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教材图像系统比较研究

2016-06-18韩书倩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比较

韩书倩

【摘 要】教材的图像系统是指教材图表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是衡量教材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教材文字叙述的补充,是具体形象化的教材,是中学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地表形态的塑造”为例,对中美地理教材中的图表进行了整理,发现美国地理教材在知识容量、知识表述、图文配合等方面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并对我国的中学地理教材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美教材;图像系统;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27-03

教材的图像系统是指教材图表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是衡量教材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教材文字叙述的补充,是具体形象化的教材。它与教材文字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是中学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像系统载负的信息量大,比文字叙述更简洁、鲜明生动、具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教材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理解教材的知识要点;图像形象鲜明,具有极高的刺激强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无意识记忆;图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除此以外,图像也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图像系统分类比较

综合各类研究,可以发现地理图像系统分类虽然繁多,但不外乎6种类型——地图、地理示意图、人文景观图、自然景观图、统计图表、漫画等。本文对中美地理教材中的图表按上述分类进行了整理,结果如表1。

1. 中美教材图像选取的相同点

由上表可以发现,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课,中美教材都主要选用了地理示意图来配合课文对内力作用的说明。地理示意图用简明的图像或直观的图形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发展演变规律。两版教材中的地理示意图主要集中表现在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原理图、概念图、关联图、示例图上大量使用,不但能够以图代文,起到文字表述无法达到的效果,而且与其他类型图表相比,更能够起到突出重点并且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内容的作用。

此外,两版教材对地理统计图表的使用也比较少。地理统计图表反映地理事物的优点在于不但明确具体、科学性强,而且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读图,总结、发现地理信息,学生较容易从统计图表中得出所需信息,从中抓住图中各要素的联系,并分析其蕴含的规律,进而让学生试着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两版教材中少量的统计图表只是使用于综合实践栏和课后习题中,在正文中使用就更为少见。

2. 中美教材图像选取的不同点

由上表可以发现,中国教材使用的自然景观图明显多于美国教材。自然景观图是运用自然景观图片来反应所学地区的自然特征。大量使用自然景观图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上文字生硬表述的地理现象有更直观的感受,便于理解知识点。

相比中国教材,美国教材对于地图的使用频率明显更高。地图作为地理科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课程的重要表达工具之一,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能力、使用地图能力方面,是其他课程图表不可代替的。在讲解消亡边界时,美国教材有意识地指引学生查看配套的非洲地形图,在图上找出自红海向南延伸至尼亚萨湖的东非大裂谷。这种配合地图使用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快速读图能力。

二、图像呈现方式的比较——以“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为例

从分类、数量进行图表系统的比较仅仅是最表层的,中美地理教材图表系统在呈现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 图表负载的信息密度比较分析

美国地理教材单幅图表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给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带来困难。而中国地理教材很注重图表的信息量控制,为了避免单幅图像信息量过大的问题,很多图像采用了组图的方式,既避免了不同图像信息之间的相互干扰,淡化信息密度大的感觉,同时也增强了图像的表现力和亲和力。

2. 图表说明的比较分析

两版地理教材中除了图像本身的信息量有区别外,在图像说明这一点上,两者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中国教材的图像一般没有图像说明,有时以简单的一句话来代替图名。而美国教材的图像恰好相反,没有图名,但每一张图表都有几十个字的简单说明,对图中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作简单的介绍,方便学生理解图像表意。另外,美国教材的图像说明中注有图像中地理事物的来源信息,很多时候是指出了该地理事物所在地的地名,表明了其图表资料来源的严谨性,这样的图片更有说服力,也体现了科学性与生活性的良好融合。

3. 以“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为例比较图像的呈现

从图1中可以比较出,中国教材中的“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更加简略,在板块划分上只是粗略地将全球分为6大板块,并且不同的板块区域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不同板块边界也采用了不同类型的线段表示。整幅图像只涵盖有板块和板块边界这两类信息,学生可以轻松、明确地获取所需要的地理知识。

而美国教材中的“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涵盖了丰富的信息,将全球细化为16个板块,除了学生熟知的六大板块,还细化了如伊朗板块、菲律宾板块、科科斯板块、加勒比板块等区域性的小板块。这样的划分更加科学严谨,虽然给学生在读图上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其包含的丰富信息使得全图更具有可读性和研究性。

美国教材在示意图旁还配有适当的问题以供学生解答。这种设计使得学生能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角色。一方面,通过强调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生成问题,将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图像的表现力方面,中国教材采用多种配色,图像鲜亮艳丽,在板块交界处采用箭头表示板块间的碰撞或分离;美国教材则色彩单一,简洁清爽,在板块内部采用多组箭头表示板块整体的运动趋势。

三、美国地理教材图像系统的独特之处

美国地理教材图像系统的最大特色就是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空间定位,即在现有图像系统的基础上,无论是示意图或者是景观图,在主题图旁边一定是叠加一幅表示其地理位置的全球定位图。通过这种组合图表方式,既充分表示了该区域地理事物确切的地理位置、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相邻关系,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空间定位技能,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表达。

通过前文的比较可以发现,中美中学地理教材在图像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这些差异究其原因是中美两国对于地理学科的定位不同。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地理学科在中学长期被视为一门“副科”不受重视,无论是学时安排还是教材编撰,都力求以最少的课时、最简洁的课文来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然而,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地理又面临着考试分数的硬性要求。因此,导致了简洁的课文、少量的课时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地理教材存在着知识容量不够、图文配合生硬等诸多问题。而在美国,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应用型学科,地理知识的学习非常强调由近及远,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教学。因此,美国地理教材在知识容量、知识表述、图文配合等方面有着许多中国地理教材可以借鉴的地方。

通过对中美两国地理教材的比较,笔者就中国中学地理教材建设提出以下建议:①在图像的选取上,适当增加地图的使用频率,增强图文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配套的地图,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快速读图能力;②图像使用上,多采用组图的方式,避免不同图像信息之间的相互干扰和淡化信息密度大的感觉,增强图像的表现力和亲和力;③增加定位图的使用。在现有图像系统的基础上,无论是示意图或者是景观图,在主题图旁边一定是叠加一幅表示其地理位置的全球定位图。通过这种组合图表方式,既充分表示了该区域地理事物确切的地理位置、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相邻关系,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空间定位技能,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表达。

中国地理学科教育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由传统教育对地理知识掌握的重视向发展学生地理智能和地理技巧方面进行转化。中国地理教材也必然将会经历一场影响深刻的变革,相信博采百家之长的中国中学地理教材会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培养更全面的人才。

(编辑:赵 悦)

猜你喜欢

比较
中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比较
从小说到电影
吴昌硕和黄牧甫篆刻艺术比较
村上春树《1Q84》与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比较研究
孔子与荀子文质观比较
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比较研究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