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2016-07-01张雪莹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性别女大学生就业

张雪莹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社会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文章是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全面剖析造就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社会性别;女大学生;就业

一、社会性别

西方女性主义学者认为性别的概念可以分为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生物性别是生物学或解剖学意义上的男女,社会性别是一种文化构成物,它强调性别的社会建构性,其目标是促进两性的平等发展。社会性别视角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它强调用女性的视角、方式及经验看待问题,努力争求两性平等;第二,它能揭示两性角色和行为差异主要是由社会文化和制度因素造成的。它为思考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二、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女大学生即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女性学生。2014年,民盟中央妇女委员会对5省两市的21所大学的应届毕业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等做了专题调研,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加难。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特点:首先,门槛和录用歧视,就业机会比男生少。社会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在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并不比男生差,但是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宣传材料直接写明:只要男生等条件限制;其次,薪资待遇歧视,与男生同工不同酬;再次,就业质量低,就业领域边缘化。女大学生要想获得一份和男生一样的工作,要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

三、以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原因

(一)外部因素

1、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

首先,传统性别的刻板印象。我国长期以来是男权制社会,人们传统的性别观念是“男强女弱”。虽然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但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使许多用人单位仍然觉得与女性相比,男性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虽然社会进步了,但现代社会人们仍普遍认为男人应以工作为主、女人应以家庭为主。这种意识弱化了女性的社会角色,把女性的职业禁锢在专业技术要求低的服务等行业,在就业上大大限制了女大学生开发自己潜能的机会。

2、学校教育的影响

虽然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男女的不平等,但学校依然是复制传统的社会主导与从属模式的基本工具。首先,虽然我国对专业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类,课程设置也日益多样化,但是仍没有切实考虑到女性的个性特点和需要。其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不自觉的认为女学生应该听话温顺,男学生应该积极主动,教师对男女学生的这种角色期待会极大影响学生自我行为的塑造。

3、政策法律体系方面的影响

首先,如同高校教育的组织构成,我国政府决策层仍然是以男性为主,这样在制定相关就业方面的政策时,他们自觉不自觉的会以男性的视角和立场来制定,女性的利益和需求很容易受到忽视。其次,就业政策、法律落实不到位。

4、用人单位的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作为经济理性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性价比”作为衡量劳动力的主要标准,不考虑女性的多重社会地位和价值,这是正常的现象,再加上传统性别刻板印象和企业过分放大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企业不愿意录用女大学生。

(二)内部因素:女大学生自身层面

首先,女性生理特性的影响。女性一般在体力上比男生弱,有经期、孕期、哺乳期这个特殊的生理特点,这样使得建筑等行业限制了女性的进入。其次,心理学中认为女性天生具有懦弱、依赖等心理特征,很多女大学生不自信,不自觉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再次,就业定位不准确。很多女大学生认为自己应该从事低风险性、高稳定的工作,以便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对就业地区和行业要求比较高。

四、以社会性别为视角探究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重构社会性别文化,营造男女两性平等的氛围

1、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性别平等

首先,改革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把社会性别意识引入其中,修改教育政策中违反性别平等的内容;其次,促使教师改变传统对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再次,根据社会性别视角对教材和课程进行重新修订和设置;最后,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2、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切实保障女大学生就业

首先,要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让现有男性决策者们在制定就业政策时以社会性别视角看问题;其次,完善国家关于反对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其中的具体条款要量化、细化,建立女性遭到就业性别歧视后的救济机制。再次,要建立健全生育保险和福利制度。

(二)女大学生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社会性别意识和能力

首先,女大学生要有正确、明确清晰的自我主体意识,树立正确的性别观,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要建立身为女性的信心,敢于竞争。其次,要加强学习和锻炼,了解社会行业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勇敢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

综上所述,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为门槛和录用歧视、薪资待遇歧视、就业领域边缘化的特点。造成这种现状有内外两种因素,相信通过重构社会性别文化,营造男女两性平等的氛围,提高女大学生自身的社会性别意识和能力等一系列的系统工程,能够有效地缓解对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歧视现象,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2]王亚男,李薇,李永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猜你喜欢

社会性别女大学生就业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中国梦与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探微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对当代大学生国际时事关注度的社会性别分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