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2016-06-18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农村中学学生管理

【摘 要】为了应对生源不断减少的问题,提高办学效率,近年来合并的农村中学较多。文章以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思源实验学校的合并过程为例,探讨了农村中学合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中学;合并初中;学生管理;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3-3-0442)的科研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23-04

一、问题的提出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思源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由原施岗中学、余集中学、金台中学、武湖中学和毛集中学合并而成,是一所农村合并初中,教师源于原5所学校,学生源于原服务区自然行政村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由于原校办学思想、校园文化、内部管理、队伍建设、校风、学风等各不相同,学校合并后产生了诸多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现实问题。调查农村初中合并存在的现实问题,获取其学生管理现状的原始资料,探索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管理机制和策略,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管理人员和学生共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校申请了《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出发,把加强学生的科学化、人性化管理,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针对性强,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该课题于2013年被武汉教育学会立项为“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至今研究已经进行3年。

二、核心概念界定

1. 农村合并初中

农村合并初中是指教育主管部门为了适应地方区域快速发展,对在计划生育国策推行和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出现的规模不够、资源大量闲置的农村初中进行合理布局、优化整合、拆迁合并而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初级中学。

2. 学生管理

学校管理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和控制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的总称,是学校管理者按照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教育标准,组织和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

3. 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

在以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人员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家长、教师及社会人士,采用观察、问卷、走访方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获取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现状的原始资料,开展深入研究,所形成的学生管理机制和策略。这些机制和策略,利于促进学校管理人员和学生共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

三、研究设计过程

1. 研究对象

本地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人员和七、八、九年级学生。

2. 研究思路

通过调查研究,获取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现状的原始资料,并有针对性地探索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机制和策略,依据有关的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理论,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合并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研究和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3. 研究内容

具体研究内容为以下方面:①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现状调查研究;②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机制研究;③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内容研究;④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策略研究。

4. 研究方法

具体研究方法为以下方面:①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CNKI期刊,参考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各学科理论著作,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收集国内外有关学生管理的理论文献,分析国内外学生管理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基本思路;②调查研究法:以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人员和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学生、家长、教师及社会人士中采用观察、调查、走访的方式进行调查,获取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现状的原始资料。将收集到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后,采用SPSSl5.0统计软件包,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③个案研究法:对部分学生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跟踪式的个案分析研究;④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探索,总结经验,针对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现状,探索解决问题的机制和策略。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自2013年3月课题被批准立项起,我校成立了课题组,分头开展研究工作。从发放调查问卷入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发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1. 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新洲区农村合并学校的初一、初二和初三在校寄宿学生、家长、教师及社会人士。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一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4500份,实际回收了4475份,其中有效问卷4412份,回收率为99.4%,有效率为98.04%;家长调查问卷850份,实际回收了842份,其中有效问卷819份,回收率为99.1%,有效率为96.4%;教师调查问卷735份,实际回收了733份,其中有效问卷725份,回收率为99.7%,有效率为98.6%;社会人士调查问卷650份,实际回收了640份,其中有效问卷637份,回收率为98.5%,有效率为98%。具体情况见表1~4。

2. 调查结果

(1)学生管理层面。学校合并后,统一的办学思想、校园文化、管理制度、队伍建设制度尚未形成;校委班子成员对来自各校生源、师源以及原有的工作思路和方式需要时间研究,并设法使其融合,形成合力;学校管理人员管理思路不一致,来自不同行政区域内的师生对学生管理的认知度不同,很多工作无法开展;大多数学生离家较远,必须采取寄宿的方式,离开了家庭教育的辅助,给学生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农村现状使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加,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学生层面。

第一,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农村合并初中学生存在如下心理问题:①孤僻、抑郁心理。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抗挫能力较差。在学习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导致每一次考试,学生心理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考不好,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②对抗、逃避心理。人际关系不协调,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庭——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③嫉妒心理。嫉妒在中学生中相当普遍,尤其在女学生中更是如此。当某些学生因表现好、成绩好,得到老师表扬或尊重时,少数学生则会产生嫉妒心理,常常因嫉妒而产生敌意。

