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全体教师的使命

2016-07-12吴龙梅

人民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专业

吴龙梅

不要等学生出问题,才想起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有些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放在少数甚至个别“问题学生”身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学两分离,等等。福建泉州鲤城区实验小学则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主推手,“以预防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每学年,我校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通过问卷调查等途径发现和分析学生整体存在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健康普查的设计一方面要为学校教育教学目标服务,对于小学而言,主要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从个性特点、情绪与意志、学习压力、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青少年耐挫力调查”“学习压力情况调查”,等等。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普查要针对学生总体特点。我校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们从学生自我评价、家庭生活中的亲子关系、校园生活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进行“小学生幸福感调查”“小学生人际关系情况调查”,等等。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专业心理教师负责策划每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课题科研活动等。除了以上形式,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隐身”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比如,针对独生子女人际关系问题,我校有意识地多开展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包括“28人29足”体育竞赛、合唱团活动等。

针对心理健康普查中发现的或者突发的需要干预的学生心理问题,专业心理教师会主动介入,帮助心理偏差呈现明显的学生,并指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开展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心理偏差呈现明显的学生并不一定出现明显的偏差行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在“预防”。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繁见诸报端,学生的暴力行为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实,学生的暴力行为甚至暴力犯罪最终发生以前,往往有心理行为上的苗头出现,学校与其花大力气治理校园欺凌这一严重后果,不如防微杜渐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我校曾有一位学生在按照心理辅导主题“生命树”进行绘画时,作品呈现为一棵枝叶下垂着的树,背景是乌云密布的阴雨天。根据学生绘画过程以及谈话过程中的倾诉,心理教师发现学生是因为与同学相处中遇到了问题导致心情灰暗,于是循循善诱引导该生主动与同学沟通交流,并用日记形式记录下自己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的感受,加深体会与认识。一段时间后,该生的“生命树”有了嫩芽并得到浇灌,背景中天气也变得晴朗,这些信息反映出孩子在经心理辅导和调整行为后,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同时个人也收获了自信、实现了成长。

我们把教育精力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客观地分析问题,分析自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掌握人际交往技巧,等等。这些事情做好了,其实就是从根源上治理校园欺凌等教育问题,防患于未然。

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和处理过程中,方式方法一定要适合学生心理特点。2011年,我校建成了占地300平方米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馨园,完全以儿童视角打造而成。比如针对小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分别以箱庭、绘画、音乐为主题的心理咨询室,其实是为学生提供非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我校把馨园打造成儿童向往的童話世界,不仅在外观上选用较为柔和的能让儿童舒缓心理的天蓝色、浅绿色、粉红色作为主色调,而且许多功能区功能的实现更多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比如心理测评区儿童注意力测试及训练工具采用的是图形划消、字母划消、数字划消等儿童喜闻乐见的电子游戏形式,能够使学生在放松的心理状态下获得较为理想的注意力调整和提升。情绪放松室我们没有选择可能助长暴力倾向的人体模型,而是选用了诸如架子鼓的打击乐器、打地鼠的游戏机、投篮机、涂鸦墙、写心愿卡等积极的方式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其实,心理辅导室的硬件建设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也是非常必要的。

长期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从我校实践经验来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比如,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如果不能开口说,那么就很难实现实效、高效、长效的学习。英语学科教学往往把口语当作学生学习问题处理,关注“能不能说”“会不会说”,其实,学生英语口语问题的关键是“敢不敢说”“愿不愿说”,属于心理活动范畴。重点围绕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所需要的勇气、自信、感兴趣等心理需求,我校开发了《空中英语》校本课程,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有效调适学生的心理倾向,帮助他们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学生心理难关突破了,英语口语学习难题也迎刃而解。

再比如,社会和学校都强调创新能力培养,其实以心理学专业视角来看,创新能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而心理健康的人更有可能把这种潜质发挥出来。实现创新的心理基础包括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勇气,善于对待他人的批评和社会压力,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等等。我校以“校园科技活动月”为载体,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做小发明、小制作等多样化的科普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我校的科技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的心理基础,挖掘学生创新的心理潜质,这其实是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吗?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实践难题在于学校普遍缺少专业及专职心理教师。我校目前有1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中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1人、持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4人,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2人,心理学专业本科学历教师1人,其余教师均参加过市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这样一支相对而言数量庞大的专业心理教师队伍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绝不仅仅是专职心理教师的任务,它应该是全体教师的重要使命。因此,我校积极支持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德育课程教师和德育管理干部等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提升这支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学校除了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更重视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主题式研讨活动,通过同伴互助、经验共享、学习分享等促进全体教师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发展,包括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孟万金教授、福建教育学院校长研修部主任程灵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到校对全体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进行通识培训。同时,学校订阅了大量心理学方面的报刊书籍,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心理学》《少年心世界》《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等,为教师学习、提高创造良好条件。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一批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的教师成长起来。

有了这些教师,才能组织起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校党支部书记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计划进行宏观规划,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专职心理教师负责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制订学期工作计划,策划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处理突发的或需要较长时间干预的学生心理问题;班主任重在提升日常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化水平,潜移默化地呵护和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同时对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这样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仅限于建立一支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念和方法的教师团队吗?我们认为,要想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切实重视和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

我们关注过教师的心理状况吗?我们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吗?

通过对教师心理状況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我们了解到,教师心理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包括面对越来越高的家长期望值,面对自身所接受的专业教育、所处的工作环境与时代所要求的教育革新之间的落差,等等。教师普遍存在家庭方面的心理负担,主要是因为教师日工作时间长、薪资待遇较低,无法对家人实现较高质量的陪伴。另外,教师群体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成长和人际交往的心理渴望。

当教师带着这些没有解决的心理问题、没有满足的心理诉求走进教室,就容易产生不当的教育行为,因而造成师生关系问题,甚至对学生身心造成“师源性”伤害,教师自身也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等问题。因此,我校高度重视和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

我校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实施教师分层岗位目标管理办法,让合格、能手、骨干、优秀等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够获得专业成长和成就感。我们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辅导,依托工会组织各种集体文体娱乐活动。这些措施和活动的设计都是基于教师真正的心理需求,比如,让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心理渴望,等等。这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不仅具有教育心理学专业素养,同时自身心理健康,将进一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和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这一切,最终都将反映在学校教育的质量上。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部分专业介绍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专业修脚店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