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段学生书写习惯培养摭谈

2016-06-18王红莲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书写习惯培养学生

王红莲

【摘 要】认真写好汉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文章基于对学情的调查,论述了借助“品析、示范、练写、评价”等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可行性。

【关键词】学生;低学段;书写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93-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对小学低年段写字教学的要求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低年段是写字的起步阶段,按照《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调查

为了促进低年段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笔者对学生的书写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90份,收回375份,有效问卷370份,有效率94.9%。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76.9%,家长占15.4%,教师占7.7%。

2. 问卷主要内容

问卷从以下5个维度展开,具体要求是——

书写姿势:坐姿端正,头正、肩平、身直、足安,眼睛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身体离桌子一拳头;握笔姿势正确。

书写规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布局合理。

书写正确: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不写错别字。

书写速度:一年级每分钟8个左右,二年级每分钟12个左右。

书写工整:书写工整,不涂改,页面清洁,行文成行美观大方。

3. 回收信息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低年段学生的书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写字姿势,仅有55.4%的学生书写姿势正确,44.6%的学生不能长时间坚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一年级坚持10分钟左右,二年级坚持15~20分钟),教师、家长一提醒就坐正,不提醒就坐歪了,这也是导致学生患近视日益增多的原因之一;二是书写规则方面,8%的学生在入学前就会写一些简单的字,但没有按照笔顺规则书写,写字时笔顺颠倒,已经成了习惯;三是学生受观察能力和识字量制约,31.3%的学生对于形近字、同音字的字形常常“多笔少画”或者写错别字;四是16.4%的学生写字速度慢,不能达到一年级每分钟8个左右,二年级每分钟12个左右的要求,其中2.5%的学生书写特别慢;五是24.8%的学生书写不整洁,喜欢反复涂改,有的单个字写得很好,但成文不工整,3.3%的学生作业本脏乱。

综上所述,影响学生书写的因素主要有学生身体发育水平,上小学前不良的书写习惯,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书写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学生观察力、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

二、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调查分析,怎样培养低年段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改善和强化写字教学。

1. 品析

先品汉字形体美。《标准》要求,低年段学生“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汉字的美主要体现在整体形状和结构特点上。字型的分析旨在增强整体意识,有利于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是写好字的关键。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而言,帮助学生在认识汉字的基础上了解汉字、敬畏汉字,从而产生写好字的需求。例如,“泉”字要写得上小下大,上收下舒展;“水”字的竖钩要写得有精神,两边的撇和捺要像公主的蓬蓬裙一样张开,这样就突出了“泉”字的美。再如“竹”字,甲骨文的“竹”具有“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的美感:“撇”和“横”像竹叶,“竖”和“竖钩”像笔直的竹竿。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就能点亮学生的眼睛,让他们感受到汉字的美。

再品汉字意蕴美。教师应充分利用汉字的社会功能,引导学生感受汉字蕴含的传统文化之美。例如,教学“领”字,左边的“令”第二笔捺变成点,右边的“页”横变短,两个字互相让一让,写在田字格里才好看,这充分体现了一种谦让。又如,“仁”字右边一长一短的两横表示相同的事物,意思是人都是一样的,人人都应平等对人,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

2. 示范

各种结构的汉字都有规律可循,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引导学生赏析汉字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板演、示范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写字要领。在传统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练习笔画,存在着反复练习的倾向,例如,要求学生整篇练习“横”“竖”……这一做法的误区是淡化了对笔的掌控和对运笔过程的感悟。教师的示范一般在讲解了新字后,呈现书写的全过程,做到运笔得当、笔顺正确,结构得当,布局合理,真正能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示范应注重基本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如写“桥”字,撇的写法,平撇要写得像横,写竖撇要先竖后撇,中撇介于二者之间。捺的写法更有讲究,教师要将“捺”画一波三折的笔法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桥”的斜捺下笔较轻,行笔向右下由轻到重,出捺脚是关键动作,需重重按笔,然后向右由重到轻收笔。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师所写的范字,让其感悟书写的要领,使示范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笔顺是低年段教学的难点,教师示范时要边写边强调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从里至外,先中间后两边等。有少数汉字的笔顺比较特殊,教师要重点指导,如“皮”字的笔顺是横钩、竖撇、竖、横撇、捺。

3. 练写

唐穆宗问柳公权书法如何用笔,柳公权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端正,是低年段写字的基础要求。正笔首先正心,所谓“字如其人”。小小汉字的书写融入了个人的情操和品行,写字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审美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品格,更要让学生产生“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需求。比如“孝”字,用多媒体演示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的演变, ,学生观察到一个小孩背上背着老人,从中领悟到百善孝为先。这就是汉字承载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例证。

练字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坐姿端正,不偏不倚,身姿挺拔,端坐如钟,写出来的字才会整齐匀称。具体要求是:头正、肩平、身直、足安,以及“三个一”的要求:眼睛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身体离桌子一拳头。握笔姿势也很重要,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拇指食指握成圆,中指抵在笔杆边,无名小指紧相连,拳心要空腕用劲。

低年段学生写字,要求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到位,写字个数不宜过多,一般重复书写不超过3个。学生在书写时往往看一笔写一笔,导致布局不合理,写字速度慢,多笔少画。应教会学生善于观察,“意在笔先、然后作字”。比如“茶”字,学生容易写错。用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书写:上面是“二十”,中间是“八”,下面是“八十”,合起来是108,108岁正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茶寿”。

总之,要眼到、心到、手到,才能把字写正确、工整,在熟悉单个汉字书写的基础上,安排行文成行的练习,训练学生写字的速度。

4. 评价

充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每一次练字的过程,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除了学生之间互评外,教师可运用实物投影,让全班学生参与评价;家长和各科教师也是评价的主体,要求学生不仅在书法课堂上认真练字,各科作业书写也要认认真真,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科任教师评价作业,不仅要判断对错,也要评价书写质量;结合学校书法社团开展写字竞赛,一月一评比,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形成人人练好字的氛围。当然,在教学中,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能更全面反应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写字水平。

俗话说:“拳要打,字要练。”《尚书·太甲上》曰:“习与性成。”写好字需要恒久坚持,循序渐进。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好字自然妙手天成。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书写习惯培养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笔来不负墨
学生写话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