第二,思想和行为问题。调查数据显示:约50%左右的农村合并初中学生在班级中有攀比的现象,学生之间互相比吃喝,比穿着,比家庭条件的比例非常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爱攀比,金钱成为做任何事情的主要驱动力。传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正逐渐被这种金钱和物质利益至上的观点所代替。但是在对待父母生日时,有60%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约30%的学生对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态度不够好,一旦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不能满足要求,他们便以各种方式“反抗”,敌对情绪很严重,道德意志薄弱。据调查,少数留守学生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喜欢打闹甚至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少数留守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常出入网吧、游戏厅,有的还因花钱无节制而欠债,容易受不法分子的教唆而出现偷盗抢劫等违法行为。学生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爱撒谎、骂人、乱花钱、迷恋网络游戏、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乏信任和感恩之心,做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些现象发生概率也随之增高。主要发生在八、九年级阶段,群体性违规行为也较多。

第三,学业达成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80%的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学习方法不恰当,没办法在较短时间内集中精神读书;遇到不懂的知识不想设法弄懂它,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缺乏学习兴趣,没办法找到读书的兴趣点所在,变成“为读书而读书”的现象;学习自主性较差,56%的学生在别人没有督促的情况下极少主动地预习。大多数(84%)的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并且没有正确制定课前预习计划。表现在:79%的学生没有制定预习计划,明确预习任务和重点;71%的学生没能初步预习书后的习题,尝试完成书上的部分例题和练习题;77%的学生没有做到通过多种途径主动收集课外学习资料,整合学习资源;最后,74%的学生对预习中发现的学习缺陷没能及时弥补并确定听课重点。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比较低。主要表现在:约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上课前未能从知识上、物质上及心理上做好准备,按时进入上课状态;只有39%的学生能做到专心致志听课,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且明白问题的实质,而61%的学生做不到这一点;只有一半以下的学生能够关注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比较与自己思考时的异同,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有针对性、有效地做好课堂笔记并且不会影响听课效率,而接近一半以上的学生仍然做不到这一点。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主要表现在:66%的学生未能明确复习要求并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只有37%的学生课后能及时把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记忆,记住重点知识和解题方法;一半以上的学生未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第四,安全防范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的安全管理的总体状态控制在国家教育安全标准的范围之内,安全管理情况较好。从各项比较来看,学校是否禁止学生进入网吧、学校是否对来访人员进行登记等情况的回答为“是”的比例比较高,分别是70%,91.7%,但学校是否定期检查教学设备和各种生活设施,学校对学生管理制度是否严格回答“不是”的比例较高,分别是30%和31.7%。

3. 原因分析

农村合并初中学生管理出现的种种问题,其原因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其一,外部因素。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农村学校的规模与数量不合理、缺乏合并学校建设标准和管理标准;其二,内部因素。农村合并学校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管理理念与现代管理思想差距巨大,对学生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内部因素进行分析。

(1)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合并学校学生管理的体制可以说仍然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延续,强调对学生的“管理”或“管治”,而忽视对学生的关怀与教育。过去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在当前我国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管理”或“管治”强调纪律严明,不需要考虑学生的愿望、要求和利益。这种模式排除了学生、家长、其他个体和组织参与学校管理的可能性,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导致学生与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很容易产生各种冲突。

(2)管理理念与现代管理思想差距巨大。其一,现代管理理念强调目标管理。学校教育目标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把学校的育人目标与学生需要结合起来。学校教育既要有明确的办学宗旨,也要有具体的目标和制度保障。其二,现代管理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学校文化。学校教育管理离不开制度和文化,行为规范靠“硬”制度管理,思想意识靠“软”文化感染,在日常管理中需要“软硬兼施”,相互作用。制度管理有阶段性和针对性,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文化熏陶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追求“感染力”和持久性。在农村合并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的安全管理还是对学生的卫生管理和学习管理,均存在着措施乏力,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认识、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等现象。特别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把学校升学率抓上去,就一切都好,因而轻视学生管理工作,忽视学校安全问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对学生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工作是随着国家对学校教育的政治要求产生和发展的。为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专门成立了政教处或学生工作处,由独立于教学系统之外的专门机构、组织和人员来负责。这看似对学生教育的重视,实际上是将教师的“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能进行分离,将“做事”与“做人”的目标分离,导致学校教育工作长期“两张皮”的现象。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应该处于同等地位,均应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学工作往往被异化为学校教育的唯一工作,学生工作放在其次,教学活动被称为“第一课堂”,学生活动则被排在“第二课堂”。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农村合并学校没有得到完全、有效地实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一般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导致农村合并学校对学生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五、研究的实际效果

