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完全信息下的反倾销游说竞争分析

2016-07-07刘锦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游说决策者贡献

刘锦芳

一、前言

反倾销裁决当局、国内企业对于反倾销政策具有不同的偏好。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裁决当局追求国家福利最大化。即使是一国之中的反倾销涉案企业,由于企业间的异质性,也存在不同的政策偏好。最终的政策取决于利益集团间的游说竞争,以及反倾销当局对于不同政策效应的利益权衡。

当企业所期望的政策裁决和反倾销主管当局的政策偏好相接近时,游说成功的可能性高,此时企业有积极性开展游说,但当二者不一致时,政府执行企业期望政策的可能性低,企业可能会放弃游说。不同企业所期望的裁决并不一样,甚至可能是相对立的,如上游企业希望得到反倾销保护,而下游企业不希望上游产业被反倾销保护,因为这会导致上游产品价格上升,使其原料价格上涨,利润降低。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企业间的异质性,反倾销游说博弈存在多种均衡可能,本文尝试对其多重均衡展开分析。梁俊伟和王中华(2014)[1]分析了中国企业的反倾销动因,指出虽然国有企业在影响裁决上有天然的优势,但外资企业在反倾销游说方面比国有企业模式更成熟,方法更为灵活多样,效果更好。薛祯(2011)[2]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决策机制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通过实证表明我国贸易决策同样适用利益集团理论。钟根元等(2006)[3]、刘爱东和刘锦芳(2009)[4]研究不完全信息下最优反倾销税率机制的设计,一些学者则引入审计手段,研究如何设计能揭示涉案企业成本信息的反倾销政策机制(Kohler和Moore, 2001[5]; 漆 鑫 和 朱 彤, 2009[6]; 刘 锦 芳,2012[7]、2014[8]; Matschke 和 Schttner, 2013[9])。

Grossman 和 Helpman(1994)[10]提出的保护代售模型为分析利益集团如何影响政策制定提供了借鉴思路。 在其基础上, Goldberg 和 Maggi(1999)[11]运用美国贸易数据对保护代售模型的有效性予以实证检验, Kroszner 和 Stratman(1999)[12]、Gawande 等(2005)[13]研究分析了两个利益群体如何影响决策制定者。 Bombardini和 Trebbi(2012)[14], Gawande 等(2012)[15]对利益群体展开竞争,游说贸易政策的制定予以实证建模分析。由于反倾销具有规则性强、政策效应广的特点,涉案企业一般较少采用现金、礼物、饮食、旅游、娱乐等方式直接贿赂反倾销主管官员,而倾向于通过媒体宣传、政府公关、团体活动等来影响裁决,该行为间接影响决策当局的利益,促使其作出有利于企业的裁决,从而为自己赢得更优的竞争环境。已有的研究未能深入剖析信息不对称下我国异质性企业间的游说竞争的模式,及其对反倾销裁决的具体影响,鉴于此,笔者以反倾销裁决当局和国内异质性企业的政策偏好为外生变量,设计模型,分析企业间游说竞争行为对裁决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均衡结果。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二部分阐述基本模型;第三部分分析企业合作开展游说的情况;第四部分对异质性企业的游说竞争活动展开分析;第五部分给出结论并提出可能的研究扩展方向。定理证明在附录中。

二、基本模型

(一)偏好、信息和效用

根据我国国情,企业主要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类,而有能力展开游说活动的是规模以上企业,所以本文的分析限定于两类企业,即规模以上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用P1和P2表示。设反倾销当局可能采取的政策为q,则Pi(i=1,2)的效用函数为

ai是企业Pi的政策期望,ti是其游说活动投入,裁决当局的效用函数为

这里β≥0,表示裁决当局愿意为企业的游说贡献而偏离自己期望政策的程度。β越大,裁决当局偏离自身期望政策的意愿越低,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多才能让裁决当局偏离自身期望的政策。裁决当局所期望的政策θ为其私有信息,θ分布在范围内,δ代表裁决当局自身对最优政策把握上的不确定性。

