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自主感悟、自主发展
——如何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2016-07-15姚玲香

学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品德课堂教师

姚玲香

(甘肃省民乐县顺化乡宗家寨小学,甘肃 民乐 734500)

自主学习、自主感悟、自主发展
——如何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姚玲香

(甘肃省民乐县顺化乡宗家寨小学,甘肃 民乐 734500)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创新改革,焕发课堂生机与活力,提高教学实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自主感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品德;感悟;发展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开放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丰富资源的课程,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的预设,艺术地捕捉各种因素,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才能结合本地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施教行为中,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和自主发展,使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倡自主学习

教育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尤其是儿童观的更新。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绝对不会是仅仅通过教师的课堂精彩讲解来实现的,而是在学习中指导学生用自己获得的经验和信息为背景来分析问题,认识社会中的人和事,通过学生自身与外界的作用关系来建构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提高效率,首先要彻底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解为特征的弊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生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真正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过程,通过切合实际的教学过程,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确立学生在品德形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融入自己的体验,达到获得新知、增强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促进自主感悟

小学生缺少生活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必须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教具要直观、形象让他们的视觉、听觉、 触觉等感官因素得到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进步使课堂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在饶有兴趣的心理状态中接受教育。如利用摄像机拍摄课文故事情节,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插图内容,可以放大观察对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录像的形式补充事例,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设计课件演示难点之处,可以变静为动,降低理解的难度。可见,积极、适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阔学生视野,加速学生将道德认识主动内化为道德行为的进程,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促进自主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个体、群体活动,他们的思想便不知不觉地得到教育陶冶。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规律,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认真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丰富、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和氛围,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在多种活动中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分享探究的乐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便能主动地学习、领悟,从而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

(一)创设情景式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要从学生情感陶冶出发,创设具体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生活的情景中,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学生的“身临其境”来获得真实感受。通过情景体验,使学生在内心中切实明白道理,进而提高道德认识,以达到由情及理、知行统一的目的。

(二)讨论交流式学习

讨论交流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后,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引导学生融入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自由、大胆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表述能力,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体验和行为品质的形成。

(三)合作互动式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不仅强调师生互动,更要重视生生合作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学生座位方式,或两组对坐,或4人围坐,或坐成半圆形以及三角形等,以此组成不同名称的学习小组,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又给学生提供了更自然、更主动进行交流合作的条件。如教学《合作才能赢》这课时,教师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座位排列方式,令4人组成学习小组围坐学习,这种变化让学生感到特别新鲜,激发起其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小组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补充,合作完成了主题作品的制作。这样,在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正真体会到了“合作才能赢”的道理,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现场实践式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的课文事例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而传统的教学只局限于教室内进行,知识的传授都靠课堂这种单一的渠道来进行。因此,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现场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根据课程内容可以安排学生外出观察、理解,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进行观察,使他们对真实生活有一个全面、具体、鲜明的感受,切实体会到道德理论知识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行为信心。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获得理解和认识的渠道,又可以拓展学生实践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所学知识。如在教学《注意交通安全》这课时,组织学生来到十字路口,以现场做课堂,让学生认识一下什么是人行道、人行横道、盲人道等,并讲解有关的交通知识,使学生真实地记住交通标志,明白交通规则,养成从小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良好习惯,培养珍视生命的品质。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空间的限制,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及时地巩固、内化、应用到相关的社会实际问题中,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利用多种手段,设计各种活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自主感悟和自我体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真正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

[1] 孙彩平.现行小学品德课教材中的农村遗忘——兼论小学品德课程的文化与价值立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

[2] 刘玮.让学生在思品课堂上大胆地“说话”[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

[责任编辑 齐真]

Construction of Active Morality and Society Class in Primary Schools

YAO Ling-xiang
(Zongjiazhai Primary School, Shunhua Town, Minle Gansu, 734500, China)

Morality and society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innovate and reform actively, inspire the vigor and vitality of the class, mobiliz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spirit,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students’ development.

morality; inspiration; development

G41

A

1673-9132(2016)14-05-003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1.028

姚玲香(1967- ),女,汉族,大学学历,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农村小学德育研究。

猜你喜欢

品德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圆我教师梦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