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团体辅导的大学生自我和谐构建及思考

2016-07-08郑应霞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大学生

郑应霞

(湖北工程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湖北 孝感,432000)

基于团体辅导的大学生自我和谐构建及思考

郑应霞

(湖北工程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湖北 孝感,432000)

摘要:自我和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构建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运用自我和谐量表进行前后测的教育实验设计。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自我和谐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团体辅导后,实验组成员从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和团体和谐4个方面对团体辅导效果作出了较为积极的评价。该实验表明团体辅导是大学生自我和谐构建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团体辅导;自我和谐;心理健康

自我和谐是C.Rogers人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自我和谐就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自我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1]。Rogers认为,个体有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功能。当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存在差距,会出现紧张和纷扰,即一种“不和谐”的状态[2]。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接受生活中的各种考验,处理好自我内部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达到自我和谐的过程。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自我和谐构建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面临激烈的竞争、多方的压力和多元文化的影响,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冲突频发,使大学生的自我面临着挑战。社会要求的当代大学生自我和谐,是指大学生个体从心理、行为的发展与外在表现都能同时代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表现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统一与协调[3]。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和谐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4-5]。

团体心理辅导,简称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6]。团体活动中人与人互动的多层次及团体自身的优势,使团体辅导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有研究表明,团体辅导能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自我成长,改善和提高心理健康状况[7-8]。基于此,本研究希望以团体辅导的形式,探讨构建大学生自我和谐的途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实验组:选取湖北省某高校学生,通过在校园张贴招募广告的形式招募活动成员。入组标准:有构建自我和谐的意愿,并能按时参加每周特定时间的辅导活动。选定的42名活动成员分别来自大一、大二、大三3个年级,年龄18-22岁,平均(20±1)岁。

对照组:根据活动成员的年级和学院情况,选取活动成员的同班同学作为对照组。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城建学院、化材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总计42人,年龄18-22岁,平均(20±1)岁。

2.研究工具。采用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SCCS)来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我和谐程度。该量表由三个分量表构成,分别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以及自我刻板性,共35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定法。在计算总分时,自我灵活性取反向计分。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9]。

采用自编的团体辅导反馈表,了解实验组成员参与活动后的感受和自我反馈情况。在第一次团体辅导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SCCS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以及自我刻板性三个分维度上得分差异均不显著。在团体辅导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没有接受其他相关的心理学课程和活动。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在团体辅导前基本处于一致性水平。

3.团体辅导干预方案。采用教育实验的方式,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各42名。实验组成员参加每周1次,每次2小时,共6次的团体辅导活动,对照组处于常态。干预前后,两组分别完成自我和谐量表(SCCS)。另外,实验组在团体辅导活动后填写自编的团体心理辅导反馈表,进一步了解团体辅导的干预效果。

团体辅导领导者为长期从事团体辅导教学和实践的一名老师和两名大四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两名学生接受过团体辅导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在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朋辈心理辅导小组实习,有多次带领团体的经验,并获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

团体辅导方案设计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和团体和谐四个环节,结合大学生日常活动的内容和特点,选择适当有效的团体游戏,设计6次团体辅导活动。这6次团体辅导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见表1。

4.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配对样本t检验。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自我和谐量表得分的比较。团体辅导前,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自我和谐总分频率的描述分析,实验组总分范围75~104,对照组75~102,实验组和对照组自我和谐总分符合正态分布,并且实验组和对照组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3个维度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自我和谐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团体辅导前且差异显著;正常对照组自我和谐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实验组成员对干预活动的主观评价。通过团体辅导反馈表发现,团体辅导后,实验组成员从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和团体和谐4个方面对团体辅导作出了较为积极的正面评价,具体体现在:(1)在自我满意度方面,90%的成员对自己给予了较为满意的评价。(2)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方面,成员能够更理性的构建理想自我,更积极、乐观的看待二者之间的差距,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团体心理辅导初期,55%的成员对现实自我的描述偏低,较狭隘的局限在外貌上,对理想自我的描述偏高,涉及面广泛。团体心理辅导后,65%的成员能够理性、客观的描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理想自我的构建更为合理,且对未来充满自信、乐观。(3)在自我和谐构建的技巧方面,65%的成员表示自己学会了一些自我和谐构建的方法,在面对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差距过大时,运用理性认知情绪疗法、定期对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进行对比和反思、忽略理想自我的过高要求等方法调整自己。(4)在对团体活动的反馈方面,绝大多数成员对活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活动很有意义,随着团体的深入,对自我和谐的认识更为清晰,在共同的探讨中,对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团体和谐等有了很多的理解,并希望以后能继续参加此类活动。

