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品空间结构视角下的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研究
——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为例

2016-07-11郭将赵景艳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

郭将 赵景艳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



产品空间结构视角下的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研究
——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为例

郭将赵景艳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

摘要:比较优势具有极强的动态性,其变化趋势影响着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因而研究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空间的拓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从技术扩散的角度研究了产品空间的分布对比较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产品空间较稠密,产品间的距离较近,相对优势产品的先进技术越容易扩散,使得邻近普通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并最终转化为优势产品,推动比较优势演化;反之若产品空间较稀疏,产品间距离较远,优势产品也有可能退化为普通产品,使原有比较优势弱化。由此可知,产品空间的结构特征影响着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因而可以通过重塑产品空间以达到影响比较优势的效果。

关键词:产品空间结构;比较优势;产品邻近度;产品空间密度

一、引言

比较优势是一国或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指标,但比较优势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经济的发展会推动要素禀赋变化,进而使比较优势发生迁移,因此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比较优势,以保证经济稳定发展。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前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充分发挥资本优势,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随着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虚拟经济不断膨胀,产业结构逐渐失衡,导致原有的资本优势逐渐丧失,最终爆发了经济危机。为此欧美等发达国家借助新技术革命,制定“再工业化”政策,重建了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优势,不仅使世界经济回暖,而且还提升了国际竞争力。由此可知,欧美等国正是因为掌握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规律,从而及时推动了比较优势转换,缓解了危机带来的危害。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中,虽凭借低成本比较优势,在基础条件薄弱的情况下积累了大量资本,并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这更多的是依靠静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成果,众多学者虽从多角度对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进行探索研究,却依然没有完全掌握其变动规律。由于理论指导对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局限性,导致我国很多区域出现了竞争优势的空心化,即传统制造业的生产优势逐渐消失,而以高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比较优势尚未形成[1]。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且还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对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推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现有的文献对比较优势变化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产品生产所需的要素与组织架构都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变,进而使得产品间的生产效率发生变化,导致地区比较优势的迁移。这种观点主要是从产品内部生产条件改变的角度来研究其变化。而另一种观点则从产品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认为产品是一国或地区知识和能力的载体,由于知识技术具有扩散性,因此产品间的距离越近,彼此间的知识技术越能够相互影响,就越能够推动生产效率和地区比较优势的改变。沿着这条思路,美国学者豪斯曼等人构建了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或地区的产品空间分布会影响比较优势的变动[2],即区域内生产的产品种类越多并且包含的优势产品比例越高,优势产品的先进技术越容易通过较为紧密的产品间联系推动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进而推动地区比较优势发生变化。

以上观点对比较优势的变化进行了充分说明,而后一种观点因引入了产品空间结构而更贴近于现实。但现有文献更多的是从国家层面构建产品空间结构,以研究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内在机理,缺少对一国范围内区域层面的深入分析[3]。事实上,一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也是国内某区域在生产方面具有优势的产品,区域比较优势的培育是一国比较优势发展的基础,而一国比较优势空心化现象的产生则表明区域层面的比较优势转化出现了阻碍。因此构建区域层面的产品空间结构,可以深入分析比较优势变化的规律,从而为其顺利转化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考虑到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虽在国内位居榜首,但在国际市场上仍缺乏较强的优势,因此本文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为例,构建产品空间结构以分析比较优势在转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期望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具体区域层面的产品空间结构如何测量?(2)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对比较优势的变动有何影响?(3)如何重塑产品空间结构以达到影响比较优势变化的效果?

二、文献综述

比较优势理论本质上是关于不同因素如何决定比较优势形成和变动的理论[4]。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的过程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而具体的研究视角有以下三种:

(一)基于生产效率变化的动态比较优势研究。该角度认为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与组织形式的改变会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由此推动地区比较优势发生转变。卢卡斯(1988)曾强调人力资本积累对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他认为商品间的学习效率各不相同,因而导致人力资本积累速率和技术的提升速度存在差异性,从而影响动态比较优势的演化。而杨小凯(2003)构建内生比较优势的斯密模型,解释了专业化分工对比较优势变化的影响,他认为分工深化可通过节省重复学习费用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以此加快人力资本与经验知识的积累。

