委员会、学区学术委员会、学区评价委员会三个专项工作委员会,相互独立,互为协调补充。为学区配备专职法律顾问、心理指导顾问,成立学区食品卫生工作巡视组,建立以学区为单位的学区督学责任区制度,落实“挂牌”督学责任督导工作,初步建立起稳定、成熟、公平、均衡的发展机制与服务的平台。

一系列完善学区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陆续出台。我们出台了《东城区深化学区制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的意见》《东城区学区制工作手册》《东城区教育集团管理办法》;成立综合改革办公室,统筹协调综合改革各项常规事务;研究制定绩效工资补贴方案等相关倾斜政策,落实制度保障,进一步调动学校、干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将综改经费列入区教委年度经费预算,保证经费投入;同时积极开展引智工程,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国内外知名的教育机构、团队、专家引进到东城,引领服务教育改革实践。

学区制改革呼唤管理体制的变革。以学区为基本空间单位,我们完善了“区管校聘”管理体制。积极探索了“机关与基层干部双向交流轮岗、研修员与学科骨干教师双向交流轮岗、校际联盟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交流轮岗、优质资源带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学区教师培养基地交流轮岗、城乡一体化交流轮岗”等多种交流方式,建立更广泛、更灵活的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教育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

“学院制”育人模式新探索

东城区学区制综合改革的“重头戏”是建立东城区青少年学院。

在2004年开始实施的“蓝天工程”基础上,东城区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创新学段贯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于2015年成立了青少年学院。

青少年学院整合全区校内外的学科资源、文艺体育资源、科技资源等,建立一套“区级课程”。开设从小学到高中覆盖各学段丰富多彩的个性化选修课,将学院课程纳入学区、学校的学生课程体系之中。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学院师资队伍的基础,同时吸纳高校科研院所,国际顶尖领军级人物做学院导师。每学期,东城学生都将拥有一张“大课表”,所有区域内学生打破学校壁垒,在全区内选课培养。

目前,按照学科门类、资源分布,青少年学院下设了文艺学院、科技学院、体质健康学院、国际学院;依托学区、学校、校外单位、资源单位,在各学区成立学院分院、学区课程中心、学区课程基地,承担学生学院课程学习任务,初步形成了“1+4+8+x”(见下图)的东城区学生课外学习的学院制体系。

通过开发引进聚集全区中小学优质选修课程、社会资源单位实践课程、国内外科研院所社会专业机构先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国际留学等各类课程,东城区为学生提供从小学到中学,门类齐全、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课程。

我们还编制涵盖四大类、547门课程的《东城区青少年学院小学“学院日”课程资源目录》和247个项目的《东城区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首批区级项目资源目录》。

“学院制”探索的是把优质课程资源和成长方式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建立起以学区为基本单元的学院、学校、资源单位相互融通模式,学生可以借助学习平台自由选择设计个性化课程“菜单”,建立以学区为单元、校内“走班”与学区内的“走校”相结合的学习机制以及没有围墙、没有边界,可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东城大学园。

学区制综合改革两年多来,我区的教育优质品牌学校由2013年的54所,增加到2015年的91所,新增优质学位5000多个,优质教育品牌资源覆盖率达到了91.9%,通过探索以学区为单元的入学新政,我区基本实现了区域优质资源的全覆盖,区域内适龄儿童、小学毕业生基本实现了就近划片入学。

猜你喜欢

东城区学区教育资源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13城整顿学区房炒作
学区房还能买吗
业余体校游泳训练开展状况的分析与探究
伟人旧居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