表2 干预后两组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 s)

三、对研究结果的讨论与思考

本研究以罗杰斯的自我和谐理论为依据,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构建进行了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团体辅导,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验证了可以通过团体辅导提升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

团体辅导是一种体验式的课堂方式,以活动形式启发学生学习和思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自我和谐强调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强调现实我与理想我之间的协调。在本次团体辅导中,从方案的设计和组织到团体的实施,整个过程尽可能为成员创设一种自由轻松的情境,在活动中带领成员主动思考、交流,通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团体和谐,设计“小小动物园”、“我是谁”、“优点轰炸”、“我很不错”、“秘密大会串”、“同舟共济”、“信任之旅”等主题活动,培养大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结果表明,通过活动,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在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学生对团体辅导做出了积极评价,团体辅导对构建大学生自我和谐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本研究中,自我和谐构建团体辅导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参考。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验式模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增强大学生应对现实心理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团体辅导的模式,更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启发学生学习和思考。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多增加体验式模式。团体辅导的形式可以应用于各种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拓展训练等,通过感知-体验-践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化教育。自我和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大学生人格培养、学习、人际心理、情绪调控、压力应对等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自我是个体将外在教化的知识、态度、方法转换为内在品质、能力的重要中转站,同时又是个体将内在品质、能力外化为外在知识、态度、方法的重要前提条件。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自我化教育理念出发,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应对的能力,从内在构筑大学生强大的心理原动力。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朋辈化发展。自我和谐团体辅导,在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性、分享性的同时,注重引导大学生之间的榜样、示范、感染作用,发挥朋辈之间的优势,使心理健康教育不再局限在师-生,而是更多地从生-生之间的影响出发,充分调动一切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因素。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发挥朋辈心理教育和影响的力量,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条良性的传递链条,在学校、家庭、社会、朋辈、大学生自身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

当然,本次团体辅导也存在一些局限。自我和谐构建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且与个体的成长、人格特点有密切关系[11],仅仅依赖6次的团体辅导,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本研究中团体辅导的次数偏少,组员有限,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不足等问题,可能影响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和谐构建的效果。另外,自我和谐水平的评估是多元化的,团体辅导结束后没有继续跟踪研究等,这是以后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郭永玉,王伟.心理学导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57-258.

[2]Rogers.A theory of therapy, personality,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M]∥Koch .Psychology:A Study of Science.New York:McGraw Hill,1959:184-256.

[3]韩斗玲,何宗池,吕金菊.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20):64.

[4]王倩,胡巧,江琦.自我和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多重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8):1233-1235.

[5]卢莉,薛朝霞.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019-1020.

[6]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4.

[7]俞少华,张亚林,罗爱兰,等.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4):219-222.

[8]凌霄,柳珺珺,江光荣.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成就动机的干预过程与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2):138-144.

[9]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19-22.

[10]郑应霞.大学生自我和谐教育的重要性及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8):65.

[11]崔红,王登峰.人格维度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6):370-372.

(责任编辑:张晓军)

Group Gounseling-based Construction and Reflections on College Students’ 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Zheng Yingxia

(SchoolofEducationandPsychology,HubeiEngineeringUniversity,Xiaogan,Hubei, 432000,China)

Abstract: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C) is an important sign of mental health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CC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and society. Based on group counseling, this study used the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 to have pretest and posttest for the educational experiment. Results revealed that after the group counsel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ut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In addition, after the group counsel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embers made positive evaluation of group counseling from four aspects: self-understanding, self-acceptance, self-development and group harmon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roup counseling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CC.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for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group counseling;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收稿日期:2016-01-0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3q125)

作者简介:郑应霞(1981-),女,湖北孝感人,湖北工程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24(2016)02-0080-04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