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6-18张玉芬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好奇心氛围

张玉芬

【摘 要】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想火花闪现。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创新意识、创新素质,才能具有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能力;好奇心;求异思维;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95-02

21世纪是国力竞争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时代,是国家、民族最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时代,因此,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想火花闪现,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

一、激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常常会促使创造意识的萌发。无数事例证明: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往往都是从好奇开始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并鼓励他们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笔者用故事导入:暑假里,李明同学想和爸爸、妈妈同去科技馆,可从7月1日起李明的妈妈每5天休息4天,爸爸每7天休息1天,等爸爸、妈妈都休息时,全家人才能同去科技馆,那么最早要到几月几日全家人才能同去科技馆?同学们听了纷纷讨论,有的百思不解,有的直接用数一数的方法回答:“到8月4日全家才能一起去。”笔者又问:“你能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吗?”同学们连连摇头。笔者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解决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希望大家和老师一起共同研究解答这个问题。”这样导入让每个学生都处于好奇、探索和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优化练习设计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课堂上教师设计的练习题要突出重点,把握好量与质的关系,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此外,练习的设计还要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旧导新,发挥知识整体结构在学生认知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所学知识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一本故事书共有120页,小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0%,学生们提出了:①第一天看了多少页?②第二天看了多少页?③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多少页?④第一天看的页数是第二天的几分之几?⑤两天共看了多少页?提出问题后列出相应的算式。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改编:有一本故事书,小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0%,60页,全书共有多少页?让学生各自提出不同的条件,进行对比、讨论、研究条件和解题方法,通过这样依照条件联系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训练学生多方位、多渠道实现一题多解、一题多练,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鼓励质疑问难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积极发动学生投入对问题的共同讨论之中,要为学生提供思考、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学习了“角的认识”后,老师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板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这张纸板剪去一个角后还有几个角?”这时学生纷纷讨论,有的说有3个角,有的说有4个角,还有的说有5个角,这时老师不肯定他们的答案,而是让学生每人拿出一个正方形的纸动手剪一剪,最后得出结论:①一个角的顶点也不经过剪去一个角后剩下5个角;②只经过一个角顶点剪去一个角后剩下4个角;③经过两个对角顶点剪去一个角剩下3个角。紧接着又问:“如果一张课桌去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很快给出了3种答案。这样改变了用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一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提出新的设想,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阔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营造合作氛围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生活与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合作学习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在讨论不同方法优缺点的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明晰,能多角度、多侧面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起到重要作用。例如,笔者教学“倍的认识”时,在课堂小结环节中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是怎样认识倍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笔者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笔者说:“同学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回答:“我是通过比较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关系认识倍的。”还有的回答说:“我是通过比较红蝴蝶和蓝蝴蝶的数量关系认识倍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组交流合作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编辑:张 婕)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好奇心氛围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谈如何做设计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