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C患者的社会心理分析及综合护理干预

2016-07-11四川省达县人民医院内五科四川达州635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3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陈 莉 王 燕 庞 岚(四川省达县人民医院内五科,四川 达州 635000)



FC患者的社会心理分析及综合护理干预

陈 莉 王 燕 庞 岚
(四川省达县人民医院内五科,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 分析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4例在我院于近1年期间接受的FC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研究组,常规便秘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观察2组疗效。结果 FC患者的社会支持及心理状态评分均较低。护理后,研究组心理情绪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护理后,研究组便秘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 FC的发病可能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有关,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FC患者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FC;社会心理因素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具有持续性排便次数减少、排便间隔时间长、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的功能性肠病。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FC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对现代人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据研究表明,造成功能性便秘的原因较多,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心理因素[1]。本文中对FC患者进行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疗效进行观察,具体见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64例在我院于近1年期间接受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入选患者均符合功能便秘诊断标准,将64例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2例患者中,女18例,男14例,年龄18~68岁,人均年龄为(39.96±10.52)岁,研究组32例患者中,女17例,男15例,年龄19~70岁,人均年龄为(40.16±10.66)岁。2组功能性便秘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基本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将常规便秘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而研究组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具体有:①生活指导。a.指导患者每日多食用水果、蔬菜,多摄取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以促进肠道蠕动,另外每日可摄入适量酸奶,以促进大肠内益生菌的增殖。每天清晨可适当饮用温开水,以清洗肠道,促进排便。告知患者尽量避免饮酒或饮用咖啡,以免增加便秘程度。b.指导患者每日清晨或早餐后排便,若不能排出,则在晚餐后再次排便,日久便可形成规律的排便习惯。c.合理使用泻药。泻药可暂时缓解排便困难问题,若长期使用或过分依赖泻药,尤其是刺激性泻药,若不规范使用,则会导致便秘加重。在一般情况下,不主张使用泻药,在必须使用泻药时,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泻药,而选择渗透性或膨胀性泻药。②心理干预。慢性便秘患者常有抑郁、焦虑等情绪,患者入院后,先评估其心理状况,指导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给予其更多的鼓励,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③生物反馈训练。生物反馈是一种新的治疗技术。训练时,患者取侧卧位,在患者的肛管和直肠内插入一根单通道测压导管和肛管电极,肛管压力信号反馈在显示器上,向患者介绍正常或异常的腹肌运动和肛直肠图形,教会患者放松、收缩肛门、增加腹内压的动作要领,治疗后,要求患者在家中自行训练。

1.3 观察项目:观察护理后2组患者的排便情况,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估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社会支持度。

1.4 数据处理方法:采取SPA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s)、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分别以t和χ2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64例患者的主观支持为(9.78±3.05),客观支持为(9.63± 3.72),实际支持利用度为(6.62±1.78)。护理后,研究组心理情绪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护理后,研究组便秘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社会功能、情绪改善情况

3 结 论

功能性便秘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有学者认为长期的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影响,使患者处于慢性应激状态,进而抑制皮下功能,使神经内分泌中枢、情感中枢功能降低。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生活习俗等。目前社会因素与FC相互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且结论尚不统一。相关研究发现FC患者中,绝大多数均有生活规律的改变或生活环境的改变等现象,例如工作变动、就业、家人纠纷等。本文研究发现,FC患者的主观支持评分较高,而实际支持利用度较少,提示患者主观期望能在社会环境中获得支持,但实际获得的心理支持缺较少,这与相关报道相符。②心理因素。FC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临床上对胃肠道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较多,研究结果普遍认为FC的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本文研究结果发现2组FC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较高,显示FC患者的心理状态普遍较差,提示FC的发病与心理因素可能有密切联系,该结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相一致[2]。

近年来,FC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中对研究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情绪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护理后,研究组便秘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显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FC患者便秘症状,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FC的发病可能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有关,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FC患者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燕,林征,林琳,等.功能性便秘患者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34-237.

[2]丁霞芬.功能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1136-113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267-01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护理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非手术型痔疮患者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