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如何通过“学讲计划”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6-07-15孙秀玲

学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讲计划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孙秀玲

摘 要:数学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思维的学科,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其自身的逻辑思维。但是目前数学教学课堂存在枯燥、乏味的教学现象,严重抑制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如何通过“学讲计划”打造高效的小学课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学讲计划;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0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059

教学课堂一直都是教师讲授知识的重要场所,以及学生获取教学内容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学课堂的效率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讲计划”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程度,“学讲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以此达到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学讲计划”的重要意义

“学讲计划”是学生“学进来,讲出去”的一种主动学习的行为方法。教学课堂不仅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当前数学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只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技能,还包括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启迪、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而“学讲计划”就是其自身态度和情感的体现,是学习理论、培养能力的主要条件。小学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的主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实施“学讲计划”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有深远的影响。在实施“学讲计划”的教学课堂中,需要教师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学讲计划”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打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打造“学讲计划”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具有其独特的逻辑性,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运用教学设备和仪器。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进行直观的体验,在练习课堂将两个角度相等的角画在黑板上,学生不借助任何测量设备,得出两条边相对于较长边的角度较大,而短边的角度较小一些。然后让学生使用量角器进行角度的测量,学生得到两个角度相同的结论,由此得出感官体验的判断不具备完全正确性,从而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学习,发现数学的内在魅力,达到数学学习的高效性。此外,还可以设置课堂小游戏,帮助学生创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有助于建立数学高效课堂。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并将它剪下来,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拿出自己剪好的长方形,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寻找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具有什么内在联系,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讨论,就很容易得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不会因为形状的改变而影响面积改变,这种关系是固定不变的,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易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剪纸的课堂活动,可以加深这节课在脑海中的印象,便可以较快地想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且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熟练地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快速准确地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结果。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高涨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对数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在具有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还会加深对数学内容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学生的兴趣越大,越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堂互动

实施“学讲计划”,需要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可以按照班级的学生成绩进行分组。例如,某小学班级共有45名学生,可以按照学生的成绩顺序,将学生每5个人为一组,将全班学生分为9组。教师要将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分为一组,尽可能做到每一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为后续的学生小组竞赛奠定基础。这样的合理分组能够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的同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此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对于帮助学生的日后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某教师在讲授“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一课时,让学生准备长度为2cm、3cm、4cm以及8cm的木棒,学生利用这四根木棒进行随意摆放,并观察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并将能围成三角形的方式记录下来,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析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联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边长都大于第三边。接下来,在学生得到以上结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只利用3cm、5cm以及8cm的木棒继续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思考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能否围成三角形。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继续探索,使学生在牢记基本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数学内容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学讲计划”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正确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

猜你喜欢

学讲计划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实施学讲计划,构建学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