(二)基于创新驱动产品改变的动态比较优势研究。该角度强调了具有报酬递增特征的研发部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技术扩散效应。格罗斯曼等人构建了基于开放条件的内生创新模型,认为一国的创新增长率取决于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数量以及研究部门的创新效率,这些变量的改变将影响一国的动态比较优势,进而影响其长期经济增长。克鲁格曼(1990)则强调了技术创新对新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的重要性,新产品的增加能够增强地区的竞争能力并影响比较优势的变化,因而技术创新通过新产品间接地对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产生作用。

(三)基于产品特征及产品关联的动态比较优势研究。该角度认为其他关于比较优势动态研究的理论多属于前向研究,即研究各种输入因素的变化,而很少通过输出结果,即产品角度来分析。相关研究学者认为,产品不仅是一国或地区各种生产要素的最终体现,而且也是比较优势变化的主要载体。例如Matsuyama(1991)就曾提出产品之间是存在显著差异的,有的产品能够自我强化,有的产品则不具有这种性质,因此会影响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而Jovanovic和Nyarko(1996)也从产品角度研究了产品在演进过程中的技术选择问题,他们认为新老产品技术上的相似程度决定了开发新产品成功的可能性,而新产品的出现又意味着比较优势演变范围的拓展。Hausmann与Klinger(2006)则进一步基于产品间的关联构建了产品空间结构,分析了产品空间分布对技术扩散的作用机制,以及由此可能对比较优势变化带来的影响。[5]我国学者张其仔(2008)将产品空间结构用于分析比较优势演化的趋势,以此来判断产业升级的方向。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现有文献对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仅克服了将技术视为外生变量的理论缺陷,而且也为后进国家实现经济跨阶段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特别是产品空间结构这一角度的提出,为研究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又开拓了新的方向。然而根据已有的文献,虽有少数学者运用该观点来分析比较优势的变化,但大都基于国家层面,鲜有将其用于分析一国范围内的区域层面。众所周知,区域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忽略区域层面产品空间结构的建设,会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区域比较优势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阻碍,由此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推进。因此本文将产品空间结构这一新视角运用到江苏省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研究,如此不仅可以丰富国内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而且也对该理论从实证方面进行了完善与验证。

三、产品空间结构与比较优势的相关指标测度

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6]技术与产品作为比较优势变化的加速器与载体,两者的相互作用在产品空间结构中不断拓展比较优势的边际范围,以此推动其动态变化。如果把一个经济体各产业在市场上提供的产品总和视为一个产品空间,那么经济发展过程就表现为从种类少、加工简单、低技术密集的产品空间向种类多、加工复杂、高技术密集的产品空间转换,而种类多、加工复杂、高技术的产品空间意味着拥有较多的先进技术和传播渠道,因而比较优势较容易得到加强和转换。[7]在产品空间结构中,当区域内产品种类多且优势产品的所含比例较高时,优势产品的先进技术较容易得到扩散,区域内其它产品的技术含量能够较快提升,从而使比较优势向增速最快的产业迁移;反之若区域内产品种类较少,即使有优势产品,也因为产品间的距离较远而难以发挥技术的扩散效应,无法对比较优势产生影响。由此可推测产品的空间分布对比较优势的演变起着决定作用。

在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中,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过程主要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体现出来,该指数不仅反映了一国或地区所生产产品的竞争力情况,还代表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产品邻近度测量了产品间的生产距离,反映了不同产品间在生产方面的相似程度。产品空间密度则强调了区域内的产品分布情况,密度越大,说明种类多且优势产品也多,能较快地推动技术的扩散,因而对比较优势的变化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而转型产品代表了由普通转为优势产品,从结果论证了比较优势转变的边际过程。

(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一国某种产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产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值,是最能够体现一国产业或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指标,通常用RCA表示。为了能够凸出比较优势的变化,本文将产品按照RCA指数分为两类:当RCA≥1时,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当RCA<1时,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空间结构中,若某产品的RCA由小于1转变为大于1,则说明该产品的技术含量与竞争力都得到了改善,也成为了当地优势产品。产品是比较优势的载体,在产品性能得到加强改善后,地区比较优势也会发生相应的偏移。若及时做出相应的促进政策,吸引优质要素流向本地,则可为本地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也对转变后的比较优势起到加强的作用。

(二)产品邻近度

在一国出口篮子中,如果在出口A产品的同时也出口B产品,或者出口B产品的同时也出口A产品,即这两种产品在同一国家生产并同时出口,则说明这两种产品无论是要素禀赋还是技术需求上都具有相似性,因此生产距离就比较接近。然而,理论上P(A|B)与P(B|A)并不是总相等,但AB与BA之间的接近程度是对称的,因此取两个条件概率中的最小值作为产品之间距离的度量,即产品的邻近度φ。产品i与k的邻近度即为

