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拨开云雾见日出

2016-07-15黄红蕾

学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答题技巧诗歌鉴赏高中

黄红蕾

摘 要: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景物描写都有哪些方法,明确景物描写的答题思路。而且,我们要关注高考题目,总结考试类型,以使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题目,不再成为学生做题时的绊脚石。

关键词: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082写景状物是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诗人往往借助身边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诗歌鉴赏中对景物描写的赏析就成为语文高考的重点。然而,学生在理解古诗词上却有着很大的难度,对有些景物描写很难做一个又快又准的答案,甚至如堕云里雾里。下面,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明确景物描写的各种方法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们知道景物描写都有那些方法。这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修辞手法

例如,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借代、对偶等。具体示例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选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运用比喻手法。)

析:用春天梨花怒放,到处一片白色来比喻“胡天八月即飞雪”。

2.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选自《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运用拟人手法。)

析: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选自《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手法。)

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瀑布喷涌,山陡水急之状。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选自《竹枝词》,运用双关手法。)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诗句含蓄表达出:“倒是无晴胜有情。”

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选自《如梦令》,运用借代手法。)

析:“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6.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选自《春行即兴》,运用对偶手法。)

析:“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二)观察角度

例如,正面和侧面、实和虚、动与静、远与近、视觉和听觉等。具体示例如下。

1.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选诗为白居易的《夜雪》,采用了正面和侧面的观察角度。)

析:从“衾枕冷”“窗户明”“折竹声”三个侧面来表现雪大;“夜深知雪重”是从正面描写雪大。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选诗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观察角度。)

析:诗歌的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是虚写。既写出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选诗为王维的《山居秋暝》,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观察角度。)

析: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静),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动)。颈联进一步写动景。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选诗为杜甫的《绝句》,采用了远近结合的观察角度。)

析:前两句为近景,后两句为远景。

5.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选诗为徐凝的《庐山瀑布》,采用了视觉和听觉的观察角度。)

析:前两句从声音上写出了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后两句化动为静,把瀑布比成白练,镶在青青的山色中间,从色彩和视觉上又写出了它的新奇和柔和。

(三)表现手法

例如,白描、烘托和渲染、对比和衬托、比兴、象征手法等。具体示例如下。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选自《敕勒歌》,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

析:白描即指纯用线条勾勒,不事雕琢,不加渲染烘托,不注重色彩。简而言之,就是用简练的叙事性语言突出对象的特征和情态。

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选自《入若耶溪》,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

析: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两种,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3.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选诗为徐兰的《出关》,运用了对比、象征的表现手法。)

析:将关内烂漫的桃花与关外茫茫的白雪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的极为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明确景物描写的答题思路

试卷上一般是以这样的方式提问:这首诗写景用了怎样的手法?有时也会改变提问方式,如:请分析这首诗景物描写的特点。这样的题我们如何作答呢?一般来说分为三步:一是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二是结合诗句阐释分析这种手法,三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以2015年高考题为例。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考的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它的第一问是:“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我们来看这两首诗: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通过诗句比较,不难看出: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直接描写;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是间接描写。

那么,我们根据上面的三个步骤可以总结答案如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表现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再如,201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它考查的是《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其中第二问是:“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目问的是什么。“赏析写景艺术”换一种问法就是:“写景手法是什么?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描写景物的手法我们上面刚刚讲过,答题思路我们也清楚要分三步走。具备以上的知识储备,解答此题就不难了。

另外,2015年高考,上海、北京、四川、天津、湖北、安徽也都考查了景物描写的方法。景物描写很可能也成为2016年的考查重点。

常见的景物描写的手法就这些,答题的步骤也相对简单。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对待,让我们的学生把景物描写的方法吃透,答题思路熟记于心,相信他们定能拨开云雾见日出,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答题技巧诗歌鉴赏高中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关于中考记叙文阅读的一般考点及解题思路的几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