(二)博弈顺序

裁决当局、国内企业间的博弈顺序如下。

1.裁决当局清楚自己期望何种政策θ。

2.国内企业P1,P2向决策当局展开游说,投入为

3.决策者决定是否接受或拒绝游说贡献。如果他拒绝所有企业的捐献①企业的公关宣传、团体游说对决策当局产生的是间接利益影响,即企业游说宣传对本国企业产品实行反倾销保护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大局,裁决当局的有效举措有益于其政绩提升。为简化分析,本文假定游说投入能等比例增加决策当局的收益,捐献在文中指企业游说活动投入能为决策当局带来的收益增加。,他将选择自己所期望的政策。

4.最后,如果决策者接受游说贡献,他将选择博弈均衡下的政策q,并获得相应的捐献,及面对相应的政策效应。

(三)完全信息下的委托代理博弈

完全信息下,委托代理博弈的均衡政策为

利益群体的游说投入为

ci(θ)为常量。此时,θ为企业所知,企业Pi了解决策者政策偏好,并采取最优捐献,决策者则能接受到两个企业的贡献,实现最大收益。

三、利益群体合作游说

假定国内企业能有效合作,展开游说,为决策者提供t(q)的贡献。在不对称信息下,决策者能利用国内企业不了解其政策偏好而获取信息租金,得到更多的游说贡献。此时裁定的最终政策不再如同完全信息下那样经济有效。

联合游说时企业的收益为

这里,t代表企业的共同游说投入,ai,i∈(1,2)是每个企业各自所期望的最优政策。联合游说时,由于政策预期不一致所导致的效用损失,其投入比单个企业游说时更大。

当决策者接受贡献t(q),采取相应的最优政策q(θ), 他的收益为

引理1:U(θ)和q(θ)是连续可导的函数。

代理人(决策者)的最优决策可由一阶求导得出,即条件(2);条件(3)确保政策的优化选择,合作游说可满足下式。

约束条件为方程(2)、方程(3), 以及

命题1:假定利益群体共同提供游说贡献,最优政策qM(θ)和决策者的信息租金收益UM(θ)都依赖于决策者接受游说贡献而偏离自身最优政策的意愿程度。

意愿程度较高时,0<β<2。

此时均衡政策是低效的,因为其被决策者的意愿所扭曲。

在此情况下,只有温和的决策者能获得信息租金,激进的决策者由于其政策裁决的不确定性太强而难以获得企业的游说贡献,合作游说时信息租金为正,在±δ点时租金为零,且租金收益为严格凹函数。

意愿程度较弱时,β≥2。

此时采取的均衡政策为qM(θ)=θ,决策者信息租金为UM(θ)=0,即企业不提供游说贡献。

决策者为获得更多的游说贡献,会显得更为激进,但当决策者对自己所期望的政策偏好过强时(β≥2),利益群体游说决策者偏离其最优政策成本太高,合作游说方倾向于不提供游说贡献。

四、利益群体游说竞争分析

现在分析国内企业展开游说竞争的情况。当两个企业提供游说贡献,决策者均予以接受时,决策者的收益及政策函数应满足以下条件:

当决策者只接受某一单个企业的游说贡献时,收益与政策函数为

当一家国内企业提供贡献时, 另一家企业的最优反应函数为

约束条件:

参与约束(5)确保决策者愿意同时接受两个企业的游说贡献,而不是单个企业P-i的贡献。

定义1:在不对称信息下,游说竞争的委托代理博弈均衡:国内企业提供的最优游说贡献为决策者的最优政策和收益为这些是通过求解企业的反应函数和得出。

给定求解定义的Hamiltonian函数为

它的Lagrangian函数为

这里λi是方程(2)的共态变量,pi是参与约束条件(3)的乘数。

根据政策q求Hi的最大值,即对Hi求q的导数,得出一阶条件为

设q∗(θ)为均衡状态下的政策选择,假定其单调递增, 即q∗(θ)>0, 其反转函数为θ∗(q), 将

共态变量λ1(θ)应满足条件:其带入方程(6),得到均衡状态下p-i的边际游说投入等式

定义2:不对称信息委托代理博弈的游说贡献可定义为

其中,ci为常数变量。

(一)游说竞争对裁决无影响的情况分析

现在分析企业都不提供游说贡献的情况,此时,决策者会选择自己偏好的政策。

命题2:具体背景为决策者裁决的自主意识强,且政策波动幅度大,不确定性强。

假定β≥ai,1≤δ,此时没有任何利益群体提供捐献,决策者选择他的最优政策点q∗(θ)=θ,对应的收益为U∗(θ)=0,θ∈Θ。

当决策者的最优政策存在大的不确定性,且具有强烈的自主决策意识时,不易被企业游说改变自身的政策判定。此时,企业间的相互竞争会削弱其影响能力,企业更倾向于放弃游说,裁决者将不会收到捐献,从而采取自己偏好的政策。

