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6-07-15

学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教育

周 芳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马神庙街小学,甘肃 张掖 734000)

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周 芳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马神庙街小学,甘肃 张掖 734000)

当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课堂气氛愈来愈沉闷,以至于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文从四方面对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改善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师生关系;夯实交往;师德建设;搭建平台

面对师生关系日益扭曲异化的现实,回望历史,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我们当下如何改善与学生的关系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转变传统师道尊严观念,倡导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核,它至少包括四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自省的助人者”,是多向对话者,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他们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别差异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扬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因先入为主和第一印象等错误认知影响对学生的看法,而应做到不偏不倚、一视同仁——虽然这在教育实践中很难落实。再次,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师应该提倡民主教学,不以“知识的化身”自居,不搞霸权主义,鼓励学生“问难”和“质疑”,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批判反思意识。最后,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怀抱仁爱之心和真诚之情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做到爱字当头,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育者要记住自己‘替代父母亲’的形象,因为这个形象在日益强化的理性化、技术化和透明化教育环境中正走向衰亡,因为这个形象是成为一个教师的质询。”①在教育不断现代化(所谓教育的现代化,正如韦伯所言,就是一个不断理性化和科层化的过程,是越来越多的规章对人的“规训”)、教师愈益专业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业余的”,“专业状态”意味着懒于思想,专谋稻粮)、教学走向程式化的当下,教师与学生真挚交往的教育价值显得尤为突出。

二、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夯实交往基础

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才能胜任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这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际工作能力。

首先,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得有一桶水,并经常更新以保证水质。教师应熟悉所教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决不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在这方面,罗常培很值得我们学习。他继承当年胡适先生在北大强调的“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治学精神,要求学生“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所以他的著作总能做到史料翔实,论证清晰。其次,教师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教师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囿于所谓的学术权威或者沾沾自喜于已有的成绩,而要像加州理工学院校训所说的那样“以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为荣”,不断推陈出新。闻一多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陈寅恪在联大上“隋唐史”时宣称“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再次,教师要虚心向学,摒弃“隔行如隔山”的老调,超越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视域,调整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模式,突破自己狭隘的学术视野。今天的学术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如雨后春笋破土而生,教师要想适应这一趋势,不落时代潮流,就必须加紧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网络。

三、狠抓师德建设,保证育人效果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治学态度、行为习惯和道德境界对学生情感心理和人格品质的培育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历代教育家都倡导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韩愈也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这样才会出现“其身亡而其教存”的效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某个时候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偏好和人生走向。比如冯契、张世英等都是在导师金岳霖、贺麟的感染下走上哲学研究之路的。钱理群在回忆林庚时动容地写到:“无论如何,老人仍然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事实确实能够给人温暖。因为这个越来越险恶、越来越难以把握的世界太缺少他这样的人了——这样的好人,这样可爱的人,这样的有信仰的、真诚的、单纯的人了。幸而还有他,不然我们就太可怜,太可悲了。当我陷入浮躁,陷入沮丧、颓废、绝望时,想起那间小屋里那盏灯,我的心就平静下来,有了温馨与安宁,有了奋进的力量。”②因为那里有一方心灵的净土。他们师生之间的情谊一如溪泉,无论如何曲折跌宕,总是清流常在。教师应遵守社会公德,自觉规范言行举止,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重身教,在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四、搭建交往平台,助力师生对话

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等阶段,这几个亲密程度依次递进阶段的出现是以师生之间的频繁交往为基础的,它既包括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正式交往,也包括在此之外的非正式交往。教育是需要不断补充的行为,师生打成一片,才能交光互影。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学生看见教师犹如老鼠碰见猫,教师面对学生好比面对陌生的旅人,学生在老师面前不想说也不敢说,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愿意说也无话可说,就算愿意说且有话可说也只能说“正确的事情、严肃的事情、光辉的事情”。同时,师生互动表层化、形式化,仅有的一些互动活动也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一般都是活动开始前隆重热烈,活动开展时令人失望,活动结束后无人问津。

因此,必须构建新型师生交流渠道,搭建丰富多样的交流互动平台,让师生交流有载体、有内容、有收获。比如实行师生互评制度,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定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交流读书心得;举行节日茶话会,分享闲暇时光等。联大师生除了在课堂上“坐而论道”外,课余还一起办刊物、搞调查,一起泡茶馆、逛石巷,张弛有度又其乐融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的。

注释:

① 钱理群.论北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9.

② 同上.

[责任编辑 房晓伟]

Transforming the Education Concept, and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Teachers and Students

ZHOU Fang
(Mashenmiao Street Primary School, Ganzhou District, Zhangye Gansu, 734000, China)

At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comes more and more tense, and the atmosphere in class is more and more boring, which leads to some problems in class teaching. In this paper, it researches about how to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four aspects, thus perfecting the tense relationship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 tea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setting up platform

G42

A

1673-9132(2016)11-0360-057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1.020

周芳(1975- ),女,汉族,本科,小学高级,研究方向: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