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记片的历史与人性
——评戏曲电影《梅兰芳》

2016-06-22侯丽俊

戏剧之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传记片梅兰芳

侯丽俊

(山西晋中学院 文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传记片的历史与人性
——评戏曲电影《梅兰芳》

侯丽俊

(山西晋中学院 文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摘 要】传记片作为电影艺术中的一种,有着鲜明的类型特点,它以历史为背景,以历史人物为原型,意图却不在于传达历史,而在于揭露历史中的人性。本文以戏曲电影《梅兰芳》为切入点,通过阐述电影传记片的特性与一般美学原则,分析片中塑造的梅兰芳这一艺术形象的矛盾性,进而探究影片中的历史与人性。

【关键词】传记片;戏曲电影;《梅兰芳》

电影艺术是一种综合性艺术,给人以高度的审美享受,其门类众多,纷繁复杂,传记片作为其中的一种,主要是指以历史上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为题材的一种影片,由于电影自身的虚构本性和娱乐性功能,使得传记片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可以合理虚构,增加艺术色彩。《梅兰芳》便是以历史人物梅兰芳的生平事迹为题材改编的传记片,影片讲述了梅兰芳从少年到晚年传奇的一生,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在混乱的时代下,真实的挣扎着的梅兰芳。

一、电影《梅兰芳》中“矛盾”的梅兰芳

影片一开始便是梅兰芳大伯的遗嘱,告诫梅兰芳戏子即便唱得再红,在人们眼中也是“下九流”,被无端戴上纸枷锁,梅兰芳大伯唱了一辈子戏,临终遗言便是希望梅兰芳不要再唱戏了,这也便预示了梅兰芳的尊严一生所要承受的践踏。

在电影中,被太后赏了黄马褂的十三燕对想要改戏的梅兰芳说“咱们戏子是下九流,改来改去被外边人说我们朝三暮四”,红透半边天的梅兰芳登门求见邱如白,邱母赶忙给周围的人辩解自己儿子认识的不是唱戏的梅兰芳。出生在戏子之家的梅兰芳并没有因此而自卑自怜,他把唱戏当作终生热爱和追求的事业,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炉,创造了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并把京剧带向世界,梅兰芳生在一个混乱又灰暗的时代,但是他出淤泥而不染,心性纯良,不谙世事,固守原则,决不妥协,他”质本洁”的个性与“下九流”的身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也讲述了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爱情,二人因同撑一把伞浪漫邂逅,又因一出《梅龙镇》暗生情愫。而爱情对于梅兰芳而言是奢侈的,他的原配福芝芳说“梅兰芳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的”,邱如石则用策划枪击案这样极端的方式,不允许孟小冬毁了梅兰芳身上的艺术源泉——心上的孤单,在其他人的眼中梅兰芳是属于艺术的,爱情这种东西会消磨掉他身上的神圣感,这是世人所不允许的,这段唯美的相知相恋最终只能以遗憾作结。

二、传记片《梅兰芳》中的历史与人性

电影《梅兰芳》梳理了梅兰芳从少年到中年的变化历程,也穿插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在对历史事件的还原中再次展现了一代名伶梅兰芳的爱国情怀,梅兰芳一直把发展戏剧艺术当作自身使命,在电影《梅兰芳》中,他说“我最害怕的事就是有一天不能唱戏……”然而国难当头,他却深明大义,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曾经受到日伪政权的要挟,要求他到长春演出,但他严词拒演,还编演了像《抗金兵》、《生死恨》等以古喻今、表现抗战精神的戏剧,先后在上海、天津、济南各大城市演出,宣传抗战精神。后上海沦陷,梅兰芳举家迁香港,香港被日军占领后梅兰芳便蓄须明志不再演出,日伪军再三纠缠,从香港到上海,梅兰芳同敌军智勇周旋,拒不演出,电影中也为观众展示了这一历史真实,塑造了一位决不事敌的爱国艺术家。

此外,在影片中有很多经典京剧唱段的展现,如《玉堂春》、《游龙戏凤》、《四郎探母》、《黛玉葬花》、《贵妃醉酒》等,向观众充分展示京剧表演艺术魅力同时,也把它与人物内心塑造及电影情节发展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电影中还搭建了不同时期的表演场景来渲染戏剧氛围,在影片开始部分,少年梅兰芳表演时的舞台和装饰都十分简陋,看他表演的人也只是普通的百姓。后来梅兰芳与十三燕斗戏胜利,舞台已经换成了吉祥大楼,华丽的舞台装饰和高地位的观演者,都标志着梅兰芳时代的到来。

如上所述,电影中还原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社会生活,从中也让观众看到一代英雄艺术家梅兰芳的人生轨迹,但是传记片不同于历史传记,它不重溯历史,它重在从历史中反映人性,在影片中展现了艺术家的高尚情怀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灰暗时代对人性尊严的压抑和扼杀。

三、结语

梅兰芳一生坎坷与荣光并存,电影传记片《梅兰芳》更重视讲故事,将梅兰芳追求艺术的一生作为叙述的主线,着力于探索梅兰芳的内心世界。影片并没有刻意塑造一个完美的艺术家、民族英雄式的梅兰芳,反而着力表现梅兰芳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在人生的重要节点所做的选择,以及他一生中时时刻刻伴随的无奈与孤独,他并没有因为艰难而放弃使命,穷尽一生去探索艺术更高的境界,影片所塑造的“走下神坛”的梅兰芳更让观众动容。或许这就是传记片之于历史史实的不同,观影者从史实中看见真相,从传记片中看见现实的残酷、人生的无奈以及人性永恒的坚守。

参考文献:

[1]陈捷.传记片中的历史、人性与真实问题——兼谈电影《吴清源》与《梅兰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1).

[2]徐阳,张翠翠.浅析电影《梅兰芳》中的悲剧因素[J].安徽文学,2009(9).

[3]王晓东.保持那份孤独感——电影《梅兰芳》赏析[J].文艺评论,2012(4).

[4]闻静.烟火红尘的情衷与孤独——电影《梅兰芳》评析[J].电影评介,2010(1).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35-01

作者简介:

侯丽俊(1980-),女,汉族,山西介休人,硕士,山

猜你喜欢

传记片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日神和酒神结合下的类型探索
熊佛西对梅兰芳的纯艺术批评与梅兰芳的隔空回应
细微见知著,守正出新章——评《梅兰芳·当年梅郎》
情怀永不褪色
热爱照亮生命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关于电影《戈雅传》的两点思考
不一样的人物谱系
——简论台湾传记片的创作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