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戏曲传播的社会背景

2016-07-10苏博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戏曲史民国山东

【摘 要】民国时期的山东一直是各方力量争夺的重要地区,加之南来北往的便利交通条件,各处的地方文化纷纷传入或“路过”,造就了民国山东既传统又兼收、既包容又挑剔的文化性格。相对特殊的历史时期及政治、地理、文化环境,决定了对于该区域内特定时期内的戏曲艺术特征的定型及艺术传播的传播环境及媒介环境。

【关键词】民国;山东;戏曲史;传播研究

山东自辛亥革命后,又经过了20世纪30年代的军阀混战,到三十年代中期,由于政治环境的相对稳定,再加上时任全省最高长官的韩复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使抗战前的山东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可称得上物阜民安,教育维新,建设进步,被赞为“北方模范省”。直到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山东都是各方力量争夺的重要地区。加之南来北往的便利交通条件,各处的地方文化纷纷传入或“路过”,造就了民国山东既传统又兼收、既包容又挑剔的文化性格。

对待民国时期山东地区的戏曲研究,有必要首先对此问题所处的历史背景作简单概括。中华民国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时期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诞生到1927年国民党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第二个时期从1927年到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全民抗战开始。第三个时期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胜利。第四个时期从日本投降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虽只有短短的37年,但包含内容之丰富,思想之多元,足以让我等用很强的学术好奇心和很大的精力去关注。

民国时期在政治方面,民主与反民主的斗争异常激烈,同时伴随着民族危机的持续加重,救亡运动日渐高涨。后来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使革命性质发生变化,各种政治派别的斗争致使多种政权分立并存,军阀割据。

民国经济由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和封建主义经济三种性质构成,资本主义经济又由在华外国资本经济、国家和官僚资本经济及民营或私人资本经济三部分构成,并且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参差不齐,东部沿海、沿江、沿河发展水平较高,大中城市及其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据1933年的调查,除东北四省和甘、宁、青、新、黔等边远省份,全国17个省共有工厂2435家,其中冀、鲁、苏、浙、闽、粤等沿海6省有2241家,占92%;上海一地有1186家,占48.7%。1947年调查了全国20个主要城市,有工厂14078家,上海占54%,天津占9%,青岛和广州各占3%,这四个城市合计共69%。这种经济情况对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受民国政治、经济的影响,民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从1912年到1927年辛亥革命时期;第二个时期是1928年至1937年,国民党建立了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有了统一的各项制度。第三个时期是1937年到1949年抗战爆发后。民国文化进而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了中国文化出路的选择和中国新文化发展的方向。第二, 多种文化并存,文化斗争日益尖锐、激烈和错综复杂。第三,文化整体表现出一种区域的不平衡性。

在研究的时空范围上,自然是选取中华民国自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三十八年的时间段作为考察时段。地域范围方面,需要说明的一点是,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废除道制,地方行政采取省、县两级制。1929年4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青岛为特别市,直辖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地位和省相同。另外,1930年10月,中国政府从英国手里收回威海卫。11月初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威海卫行政区,设立威海卫管理公署,直属行政院管理。这一时期的山东省政府与青岛市政府及威海卫管理公署都直接隶属于南京政府,行政等级是平等的。整个山东省从民国时期到现在,各县市的行政区划虽有过变动,但与邻近的河北、河南、安徽及江苏四省均无大的变化,如,郓城明时属济宁府,后改属兖州府,雍正十三年改属曹州府。民国时期曾被多次进行区域划分和重组。1949年8月,设立平原省,郓城县属平原省菏泽专区。建国后随菏泽专区改属山东省,今仍属菏泽。又如梁山县始建于1949年,因境内有梁山而得名。从其历史沿革上看,梁山曾被划分进不同的几个行政区,且在唐、明、清三朝,还都有部分县境在郓城境内。至民国初期,今县境南部仍属济宁道的郓城縣、汶上县。1941年1月设立了昆山县,以现梁山县大部分地区为主。1949年9月,昆山县改名梁山县,属平原省菏泽专区。这些变化尚不足以对所研究问题形成影响,故使用当前的行政划分作为“山东地区”的概念界定。

民国山东戏曲研究的主要视角:艺术性和社会性。戏曲首先是门艺术形式,但人们最初从事与戏曲相关的活动,却是社会性实用性占主要目的,那么现在研究戏曲,研究的应该是戏曲艺术的艺术性,还是艺术的社会性?对于戏曲创作和演出主体的研究,对于作家演员的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始终会是戏曲研究的基础,因此对于艺术文本的研究,绝离不开对其社会和历史层面的关注,特别是随着一些舶来学科的进入,对于观众、传播情况、流布过程的关注越来越多,于是在研究中将社会、历史、作家、观众、文本、媒介等等必要因素联系成整体去分析,应该是大势所趋。

本研究应秉承理论联系实际、古为今用的原则,在对山东地区戏曲演出历史进行梳理的同时,充分结合当前山东各地戏曲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而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民国时期山东地区演剧活动的具体情况,并尽力从中找出艺术现象及相关文化现象传播的历史规律,用以明确现在的传播认知,纠正现今的传播意识,指导当下的传播工作。

作者简介:苏博(1983-),男,汉族,籍贯:山东聊城市,职称:助教,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戏曲史、艺术传播。

猜你喜欢

戏曲史民国山东
“《寿椿园》戏曲案”及其所蕴含的戏曲史价值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王古鲁译著《中国近世戏曲史》修订补充手稿辑录
蒋星煜:一位“较真儿”的戏曲史家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民国戏曲史家历史撰述的诗人身份实践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