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多元化探析

2016-06-18韦晓莉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多元化小学语文

韦晓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也日益多元化,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从语文教学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49-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语文课堂评价单一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存在消极影响,不利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新课改要求多维度观察、评价、赏识学生,发掘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要重视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证明,评价主体、内容、方法的多元化,可以帮助学生重塑自我,重树自信,促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实现有效发展。

一、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是相对于评价客体而言的,语文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此范畴而言,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外,还可以包括专职的评价机构、教育决策机构、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学生群体和个体以及学校内外的其他有关人员。各种评价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教学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而力争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优点在于避免评价结果片面化、绝对化,保证评价的公正、客观,提高教学评价的实效性。同时,还可以通过评价实现对教学的总结、反思、调整,以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其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在一位学生回答后,就可以要求其他学生就其回答进行评价——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对在哪里,好在何处?如果是你,该如何回答?由此,通过相互比较,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此外,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开展互评或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进行自评。通过如此多元、立体、全方位的教学评价,教师就可以有效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比如,在“苏教版”语文第六册《郑人买履》的教学中,就可以设计“改写构思寓言故事,写出构思框架”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从两个角度中选择一个进行构思:①虚构一则郑人的新故事,揭示一个新的寓意;②虚构一则其他人物的故事,以告诫大家做事不应墨守成规。小组讨论后,再要求每个组选出一位学生的寓言构思,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加以完善。为了让学生“有范可循”,教师还可以依据之前了解的学生构思中存在的问题,从寓言故事涉及的情节、形象、包含的寓意这3个角度进行评价,同时出示评价的标准:合理想象,构思新奇;情节完整,合情合理;寓言内容符合寓意。接着,小组再根据教师提出的评价标准,推荐本组最优秀的寓言作品。在推选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评价主体的一分子,学生之间、学习小组之间多维、立体、互动的评价过程,就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探究者、发现者。

实践证明,通过这一立体、互动的评价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思辨能力和积极的价值观。这样的评价标准源于教学实践,又回归课堂教学,不但有效发挥了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还有利于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监控与指导,帮助学生接纳和认可对自己的评价,促使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语文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智商,轻情商,轻学习态度、习惯培养。笔者认为,就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而言,教师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对其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的全面性评价。全面评价的具体范围应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项目,不是单从某一方面、某一角度进行片面评价,而应是多维度取向,涵盖语言技能的方方面面。上述评价内容,有的属于认知领域,有的则属于非认知领域。

从评价的价值取向角度来看,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维度进行,不能局限于对认知领域的目标进行评价,还要对非认知领域的目标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既要对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行描述和判断,又要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及其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既要看他们的学习结果,也要对此结果产生的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既要看到学生在知识掌握、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发展,也要看到他们的兴趣、情感、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例如,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不仅要重视习作是否表达了某种真情实感,内容的表达是否富有创意,还要重视写作材料的预备过程:发掘了哪些材料,是如何发掘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发展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就学生个体而言,其“全面发展”并不能与“全优发展”画等号,而应该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在全面发展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实现个性、爱好与特长的发展。多元智能研究成果表明,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特殊的价值。即使是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存在差异:有的议论文见长,有的记叙文见长;有的擅长描写,有的擅长抒情。如果对全体学生都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就不利于找准学生优点。所以,教师在确定评价内容时,应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做最好的自己,有效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教学评价方法多元化

教学评价主体及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是落实评价主体多元化,实施评价内容多元化,达成正确评价目标的前提与保证。只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才能对语文教学做出全面、公正、客观、科学、准确的评判,才能避免评价结果的主观、片面与偏颇。因此,要运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视角、多侧面地全面了解评价对象。

首先,应正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通过多层评价,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笔者认为,在评价标准上既要有以课程目标为系数的统一标准,又应有以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为系数的个人标准,要实现二者结合、互补互成。

其次,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直接、快捷的口头评价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传输提供了高效途径,它与具有深刻、长效特点的书面评价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要知道,每一种评价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有其不足之处,在运用时要综合考虑评价的内容、对象,加以选择运用。

总之,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恰到好处的教学评价是学生奋发上进的助推器,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催化剂。语文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评价理论与经验,不断探索合适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模式,构建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有效的评价方法,提高教学评价对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玉枝.小学语文课程形成性评价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2,(5).

[2] 刘瑞芳,陈亚红,陈芽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学习形成性评价研究[J].速读(中旬),2015,(4).

[3] 强晓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初探[J].语文学刊,2014,(14).

[4] 解自斌.谨防课堂评价中的“温柔陷阱”——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8,(1).

(编辑:朱泽玲)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多元化小学语文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