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对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移动能力的影响

2016-06-28姜璧珺虞文魁胡先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9期

姜璧珺 虞文魁 陈 瑶 胡先进

1)南京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班 南京 210009  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外科 南京 210002 3)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 上海 200436

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对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移动能力的影响

姜璧珺1)虞文魁2)陈瑶3)胡先进3)

1)南京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班南京210009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外科南京210002 3)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上海200436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对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等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治疗4周。结果2组患者TUG和FTSS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等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移动能力。

【关键词】等速训练;慢性脑卒中;移动能力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存活患者中70%~80%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尤其是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处于慢性期的老年人群增加。老年人本身生理功能的退化及脑卒中后遗症致偏侧肢体功能下降的双重影响,使得该人群的移动及转移能力下降。膝关节及其周围肌肉在步行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慢性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系我院2013-05—2014-01住院治疗患者。根据入组标准随机分为等速肌力训练组与常规康复训练组。其中等速肌力训练组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67.13±6.85)岁;平均病程(289±20.21)d;左侧偏瘫7例,右侧偏瘫13例;脑梗死17例,脑出血3例;Brunnstrom分级3.4级。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67.34±7.19)岁;平均病程(286.54±17.33)d;左侧偏瘫9例,右侧偏瘫11例;脑梗死15例,脑出血5例;Brunnstrom分级3.8级。2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组标准(1)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年龄60~85岁,首次、单侧发病,病程6个月以上;(3)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在1级以上;(4)病情稳定,意识清晰,可接受动作性指令;(5)下肢痉挛状态控制在改良Ashworth 2级或以下。排除标准:(1)双侧发病;(2)意识不清或伴有重度认知障碍;(3)不能或不愿意配合。

1.3训练设备本研究采用BODYGREEN等速腿部前提与勾脚训练器(型号:LGS02),主要参数:最大消耗功率30 W,力量载荷最大85 kg,外型尺寸1 135 mm×600 mm×1 215 mm。

1.4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Bobath、PNF等促进技术,躯干控制训练,坐站训练,平衡训练,重心转移训练,步态训练,按摩,理疗及作业疗法等。治疗组除采用对照组的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外,用BODYGREEN等速肌力训练器,进行健侧/偏瘫下肢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力量训练,20 min/次,1次/d,每周5次,共4周。首次训练时要求患者患侧先用自觉最大力量的10%进行,熟悉机器所提供阻力的特点;然后以自觉最大力量的50%进行训练,但患侧感觉疲劳无力时,可让患者进行健侧等速抗阻训练,健患侧交替进行,以提供患侧足够的休息,同时增加健侧的力量提供足够的代偿能力。循序渐进,以次日早上无明显肌肉酸痛为宜。

1.5评定方法

1.5.1站起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要求测试者从座椅站起,向前走3 m,折返回来并坐到椅子,记录总的时间;测试3次,取平均值。在慢性脑卒中人群中的测试,具有良好的信度[1]。

1.5.25次坐站计时测试(five times sit to stand test,FTSST):受试者坐在一把无扶手及靠背的凳子上,记录患者完成单次坐站转移的时间,从头或肩部开始运动到达到最大伸髋位停止计时,测试3次,取平均值;此测试在慢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较好[2],可用于评估患者的下肢功能性肌肉力量。

1.5.3改良Ashworth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为0~4级,共6个等级的的评分量表,是临床中最常用的一种用于评估肢体肌张力的评估方式,具有良好的信度[3]。

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疗效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UG计时与FTSST所用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且等速组TUG计时所用时间及FTSST所用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2组各项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②P<0.05;与照组比较,③P<0.05

3讨论

偏侧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患者遗留的最常见症状。随着我国康复的普及,较多的患者在早期接受康复治疗并获得功能的部分独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偏侧瘫痪后患侧肢体负重能力及过度的代偿,联合年龄所致的肌肉骨骼功能生理退化,使得患者下肢功能进一步下降。对于慢性脑卒中患者,但其进入老年期时更有必要加强下肢的功能性肌肉力量,以防止其自理能力的下降。有研究表明[4],偏瘫患者的下肢肌力、耐力明显下降,患侧膝关节屈伸肌肌力同时下降,且屈肌下降更为明显,并影响了患侧膝关节的稳定性,而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指南中推荐对于脑卒中肌力差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渐进式抗阻训练,进行肌力强化训练[5]。同时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肌力训练并不会增加肢体的痉挛、联合运动、协同收缩等[6-9]。

等速肌力训练是指在关节运动过程中角速度不变,无论受试者肌肉收缩产生多大的张力,肢体的运动始终在某一预定的速度(等速下)进行,肌肉张力大小的变化并不能使肢体产生加速或减速(运动开始和结束的瞬时加速和减速除外)的一种运动[10]。等速运动有以下优点:(1)完全性和有效性。(2)多重运动速度。(3)可同时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等速肌力训练器可根据患者肌肉的主动收缩而产生可调节阻力,即运动过程中任何一点的肌肉活动均承受最大阻力;等速肌肉收缩既有等张收缩的肌纤维长度可缩短或拉长,引起关节活动的动力性收缩特点;有等长肌肉收缩时阻力可变,在每个角度都能承受最大阻力,产生最大力矩输出的静力性收缩的特点。

已有研究表明,等速肌力训练能有效改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11-13],而本研究在对老年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后,等速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提高患侧下肢功能性力量及患者的移动能力,但等速组通过患侧及健侧下肢的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速肌力训练,患者的转移能力及下肢功能性肌肉力量的改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可能原因是此类人群由于生理性退化和废用性及神经源性肌肉力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下肢肌力下降,通过等速设备进行专门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交互训练,可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同时良好的腘绳肌的肌力可能还有利于对抗和抑制股四头肌的痉挛和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出现膝过伸的步态。

4参考文献

[1]Flansbjer UB,Holmbäck AM,Downham D,et al.Reliability of gait performance tests in men and women with hemiparesis after stroke[J].J Rehabil Med,2005,37(2):75-82.

[2]Mong Y,Teo TW,Ng SS.5-repetition sit-to-stand test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stroke: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0,91(3):407-413.

[3]郭铁成,卫小梅,陈小红.改良Ashworth量表用于痉挛评定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0):906-909.

[4]顾晓园,张勤,陈文红.偏瘫患者膝屈伸肌力等速测试的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170-172.

[5]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治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6]Sharp SA,Brouwer BJ.Isokinetic strength training of the hemiparetic knee:effects On function and spastiitcy[J].Arch Phy Med Rehabil,1997,78(11):1 231-1 236.

[7]Sommerfeld DK,Eek EU,Svenssou AK,et al.Spastieity after stroke:its occurrence and association with motor impairments and activity limitations[J].Stroke,2004,35(1):134-139.

[8]Flansbjer UB,Miller M,Downham D,et al.Progressive resistance training after stroke:effects on muscle strength,muscle tone.Gait performance and perceived participation[J].J Rehabil Med,2008,40(1):42-48.

[9]徐军.等速运动在康复评定与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 570-573.

[10]占飞,吴毅.等速肌肉测试和训练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9,21(1):49-51.

[11]周先珊,郭知学,沈良册,等.等速肌力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4):421-422.

[12]舒洪波,黄宇.等速肌力训练用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3):43-44.

[13]郭俊峰,沈顺姬,于广湖,等.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5):387-389.

(收稿2015-04-27)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9-0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