(二)游说领域无重合的情况分析

如果企业对于游说决策者偏离自身偏好的政策没有把握,企业将不会提供游说贡献。只有当不确定性降低,企业才会开展游说贡献。

现在,我们分析两个企业各自所偏好的反倾销政策没有重合领域的情况。即不存在某一种政策能让双方都接受,对于某一项政策,要么P1能接受,要么P2能接受,或两个企业都不认同。

定义3:在第一种类型的分离均衡(类型1)中,委托人(某企业)Pi仅当θ处于非空子集Ωi∈Θ时提供游说贡献。而且,委托人(企业)各自的政策偏好区域不重合,即Ω1∩Ω2=ϕ,存在点τ∈(0,δ), 类型 1的分离均衡(SPE1)依此点对称分布,即 Ω2=[-δ,-τ], Ω1=[τ,δ]。 设 Ω0=[-τ,τ]为两个企业均不提供游说贡献的政策空间。

下面的命题确保SPE1的存在和唯一性。

命题3:具体背景为决策者裁决的自主意识强,且企业对政策裁决的把握程度为中等。

假定委托代理博弈的唯一均衡是SPE1,为简化分析,设ai=1,求得τ=τ1=-τ2=(证明见附录)。

当θ∈Ωi时,均衡政策q∗符合企业偏好。

决策者信息租金收益U∗(θ)为凹函数,且仅在θ∈Ω0区间收益为0。

游说贡献函数是分段连续可微,且为凸函数

图1a 游说领域无重合下的政策

给定参数β=2,δ=0.7,我们得出,当两个企业游说影响区域不重合时,均衡政策和游说贡献函数如图1a、图1b所示。

为理解该种均衡状态下企业的游说贡献情况,我们先假设国内市场仅有一个企业,它偏好的政策与裁决当局所期望的政策有较大差距(1≥δ),这里沿用上一节的假设a1=1。当利益群体游说决策者的难度较大时,即β>1,如果企业了解决策者的政策偏好,为让决策者偏离其偏好政策,去执行企业期望的政策需提供的游说贡献为t∗1=这一贡献随着利益群体与决策者各自所期望的最优政策点的差距(1-θ)扩大而增加。不对称信息下,利益群体会因为不确定性而降低游说贡献,此种均衡下的政策为q∗(θ)=具体如图1所示。

图1b 游说领域无重合下的游说贡献

(三)游说领域重合的情况分析

假设利益群体更为多元化,或政策决策的不确定性下降。此时,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成本下降,使得不清楚决策者的偏好的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降低。此种情况下,由于温和的决策者采取的政策适度,易为企业接受,两个企业均愿意为其提供游说贡献。我们称此种情况为类型2的分离均衡,即SPE2。

定义4:在类型2的分离均衡中,委托人Pi(国内企业)仅当处于非空子集Ωi时,才提供游说贡献。而且,委托人的影响区域相互重叠,Ω1∩Ω2=Ω0≠ϕ,这里Ω0是两个委托人(两个国内企业)都自发地提供游说贡献的区域。类型2的分离均衡是对称分布,即存在点τ∈(0,δ), Ω1=[-τ,δ], Ω2=[-δ,τ]。

命题4:具体背景为决策者裁决的自主意识强,且政策不确定性低,企业对政策把握程度高。

假定β>1唯一的一般代理博弈均衡是SPE2。

设γ=1-βδ,

均衡政策q∗(θ)反映两个企业在面对温和的决策者时的政策偏好。

决策者的信息租金为凸函数,游说贡献为连续凸函数

给定参数β=2,δ=0.47,均衡政策与游说贡献如图2a、图2b所示。

图2a 游说领域部分重合下的政策

图2b 游说领域部分重合下的游说贡献

五、结论

不对称信息和利益群体间竞争会影响政策裁定,不同条件下有几种不同的均衡。第一,当决策当局的最优政策与企业期望差距很大时,国内企业将不会提供游说贡献。第二,当不确定性降低,且相互竞争的利益群体没有重合的政策游说领域时,决策者可能只会获得某一个企业的捐献。第三,当相互竞争的利益群体间存在重合的政策游说领域时,决策者可能获得两个企业的游说贡献。

