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配调一体化中台区线损管理模式分析

2016-07-06袁天宝

科技尚品 2016年12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

袁天宝

摘 要:在整个供电系统中,电力电量的损失很多,而台区线损是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如果线损严重,会直接对整个供电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加重经济损失,对供电效益和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对线损高度重视管理起来,认真做好防控。本文主要阐述了营配调一体化模式中台区线损的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营配调一体化;台区线损;管理模式

在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线损控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在线损管理过程中,台区线损管理是其中的关键,它在整个配网系统的运行、监管、维修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与电力营销也息息相关。在供电企业整个系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降低线损是供电企业进行自身管理经营的一种综合性手段,在整个线损管理系统中,台区线损管理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由于低压线路特有的技术状况和用电种类的多样性,这就决定了台区线损统计具有复杂的特性,传统情况下一般按照月度对线损率进行统计,这种情况已经不适应新情况下的发展要求,所以必须对营配调一体化模式实现统一化管理,建立起一种新的机制,把管理模式由注重结果管理转向注重过程管理,从而实现营销一体化管理,因此,為了提高整个配网系统中线损管理的整体水平,必须采取一种营配调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对线损实现精细化管理。

1 营配调一体化系统建设的内容

为了配合实现整个网络系统的业务能够实现一体化工作,实现运营、营销和调控多方面协调发展,因此建立起营配调一体化的系统建设,企业内部应该把多种信息系统數据融合起来,实现营销系统、采集系统、管理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集合。营配调一体化系统主要是通过分析配电业务,使其符合逻辑,建立起营销系统和电网系统的一系列联动机制,建立起一种因果关系,从而可以实现配电网的整体规划、运行、检修、营销、计量以及抄核管理,充分体现了电网系统内的台区设备整体管理水平,体现了一种经济效益成本。数据的共享和业务的跨应用使用,对客户的故障定位、检修定位、故障维修远程指挥、停电后的业务安排状况、业务进行扩大化的精细管理以及台区的线损实现高度统计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从而可以实现集中经营。

2 营配调一体化系统任务影响因素

在整个营配调业务一体化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多方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比如电力营销环节、检测环节以及调节环节等,与此同时,实现了整个供电服务一体化的流程。整个营配调一体化系统的建设任务是建立在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基础上的,包括采集系统、管理系统、营销系统以及GIS系统等,其中管理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系统和能力管理系统,这体现了一种综合性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

营配调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创建了电网系统和电力营销系统之间的网络连接,并不断加强两者之间的维护关系,这样可以对配用电业务的整体流程进行综合规划,创建一种营配调一体化的电网系统,使得变压器、用户以及变电站之间电力的影响、送电和调节互动系统,并依据这种互动系统实现营销和送电数据的资源共享,实现不同信息之间的互相运用和管理,另外,这种系统还能够实现故障定位和实时分析、线损统计和维修检修等关键环节,为整个电网系统的综合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营配调一体化系统如果要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必须对低压电网管控技术进行及时优化处理,建立起一个比较稳定的台区低压电网模型,从而可以对整个设备数据实现采集,并进行录入管理,另外还可以把数据转到PMS;其次,对表箱管理功能进行配备。可以使用营销网络系统,实现对表箱的管理,创建高、低压用户之间的电网配置操作关系,与此同时,创建数据之间的关联信息,保证整个一体化系统内部的电源、表箱、采集和地理信息能够实现协调处理,并能够实现设备系统的维修和检修,往自动化方向不断发展;再次,不断强化营销网络系统和PMS之间的联系。为了能够高效率、稳定的完成营销和配电业务系统的运行,需要对营销、配电、定位信息等进行集中分享,这样可以实现故障定位系统和维修管理系统的过程化,实现了细致化管理水平,对整个现场操作管理系统实现了一体化的管理。