φi,k=min{P(RCAXi|RCAXk),P(RCAXk|RCAXi)}

产品邻近度揭示了作为比较优势转化加速器的技术的拓展路径或机理,而这也是比较优势得以转化的充分条件。产品之间的距离越近,则生产上就越相似,当某一产品的能力水平提升时,就能很快地将先进技术传递给周边产品。假如产品之间距离较远,生产上相似程度较低,即使某些产品的能力水平有所提升,也无法较快地传递给其他产品。

(三)产品空间密度

产品邻近度是一地区比较优势演化的条件,而产品空间密度才是其变化的决定因素[4],因为它衡量了普通产品与优势产品的接近程度,若密度值较大,则说明普通产品与优势产品的沟通渠道多,优势产品的技术更容易扩散,普通产品也能够得到提升并向优势产品转化,以此带动比较优势转变,反之则相反。产品空间密度反映了地区内优势产品的比例及比较优势变化的可能性大小。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如果画出产品空间结构图,则可以直观地看出哪一区域的产品空间密度最大。密度大的地区说明生产的产品种类较多,优势产品也较多,产品间距离较近,可以预测该地区的比较优势变动速度较快,经济发展较为活跃。

(四)转型产品

产品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普通产品和优势产品,同时还存在着转型产品。转型产品表示在T时期RCA<1,而在T+1时期RCA≥1的产品。根据本文的分析,优势产品是技术扩散的来源,在产品空间较为稠密的区域,优势产品的先进技术会较为迅速地扩散至周边普通产品,而普通产品在吸收与借鉴优势因素之后也逐渐变为优势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由小于1变为大于1,地区比较优势由此发生迁移。转型产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地区优势产品的范围,而且也为比较优势提供了更多的转变方向。

四、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产品空间结构及其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分析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江苏省装备制造业无论是规模实力还是区域综合竞争力都稳居国内榜首,但其发展所需的先进技术以及关键部件仍需进口,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并不突出。[8]考虑到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强省,装备制造业也是基础核心产业,因此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数据来构造区域层次上的产品空间结构,重点分析产品空间的各指标对比较优势变化的影响,以此探究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内在机理。

(一)江苏省装备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注:1)以上数据由作者计算所得,所有数据来源于2007—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和《江苏省统计年鉴》;A代表金属制品业;B代表通用设备制造业;C代表专用设备制造业;D代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E代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F代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G代表仪器仪表制造业。2)数据由统计局所出的统计年鉴查询,在完稿之前数据只到2014年统计年鉴,故所得最新数据为2013年数据。

通过观察上述数据,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RCA指数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的RCA指数都在增长,但增长趋势有所不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幅度比较小,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轻微趋势,仪表仪器制造业的RCA指数增长趋势比较强劲,从最初的1.14增长到2.23,说明竞争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金融制品业与通用设备制造业的RCA指数都有明显的下降,都由RCA>1转变为RCA<1,说明这两个行业的竞争力在不断的减弱;而专用设备制造业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虽然RCA指数有所上升,但一直小于1,说明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竞争力还是比较弱的。通过该指数的变化可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变化:有些行业在变弱,有些行业则在变强,如仪表仪器制造业。这说明比较优势在行业内已经开始转变,转变的方向则是RCA指数逐渐变大的行业。

(二)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产品邻近度

通过观察表2,可知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品邻近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意味着产品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比较优势变强的可能性减弱。与此相反的是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产品邻近度都有所上升,则表明产品间联系越来越紧密,吸收优质资源的渠道增加,比较优势变强的可能性增大。产品邻近度本质上是技术扩散的传播渠道,邻近度越高,说明传播面较广,产品彼此间的技术交流较易,[10]在此基础上的比较优势也更容易转换。

注:数据来源详见表1注释。A金属制品业;B通用设备制造业;C专用设备制造业;D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E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F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G仪器仪表制造业。

(三)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产品空间密度

注:横轴代表年份,纵轴表示产品空间密度。其他相关注释见表2注释。

从上图可以观察到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虽然从2008年开始呈现不断轻微下降的趋势,但密度值是最高的,而且2012年之后又有反弹的趋势。其余六个行业的产品空间密度变化趋势相似,都在2008—2009年的空间密度突然从0.5-0.8区间,降至0.2-0.5区间,此后虽然有个别行业密度有轻微的涨幅,但整体却依然处于较低的区位。在其余六个行业中,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密度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从各个行业产品空间密度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影响了地区的产品空间结构的分布,稀释了产品空间。

