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2016-06-21徐汉云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徐汉云

(江西省儿童医院内7科,南昌 330006)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徐汉云

(江西省儿童医院内7科,南昌 330006)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观察记录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热程度、热程、咳嗽类型),并进行C-反应蛋白(CRP)、补体C3、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测定及胸部X线片检查;采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方程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咳声连续,不规则的高热,热程1~7 d。胸部X线检查以小斑点状模糊影为主;实验室检查中以CK-MB升高为主要表现,容易引起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年龄、季节、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和流行接触史是导致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发病时间在秋冬季节、出现不规则高热、且阵发性连声咳、免疫力低下并满足支原体流行期接触史的患儿,应高度怀疑感染肺炎支原体,应做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肺炎支原体感染作为小儿感染性呼吸道疾患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1]。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发病率(15%~30%)逐年提高,而且极易引起患儿的其他并发症,如脑膜炎、咽炎、心肌炎等,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2]。因此,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感染相关的因素,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疗意义重大。本研究选取 2013 年7月至2015年2月,就诊于江西省儿童医院的感染肺炎支原体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择在本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4.71±2.38)岁;病程1~15d,平均(5.47±2.91)d。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咳嗽以阵咳、干咳多见,肺部啰音不明显。其中并发抽搐17例,头痛34例,腹泻40例。所有患儿均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三大常规,胸部X线片检查,补体C3、C-反应蛋白(CRP)及心肌酶谱测定等。

1.2研究方法

观察记录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包含发热程度、热程、咳嗽类型,并进行CRP、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测定及胸部X线片检查。分析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热程、居住环境、流行接触史、抗生素应用的时间等因素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补体C3值的测定应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由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提供,ELISA试剂购自天津市一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咳声连续,不规则的高热,热程1~7d。胸部X线检查以小斑点状模糊影为主;实验室检查以CK-MB升高为主要表现见表1。

2.2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

对可能引起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季节、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和流行接触史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2。

表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 n=100

表2 影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 n=100

3讨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之一,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均能生长,它生存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很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病机制为其末端特殊结构黏附上皮细胞表面,破坏支气管黏膜层,影响绒毛运动,使B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但由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的症状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3],易出现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引起其他病原菌合并感染,最终使患儿病情加重。因此,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分析其危险因素至关重要,可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儿肺炎支原体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咳声连续,不规则的高热,热程为1~7d;胸部X线片检查示斑点状模糊影为主;实验室检查以CK-MB升高为主要表现,容易引起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经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抗生素应用时间、季节、年龄、低补体状态和流行接触史,这与文献[4]结果基本一致。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发病,这可能是肺炎支原体耐冰冻,故易在秋冬季节发

病。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患儿,因此低补体状态为其危险因素。小儿肺炎支原体患儿主要集中在5~8岁,可能与婴幼儿初次感染较多,但多为隐性感染有关。有研究[5]表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支原体流行期间是平时的 3~4 倍,应引起注意;从抗生素应用时间上看,抗生素应用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这主要是因长期使用抗生素使机体产生一定抗体,造成脏器功能和系统的免疫损伤,从而加重患儿感染,降低患儿免疫力。

综上所述,对于发病时间在秋冬季节、出现不规则高热、且咳声阵发连续、免疫力低下并满足支原体流行期接触史的患儿应高度怀疑感染肺炎支原体,应做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明伟.62 例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高危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2(6):1022-1023.

[2]庄帝钱,赵芳,李耀武,等.小儿支原体肺炎 162 例肺部后遗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3,18(4):446-447.

[3]李文松,韩玲芝,李玉洋,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53-55.

[4]吴栩,叶峰,冯金燕.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8):20-22.

[5]吴立文,叶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136 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3):58-60.

(责任编辑:周丽萍)

收稿日期:2015-07-27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194(2016)02-0048-02

DOI:10.13764/j.cnki.lcsy.2016.02.020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