3 营配调一体化台区线损管理模式

3.1 动态采集和录入台区运行

(1)抄表自动化管理。对用电信息建立起采集系统,每日采集不同用户的用电信息量和相应的数据,由于用户组成范围比较复杂,所以需要采集的种类和范围相应的比较多,涵盖范围比较广:第一,采集负荷数据。其中包括用电功率比如两端的极值,不同时间点对应的负荷需求极值;第二,用户用电量信息,包括电能表数据和电量曲线等;第三,和用电电能的质量相关的数据,比如频率数据、电压因数等;第四,运行工况数据,比如相关计量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时间、运行状况等数据等;第五,对不同事件数据进行记录,事件包括越限事件、控制事件以及工况变化事件等。系统采集到的所有数据利用Web接口传输到营销业务系统,与此同时,可以实现对用户电费的相应计算。

(2)对配变器实现检测。由于不同的用户,其用电信息具有自己的数据,可以通过后方运转计算并统计出每天和每个月的负载率极值,同时还能计算出相应的发生时间、负载率、电流和电压极值。另外,对于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载量值以及断流和电流过大问题,都可以实现Web界面的实时统计,从而得到一个比较清晰明了的数据库,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数据有误异常对整个配变过程进行正确分析。

(3)配网运行一流化。对于用电信息系统,其具有比较综合性的功能,它以营配调一体化系统为寄托,可以达到不同数据信息的交流和分享,对整个电力部门的营销和配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另外,还可以对台区的工作状态实现动态监测,并对不同配网系统的负荷分布特点以及电压电流信息等进行检测,一旦发生问题,变压器的动态监测功能就会及时感知,并对其进行精确计算,对负荷大小进行综合统计,对整体供需平衡进行动态把控,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科学规划配网运行模式,实现基础权衡。

(4)对电能质量实现在线监测。整个用电采集系统可以实现智能电能表的在线自动采集过程,从而对电压曲线以及相应的终端数据可以实现主动上报。营销系统每天都会有基础信息进行更新和同步,并且对于每个监测点,采集系统对每个监测点采集到的用户电压也会日益增长,会有一些比如供电电压合格率、停电时长、可靠率以及停电次数等一系列参数,所以可以对每个日、月的停电次数、电压合格率以及可靠率等进行相应的统计,最后通过相应的网络接口把数据信息同步到系统处理器进行处理。

3.2 动态预测和分析

在营配调一体化的综合模式下,可以對台区的配变关系实现有效的梳理,与此同时,综合台区的多种户变关系,利用综合系统,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对整个台区线损的考核状态检测,并定期计算出考核计量点以及这些计量点附近的用户的用电总量,并分别算出各个台区的线损,这样可以保证不同线损的动态跟踪性。

(1)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审校。对于采集系统,其具有一定的自动化采集功能,能够对总表和用户表前一天的数据实现集中配变,随后采用数据后台校验系统对数据实现检查,具有一定的真实准确性。

(2)计算线损率。利用采集系统和应用系统的集中配合,可以实现一些关键信息的数据共享,比如台区和计量点的数据信息等,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每个台区的供电总量以及线损率进行实时分配,从而对不同台区的线损分布具有一定的了解。

(3)对线损状况实现预测和警告。对于信息采集系统和电力营销系统,不同的系统之间能够实现同步配合,所以可以及时发现线损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从而识别出台区的线损率,一旦发现抄表,就会及时发出警报和警示,并根据台区的位置对对故障位置进行定位,从而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线损异常状态编制出一系列的线损解决方案,对线损异常状态进行及时处理。

(4)在线智能诊断。对台区线损异常出现的所有状况进行分类处理进行原因表征,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从采集、计量以及设备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实现线损管理体系,并建立起相应的线损异常数据库。

4 结语

在营配调一体化的运行模式状况下,主要采用信息自动化采集系统和营销系统实现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互相联系,从而可以达到信息的实时共享,与此同时,可以实现对线损数据的准确及时计算,从而可以实现供电企业的精益化管理,达到相应的管理目标。对于营配调一体化的格局,对于未来供电管理具有很大的发展趋势,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线损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供电企业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段珊珊,张晓飞.基于营配调一体化的台区线损管理模式探讨[J].电工技术,2016,(4):125-126.

[2]顾国栋,丁晓,徐金玲.基于营配调一体化的台区线損管理模式探讨[J].供用电,2014,(8):66-68.

[3]童灵.基于营配调一体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5,(25):27-28.

(作者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德阳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现代企业经济的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解析
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与对策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水资源的区划与管理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