产品空间密度反映的是产品空间结构中普通产品与优势产品的紧密程度,从上述七个行业的密度值变化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独自处于较高区位,可以推断与其他行业也并没有太多关联,而其他六个行业的变化趋势趋同,说明这几个行业联系较为紧密。产品空间密度在产品邻近度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优势产品的分析,众所周知,即使产品之间联系的较为紧密,但如果都是普通产品,没有先进技术的扩散,也就无法促进产品性能的提升,因此在比较优势转变的过程中作为先进技术来源的优势产品是非常重要的。

(四)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产品空间中的转型产品

观察2006—2013年各行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发现并没有由前期RCA<1发展为后期RCA≥1的转型产品,却出现了与之相反的情况:金属制品业与通用设备制造业的RCA指数都由2006年RCA>1转变为2013年RCA<1,行业的比较优势消失。

注:具体参考表2注释。

由于生产新产品会产生较高的成本,并且随着产品间生产距离的扩大,生产难度也在增加,企业为了能够尽快获利,通常会选择优于本产品且邻近度较高的产品生产,而产品邻近度和优势产品又决定着产品空间密度的大小。产品空间密度大的空间区域表示比较优势变化的技术来源与途径都具备,因而转型产品较容易出现。然而金属制品业与通用设备制造业的产品空间密度明显比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产品空间密度值小得多。而且产品邻近度也在不断的缩小,说明周边既没有优势产品的先进技术可借鉴,也与其他产品的生产距离较远,导致比较优势消失。

通过观察上述数据发现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产品空间密度与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而且金属制品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也从反面验证了产品空间密度对比较优势的影响。这充分说明了产品空间结构对比较优势的决定作用,因而可以通过重构产品空间结构以达到改变比较优势的效果。

然而通过上述数据,我们也观察到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品空间密度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关系虽与其他行业变化趋势一致,但与产品邻近度的关系却明显与其他行业不同。其他六个行业都是产品邻近度与产品空间密度呈正相关关系,而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品邻近度却与密度变化趋势相反。为探究江苏省该行业产品空间分布的异常情况,本文从产品邻近度与产品空间密度的概念以及地区行业整体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产品邻近度是通过计算在不同地区同时具有比较优势的两种产品的最小概率。通过了解江苏省内13个地级市的生产情况得知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2006—2013年间只有在苏州和南京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而且这两个城市其他行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也多小于1,因此在计算该行业的产品邻近度时,其值较小。产品空间密度是依据普通产品与优势产品的邻近度之和占全部产品邻近度总和的比值,由于仅苏州该行业的产值就占据全省该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在地域分布上自然会表现为与其他行业相隔较远,而且苏州其他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较少,因而该行业与其他行业的邻近度总和较小。同时该行业自身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因此在计算产品空间密度值时,数值就相对较大。

注:数据来源于2014年《江苏省统计年鉴》。F代表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G代表仪器仪表制造业。

影响比较优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产业内技术改进升级,二是产业间技术的扩散吸收。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整个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产值的三分之一,而单在苏州的产值就占全省一半以上,说明该行业在苏州是支柱行业,具有雄厚的实力进行自主研发,因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较高。同时我们也观察到该行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并没有较快地增长,显然不是因为该产业极其强大而停滞不前。究其根源主要是单个行业内的研发力量是有限的,周围又没有强劲的优势产业,与之形成较为稠密的产品空间,导致吸收优质资源的渠道较少,发展潜力不足。在以上指标分析中我们也发现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的增速最快且数值最大,但其规模只占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4.41%,规模太小难以发挥带动作用,发展潜力受限。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江苏省2006—2013年的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的统计数据,测算了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的相关指标,验证了产品空间的结构特征对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影响,同时也深入探究了江苏省产品空间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

具体结论如下:首先,考虑到地区工业销售总值更能反映具体行业的生产情况,因而在构建江苏省产品空间结构时,利用该数据代替了行业的出口总额。同时通过计算相关指标,验证了产品空间结构在区域层面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从而丰富了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相关理论。其次,通过分析相关指标,我们发现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产品邻近度会影响产品空间密度,而产品空间密度与比较优势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虽然没有出现理论上的转型产品,但金属制品业与通用设备制造业比较优势的消失则从反面验证了产品空间结构的变化对比较优势变动的决定作用。最后,本文是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行相关研究,因而必然带有该地区发展的特点,因此以江苏省实际情况来分析如何重构产品空间以达到影响比较优势变化的效果,希望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为此本文根据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将装备制造业分为三类,并依各类的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建议如下:

(1)RCA指数由大于1变为小于1的行业:金属制品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这两个行业的产品邻近度在不断下降,产品空间密度处于较低的区位,说明产品的生产技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周围也无优势产品可借鉴,导致产品空间逐渐稀疏,比较优势衰退。因此需要从产品和产品空间两个方面来促进行业的发展:从产品角度应加强政策方面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内部钻研,并积极与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引入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与改造能力;从产品空间角度应引进实力较强的大型公司,以缩短原有企业与优质企业的距离,促使先进技术较快扩散,以达到重塑产品空间结构的效果。

(2)RCA指数始终小于1的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产品空间结构来看,这两个行业虽然产品邻近度不是最低的,但产品空间密度却一直处于较低区位,说明整体实力与环境较弱。因此江苏省应从改变这两个行业的基础环境着手:首先合理有序地建立产业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扩大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拓展行业间的联系,增加先进技术扩散的渠道;其次适当引进一些不同价值模块的配套项目[11]。配套项目意味着与其他行业的对接,价值不同说明技术水平具有层次性,因而可以为本土企业实现高端嵌入提出丰富的对接渠道。

(3)RCA指数始终大于1的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这三个行业在江苏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特别是仪器仪表制造业,竞争能力在不断加强,但因其规模较小,难以发挥带动作用,因此应扩大其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的扩散。另外两个行业虽在江苏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与其他行业关联较少,产品空间稀疏导致发展潜力受限。因此针对这两个行业一方面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形成地区内产业相互配套的闭环生态,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与其相关的产品设计、技术服务、咨询及信息等服务业,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促进的机制,拓宽发展渠道。

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动态性且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实施主要也是比较优势变化推动的结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比较优势变化的因素也在不断出现[12],因而对比较优势的研究也应是持续且动态的,希望通过掌握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规律,塑造适合地区发展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 中国工业经济,2008(9):59-68.

[2]Hausmann R, Klinger B.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Space and the Evolu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R].New York: CID Working Paper 128, 2006.

[3]伍业君,张其仔,徐娟.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述评[J]. 经济评论,2012(4):145-152.

[4]万金,祁春节.产品空间结构与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基于高维面板数据的分析与预测[J].国际贸易问题, 2012(9):28-41.

[5]Hausmann R, Klinger B.The Evolu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The Impact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Space[R] .New York:CID Working Paper 106,2006.

[6]盛朝迅.比较优势动态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兼论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与路径[J].当代经济研究,2012(9):63-67.

[7]曾世宏,郑江淮.企业家“成本发现”、比较优势演化与产品空间结构转型—基于江苏经济发展的案例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 2010(1):09-15.

[8]侯祥鹏.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现代经济探讨,2013(3):49-53.

[9]张妍妍, 吕婧.基于产品空间结构重构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14(4):11-18.

[10]关爱萍,李辉.区际产业转移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11):41-47.

[11]石奇,孔群喜.实施基于比较优势要素和比较优势环节的新式产业政策[J].中国工业经济,2012(12):70-82.

[12]伍业君,张其仔.比较优势演化与经济增长—基于阿根廷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2):37-46.

责任编辑应育松

A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Chang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 Space Structure——by the Case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GUO Jiang, ZHAO Jing-yan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Key words:product space structure; comparative advantage; product proximity; product space density

Abstract:Comparative advantage has a stro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d its trend of change will affe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or a region. Therefore, studying the law of inherent change i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important for expanding the spa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 country or a region and for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roduct space 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diffus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if the product space is dens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products is close,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products which have relative advantage will spread more easily, promote the technology content of the neighboring ordinary products, and ultimately become the advantage product, which also drives the evolu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n the contrary, if the product space is sparse, the distance between products is far away, the advantages of products may also be reduced to ordinary products, so tha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weaken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 space can affect the dynamic chang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us we can reshape the product space to affec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收稿日期:2016-03-15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13120120010)

作者简介:郭将,男,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赵景艳,女,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生,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007(2016)07-0038-09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
中日贸易发展及展望
比较优势内生结构变动与政策干预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的江西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比较优势条件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
论商业银行开展债转股的主要矛盾和信托公司推行债转股试点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