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让人畏惧的规矩不会产生真正的教育

2016-07-10李立红

人民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牛仔裤权威规矩

李立红

我们禁止学生打游戏,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自己不会,本质是我们对一个不了解的新生事物心存恐惧……

在所有的禁令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大部分时候扮演的是警察的角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规,而校规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做学生工作25年,从最初的青涩到年逾半百时的游刃有余,有多少规矩在无形中改变,又有多少规矩在悄无声息中消失。回顾这些年我们立、废过的各种规矩,能让我们看到教育一些本质。

我1990年大学毕业,担任初中班主任,那时学校规定,学生不许穿牛仔裤、喇叭裤,这些服装被定位为“奇装异服”。可总有几个叛逆的且家境良好的孩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堂而皇之地穿着牛仔裤上学,紧身的裤子,包裹着饱满的身体,引来不少学生的羡慕嫉妒恨。作为班主任,我有责任提醒他们必须遵守学校的规定,批评一定是少不了的,迫于老师的权威与压力,多数学生都会有所收敛,只能在休息日偷偷穿。上世纪90年代,很多学校都规定不能留披肩发,不能穿高跟鞋,不能染发,不能梳怪发型……诸多的不能。

现在回望这些规矩,很多都放开了:比如,牛仔裤现在成了学生最喜欢穿的服装之一;今天禁止女生留披肩發的学校估计也没有了吧;另外,现在很多学校也没有了不得穿高跟鞋的规定,但学生也很少会穿高跟鞋,绝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穿运动鞋。

关于学生的穿着,我还记得一件小事,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学校演出,一个学生身穿古典的对襟长衣,打一把油纸伞,独唱《梅花三弄》,他的同学私自爬到演出台柱子上,从上面往下撒白色纸屑当雪,引起全场轰动。学生们喜欢,老师们却对这场演出纷纷摇头,认为他们不像个学生。现在看来,比这更“出格”的演出也比比皆是,应该是当年我们这些做教师的落伍了。

进入21世纪,随着手机的普及,是否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也引起了很大争议,因学生带手机而引起的争端也屡见报端,我所在的城市就有学生因手机被没收而采取极端行为的案例。但今天,不管你所在的学校有没有手机禁令,手机进校园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学生可以不拿出来,但肯定,多数孩子的裤兜里一定会有一部手机。

回想当年,年轻的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学校不让穿牛仔裤,今天我们也很少想为什么学校不让学生带手机,只是埋头去行使约束学生的权力,认为学校的规定是为学生好,是让他们专心学习,心无旁骛。

其实,这些规矩的修改或自然消失,正是教育本质的一种彰显,教育要让一个个孩子懂规矩,但什么是必要的规矩,我们必须要思考。只有去除不必要的规矩,学生才会对真正的规矩有敬意,发自内心地去遵守。

比如,今天我们还会禁止学生打电子游戏,是因为我们认为电子游戏都是有害的。但所有的游戏都有害吗?当然,沉迷于游戏无疑有百害而无一利,但玩过游戏的手都是灵巧的手,在游戏中也有同伴间的合作和配合。记得我的孩子小时候喜欢打游戏,千方百计偷偷摸摸地上网吧,每一次被我抓到都少不了皮肉之苦,因为我实在害怕他会在网吧学坏。结果,孩子没学坏,还在游戏中产生了对编程的兴趣,并因此找到了喜爱的工作。

仔细想想,我们不让学生打游戏,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自己不会,我们游离于学生喜欢的事物之外。在我们还不了解的前提下,就一棍子打死所有的游戏,背后是我们对一个新生事物不了解产生的恐惧。我们要去了解一个事物,看清它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只有成为一个事物的专家,我们才有权力决定禁止还是不禁止它。

另一方面,在所有的禁令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大部分时候扮演的是警察的角色,警察抓小偷的剧目一直在学校上演。但有惧怕,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有绝对权威,就会有不平等。教育中,我们提倡师生平等,就应该尽可能地去除权威化,提倡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实际上,积极的新生事物必然会走进校园,我们是拦不住的,我们也不必害怕,去了解,去掌握,去跟学生讨论,相信最终师生能在平等的对话中达成一个共识。

学生在不断突围中成长,学校在不断改变中更加民主与宽容,更加贴近教育的本真。想起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的一段话:“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即使轰了,也仍不情愿走。”教育何尝不是这样,被时代推动着,被学生裹挟着,教育一路前行,却也放不下已有的老套路、老方法、老观念,三步一回头,五步一停歇。是时候反省一下了,我们今天立下的每一个规矩背后的科学性、必要性都很充分吗?都经得起时光的考验吗?

猜你喜欢

牛仔裤权威规矩
如何降低一条牛仔裤的伤害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女佣的规矩
穿BOYFRIEND牛仔裤的女人们
牛仔裤 玩的就是移花接木
里维·斯特劳斯与牛仔裤
你懂不懂规矩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华辰是家规矩的拍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