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换位思考

2016-06-21穆冰玉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换位思考交互设计数字媒体

穆冰玉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换位思考

穆冰玉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在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中,通过对用户目标以及产品设计的循环等问题的研究分析,总结了交互设计的重要思路和方法,提升产品的融合性,有效消除用户对产品的使用障碍和不便。使设计者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或手段,融会贯通,提升设计理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换位思考中不断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关键词数字媒体;交互设计;换位思考

当前,媒体融合已经从形式上“合”的阶段转入全方位“融”的时代。媒体整合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如何将在“合”的过程中体现出“融”的意义,要改变原有电子媒介、纸质媒体的听读等思维和使用习惯,从传统媒体的被动接收到数字媒体的互动参与,需要在设计方面换位思考,实现目标、任务和行为的设计三要素的有机融合。交互设计是为了解决产品的可用性、易用性问题,让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感觉更加方便,容易,有效完成任务,达成预期目标,交互设计要致力于消除阻碍用户使用困难。

1 用户的目标设计

做一个产品应该为一个特定的用户群服务,帮助这个用户群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比如,做个小轿车,为的是那些想要出行的人群,帮他们更高效的到达目的地。

这种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主要是让用户使用起来方便有效,而不是盲目的根据每一个用户的意见做出很多项的功能设计。假若每个设计者完全都是按照用户意见而设置,那么可能会出现仅符合某一个用户的使用习惯,却忽视了对用户的引导设计。

1.1用户目标多大的问题

用户目标应该多大才合适,设计者如果是做一辆汽车,可以把目标设定为:“帮助所有要出行的人,帮他们高效的到达目的地。”也可以设定为:“帮助那些大城市的年轻的上班族,帮他们高效的上下班。”显然第二个目标针对的人群更窄,目标也更小。那么,当构思一个产品时,这个目标设定应该是更大或是更小,多大才是合适。依据传统行业的经验,譬如做通用的、大众的产品市场更大。那么应该是在研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做到大而全。但对于数字产品要做大会遇到用户接受能力的有限问题。可见,数字产品设计很奇妙,自然界“越大越有利”的原则,这个看似通行的道理,却容易出现问题。

1.2用户接受能力的问题

用户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学习能力有限,不是所有人都很熟悉电脑、软件。使用情景有局限,比如,走在路上,站在地铁里,坐在马桶上等。用户的视力有限,屏幕会显得不够大。用户的诉求有限,即使一个产品功能是十分全、十分强大的,但并不见得每一位用户都需要用。要学会用一个产品是有学习成本的,这个产品如果能帮人们做特重要的事情,那人们才愿意增加付出的学习成本。如果往更大的用户目标上努力行不通,那就得往反方向更小的用户目标上考虑,要善于换位思考。

1.3用户目标最小的问题

小到还足够有价值的用户目标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判断标准是有价值。用户群不能小到没有价值,帮用户完成目标也不能小到没有价值。那么,多少个用户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用户目标是不是足够有价值的?不同的人回答是不同的。用户可能会因为悦目而有兴趣尝试使用,但是使用的体验如果不好,他一样会离开。因此,用户目标最小的衡量标准必须有价值才可以设计。

2 用户逻辑思维的问题

交互设计者必须考虑到用户思维的问题,譬如,汽车转向灯,左闪,表示:我要往左转。司机在人行道前停下车,在车中对外面的行人打手势,表示:请您先走。电梯,下箭头灯亮起,表示:我在往下走;等电梯的人按上箭头按钮,表示:我要上楼去。环卫车停住路边洒水,背后的LED指示牌显示左箭头,表示:请你们从左边绕着走。公交车背后的LED指示牌,左箭头,表示:我要往左转。所有的这些指示有什么规律?可用图1所示两个人在交流中,左边设计者可以表达两种信息:1)描述自己:“我正在、想要做……”。2)指引对方:“我希望你……”再如:“我要出去买东西。”“我希望你和我一起去。”右边这个人也是一样。如果左侧换成产品,假如是一部电梯,电梯表达了两个信息:1)描述自己:我在往下走。2)指引对方:我希望您告诉我,你要上楼或者下楼。等电梯的用户原本可以表达两个信息:1)描述自己:我要上楼。2)指引对方:我希望你过来。因为电梯是给用户服务的,处于照顾用户的设计,所以只请用户直接表达的按键设计,让电梯按用户指令运作就行。

图1 产品与用户的交流模型

如图1所示,左侧变成了产品,左右就不再是完全一样的了,产品会更为用户着想。整个交流都是关于这个产品范畴内的。这个模型左侧的产品,表达了自己的状态,也提供了用户可做的操作。这正好对应关于“按钮是表状态还是表操作”的结论。因为是在产品范畴内的交流,用户正在抽烟,当然不需要告诉产品,所以用户原本的“我正在、想要做”更多变成了告诉产品“我想要做”。我想要上楼去,我想要上传照片。产品出现在用户面前,用户也可能会直接想到“我希望你”好的产品发出的“我希望您告诉我”应该正好能覆盖到用户的“我想要+我希望你”。如果没覆盖全,用户想要的产品没提供,这产品就不够完善、不够体贴。如果产品提供了过多的指引,超出的那些就成了干扰,甚至是产品自身的企图,比如希望您了解一下公司另外一款产品。

3 产品设计的循环问题

一个产品最为健康的机制应该是:同时存在大循环和小循环。用户每次来使用产品,都可以得到某些收益。用户的一次次使用行为又能为产品大环境提供贡献。小循环,用户如果是来索取内容,找到了内容这本身就是收益;如果是来贡献内容的,也可以有很多形式的收益:被别人的赞,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帮助了别人而产生的快乐。这些收益应该能足够强,让用户觉得这回使用很值得,下次还会来用。大循环,用户一次次的使用,产生的内容、用户行为的数据应该能够积累,使得整个产品越来越有价值了。

3.1大循环易得,小循环难求

即使是一对一的医患平台,诊疗过程并不公开,看似封闭,但也总能有积累,这位大夫有过多少次诊断,满意度是多少,在同类医生中排名第几。大循环是自然而然的,想不积累都难。小循环是比较难的。用户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旅游经历写成攻略发出来?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装修经验分享出来?为什么要冒着出交通事故的风险报告当前路上有拥堵?小循环的难是因为要挖掘到人最本质的诉求。经济利益的回报?社会认同?或许我们应该从马斯洛的五层金字塔里去寻找一些线索。

3.2从小循环开始

构建一个产品时,如果是先着眼于大循环,到小循环那里遇到了问题,整个产品可能就走不通。交通报告就是个典型,先是构想好了大循环:加工用户上报的数据,为后来的用户提供参考。但小循环并不见得是有驱动力的,用户可能并没太大动力来提交报告或是点赞。

如果是从小循环入手或许是更靠谱的思路。先着眼于促成一组问答的实现,问者要得到答案,答者知道自己的作答帮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小循环机制健康有力。一组组这样的小循环又能为以后类似的发问提供参考,大循环自然也就有了。

总之,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换位思考总能让你有所改进,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解决设计中遇到的诸多难题。

参考文献

[1]于歌.产品设计中的交互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郭继朋.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交互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3.

[3]莫伟平.人机交互界面研发中的用户体验设计探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5(18).

[4]朱小银.试论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5(1).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0-0115-02

作者简介:穆冰玉,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换位思考交互设计数字媒体
化学课堂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探究
换位——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换位思考”,日本不会投桃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