如果决策者裁决的自主意识不太强,或者关键性政策聚焦于普通大众不太敏感的特定区域时,利益群体会提供游说贡献,以获得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在游说过程中,企业可能会合作影响决策当局,尤其是不确定性上升时,温和的决策者可能获得更多的贡献和租金。另一方面,不确定性低时,由于竞争会导致企业提高贡献,此时,即使是激进的决策者也能获得贡献。

本研究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扩展:

第一,可研究利益群体多于两个的情况,此时,不同的企业之间可能会联合开展游说竞争,或者采取搭便车行为,我们需运用多重博弈分析该复杂情况。

第二,为简化分析,本研究将政策限定于一维政策,如果考虑多种政策组合,分析利益群体对其的政策反应,深入研究将获得更多启示。

第三,利益群体是根据决策者过去的政策制定来了解其政策偏好,如果将对政策偏好的认识这一动态过程引入分析,考虑到决策者偏好的不确定性随时间流逝而不断减少,利益群体可以根据决策者的裁决情况不断修正对其执政偏好的认识,最终的博弈均衡将会出现多种可能。

附录

1.命题1的证明。

给定U(θ),q(θ),企业合作游说时的共同收益最大化函数为

约束条件为方程(2)和(4)。

设λ为方程(2)的共态变量,ρ~M的Hamiltonian方程为

设p为状态限制方程(4)的Lagrangian乘数,则Lagrangian函数为

为求最优对Hamiltonian方程求导,即

这里p(θ)和λ(θ)是分段连续变量,λ(θ)的不连续跳跃点为τj,-δ≤τj≤δ(j=1,…,n)。

根据方程A1,最优政策为

根据方程(A6)、(A7)、(A8), 可得引理2。

引理2:均衡政策函数q(θ)和共态变量函数λ(θ)在区间θ∈(-δ,δ)内均为连续变量。当且仅当q(θ)在点θ=±δ处不连续,且U(θ)=0时,λ(θ)在点θ=±δ处连续。

现在证明命题1,根据上面给出的实现最优化的充分条件,我们推导能满足(A1)~(A6)的均衡结果。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1)在区间Θ内零租金。

当θ∈,p(θ)>0,意味着U(θ)=0。此时当且仅当β≥2,能满足(A1)~(A6)的均衡状态为:在端点τ1= -τ2=δ不连续。

(2)仅在端点处零租金。

为求β<2时的均衡结果,设当θ∈Θ,p(θ)=0。当且仅当0≤β≤2,满足(A1)~(A6)的均衡状态为:λ(·)在端点τ1=-τ2=δ不连续。

引理3:当国内企业分别提供游说贡献,存在的均衡解,即各自的贡献为决策者收益和最终政策为而且当是以q为自变量的凹函数。

证明:一旦企业按均衡状态提供游说贡献可以明显看出Hamiltonian是以q为自变量的凹函数。

均衡状态下,存在分段连续函数λi(θ),pi(θ),常数εk≥0,k=1,…,n,满足下列方程:

而且,τk为λi(θ)的非连续断点。

我们运用上述条件推导出均衡政策的特性。

均衡政策的特性:假设决策目标函数严格为凹,代理人(决策者)行为相应的一阶约束条件为

根据方程(A10), 可得

运用方程(A16)、(A17),可得均衡政策函数

2.命题2的证明。

假定则U2(θ)=0,根据方程(A17),P1为获得理想政策q的最优反应:

当时,决策者采取q(θ)=θ最优,根据方程(A11),可得当且仅当β≥1时,p1(θ)=所以,U(θ)=U2(θ)=0,θ∈。

最后,我们结合方程(A14)给出的端点不连续性,对方程(A13)的横截性条件进行检查。

注意, 当且仅当

因为对所有θ∈,U(θ)=U2(θ)=0,所以对所有q,(q)=0。对P2的均衡策略可做同样的证明。证毕。

3.命题3的证明。

当θ位于区间 Ω0=[-τ,τ], 两个企业均不提供游说贡献,U(θ)=U1(θ)=U2(θ)=0,q(θ)=0。 根据方程(A17)和ai=1的设定,可得

在 Ω1=[τ,δ]区间,U(θ)=U1(θ)>U2(θ), 据此, 可推得在区间 Ω1,p1(θ)=0。 根据方程(A11)、(A13), 可得

由λ(·)在点τ上连续,可得根据τ∈[0,δ], 推得δ<1< βδ。 最后, 将方程(A20)的λ1(·)代入方程(A17), 并运用t∗2′(q(θ)),θ∈ Ω1, 我们推得

当θ∈Ω2=[-δ,-τ],同理可推导出相似结果,为求出在Ω1的均衡贡献,首先给出信息租金收益:

根据上面的方程,可求得

由U(τ)=0,可求得c1常数为

根据U(θ)的表达式,可得贡献函数为

同理可得 Ω1区间的t2(q(θ))。

4.命题4的证明。

两个委托人(国内企业)在区间 Ω0=[-τ,τ]对称地提供非负贡献, 在该区间,U(θ)≥而且, 在点-τ,U(θ)=U1(θ), 在点τ,U(θ)=U2(θ)。

在区间(-τ,δ],p(θ)=0,运用方程A13的横截性条件,结合方程A11,得出

同样, 在区间[-δ,τ), 有p2(θ)=0, 可得

运用方程(A17)、(A18), 得出

同理, 根据方程(A17)、(A18), 可得

对方程(A24)、(A25)求和,根据代理人的一阶条件,得

运用方程(A24),根据在Ω1区间内t∗2(q(θ))=0 , 得

当在点τ处连续, 或当时为连续函数。

如果β>1,当属于(0,δ]。

当θ∈Ω0,运用方程(A25),求得均衡贡献应满足

由于U(-τ)=U2(-τ), 可得t1(q(-τ))=0。 当时,t1(·)=0连续, 且U∗(·)为分段可导的凸函数。

当时,U∗(·)取得最小值0。

[1]梁俊伟,王中华.中国反倾销动因——基于计数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4(7):86-98。

[2]薛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与影响因素:基于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经验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3]钟根元,周斌、许源.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反倾销税率优化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1):104-106.

[4]刘爱东,刘锦芳.反倾销税率优化的信号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9(3):53-57。

[5]Kohler p, Moore M O.Injury-Based Protection with Auditing under Imperfect Information[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2001, 68(1): 42-59.

[6]漆鑫,朱彤.不完全信息、反倾销威胁下的最优出口贸易政策——以审计政策为信息甄别工具[J],国际经贸探索,2009(4):71-75.

[7]刘锦芳.不完全信息下的反倾销审计政策优化分析[J].经济科学,2012(5):55-68.

[8]刘锦芳.不完全信息下的最优反倾销税率政策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12):18-28.

[9]Matschke X, Schttner A.Antidumping as Strategic Trade Policy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2013, 80(1):81-105.

[10]Grossman G,Helpman E.Protection for Sal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84:833–850.

[11]Goldberg P, Maggi G.Protection for Sal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9:1135–1155.

[12]Kroszner R, Stratman T.What Drives Deregulation?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the Relaxation of Bank Branching Restriction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9, 114: 1437-1467.

[13]Gawande K, Krishna P, Olarreaga M.Lobbying Competition over Trade Policy[R].NBER Working Paper, 2005, Vol.11371.

[14]Bombardini M, Trebbi F.Competition and Political Organization: Together or Alone in Lobbying for Trade Polic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2,87: 18-26.

[15]Gawande K, Krishna P, Olarreaga M.Lobbying Competition over Trade Policy[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12, 53(1):115-132.

猜你喜欢

游说决策者贡献
热浪滚滚:新兴市场决策者竭力应对通胀升温 精读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美国科技巨头游说政府费用大增
202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海洋贡献2500亿
论决策中的信息辨伪
印度应该使政治游说合法化吗
决策者声望寻求行为、团队努力与团队绩效
为构建“和谐武汉”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