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思考

2016-07-11王松山

求知导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王松山

摘 要: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并且处于认知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在高年级阶段利用探究性开放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文本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本文将对开放式教学法在语文阅读课中的意义及应用策略进行阐释,以期为阅读课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1.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发展”。阅读过程并非学生消极地接受教师“填鸭式”传授的知识,而是积极地主动探索知识,甚至创造性地理解知识。学生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在还原文本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观点,产生自己的体验,这就是自主建构阅读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才能让语文阅读课堂更加生动。

(1)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所有事物都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学生缺乏思考经验,无法形成自主的学习思维能力。教师利用开放式教学法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创设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放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主动收集资料,并利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自己公布答案,让学生背下来,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的阅读文本具有主观性,因此,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力,有效地解决问题,有效理解文本。

2.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策略

(1)加强课前预习,关注引导。开放式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此时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引导学生主动预习,要求学生在学习前对文本形成整体印象,并做适当的思考,那么,在学习时也就会更快地理解教师所授的文本内容。

(2)自主阅读,及时解惑。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中,教师及时解惑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疑惑映了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教师也可利用这些疑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在带读课文环节完成知识技能(例如生字词)的传授。在理解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完成设置的问题。

(3)课堂结束后,引导学生再次提问。下课铃的打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学校教育也并非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语文学科有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特殊作用,这就要求小学高年级教师在完成授课后,应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再次提问,从而将教学内容延伸开来。

3.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的注意事项

(1)允许学生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本来自生活,因此,教师应允许有不同生活背景、持不同判断标准的学生对文本有不同的解读。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解读往往是多元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符合正确价值取向的情况下,个性化地解读文本。

(2)允许学生有创新思维。新课改的关键在于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蜕变。在开放式学习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借助文本,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感悟,获得启发。传统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常常说的是“这是必须背会的答案”之类的话。其实,这已经不算是阅读了。一般来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容都会持赞同或否定观点。教师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不轻易认同他人观点,敢于思考、判断的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我们应该广泛地实践开放式阅读。开放式阅读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调动小学生阅读语文文本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文本看到更丰富的世界。开放式阅读让整个课堂焕发了新的生命,让学生的语文生命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祝 囡.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3,(18).

[2]杨兰芳.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J].金山,2010,2(8).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