通过3年的研究,我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取得显著实效,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办学质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学生素质得到提升

学校注重法制文明养成教育,一贯推行品格教育,学生普遍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有礼让、诚实、守信、勤奋、正直、朴素的品质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有较强的道德意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贯彻体、卫工作条例,认真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保证所有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并通过田径、篮球等社团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体能。绝大多数学生体质良好,近视率、常见病得到有效控制,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5%。通过打造“生本课堂”,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等也都得到明显提高。近3年,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累计获得全国、省、市、区级奖项的就达近百人。

2. 教师专业得到成长

通过一系列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教师注重自身的品德、能力、形象、习惯和健康五项修炼,举止文明,修养良好。热爱教育事业,用责任心、关爱心、公正心、宽容心和清净心对待学生和工作。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以自身良好形象影响和教育学生。善于沟通,乐于协作,形成有较强集体凝聚力的合作团队。通过“课外访万家”活动,密切了和学生的交往、和家长的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畅通了家校育人渠道。通过“课内比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等活动,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学中能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按“以生为本”的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注重双边活动,教学方法较为灵活,并能适当借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3年来,教师在市、省、国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近20篇,区级以上的获奖有40多人次,辅导的学生获市级以上学科竞赛奖100多人次。

3. 办学绩效显著增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课题研究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12~2013年,我校中考升省示范高中42人,市示范高中64人,一般高中34人,市区中职技校50人;2013~2014年,我校中考升省示范高中48人,市示范高中70人,一般高中36人,市区中职技校62人;2014~2015年,我校中考升省示范高中57人,市示范高中103人,一般高中28人,市区中职技校113人。我校先后获得武汉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新洲区“七率”先进学校、新洲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武汉市中小学卫生与保健工作先进学校、武汉市家访工作先进学校、新洲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学校、新洲区文明单位、武汉市绿色学校、武汉市贯彻教育部“两个规程”合格学校、武汉市群众满意中小学、武汉市书法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有效德育星级学校、武汉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等荣誉。多家新闻媒体也对我校学生管理情况进行报道,我校为人民办好学、教师为人民教好书、育好人的良性循环局面已形成。

六、研究反思

1. 研究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题研究,虽然学校的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办学思路更加明晰,学校特色更加明朗,办学质量显著提高,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①需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②需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把提高素养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③需加强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提高教师团队的凝聚力,以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④需加强学校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师德教育、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以增强学校的持续发展动力,继续扩大学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2. 后续努力的方向

随着学校规模和社会影响的扩大,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还有更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值得深入研究。学校要在社会对升学率期望持续走高的情势下,保持清醒头脑,充分发掘学生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潜能,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更大范围内产生积极引领和示范作用。

今后,我校将抓重点、克难点,以“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为主旋律,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克难奋进,坚持学生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海涛.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2] 杨晓红.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3] 刘秀蓉.潍坊五星初中学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情感管理的视角[D].烟台:鲁东大学,2013.

[4] 王婵.初中学生管理实践的个案研究——以云南S中学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5] 陈雪梅.云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

[6] 扈学龙.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探新[J].宁夏教育科研,2012,(8).

[7] 张勇.初中学生管理中惩戒教育措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

[8] 牟世良.初中学生管理探析[J].德州学院学报,2012,(7).

[9] 吕象民.为学生建立“五育成长史档案”,五莲县山阳初中学生管理推出新举措[J].山东教育,2000,(5).

课题组成员:牛旺生(组长)、张宝斌(副组长)。

组员:周鸿亮(执笔人)、罗欲平(执笔人)、张木军、朱文杰、张利、韩四清、童亚军、张振亚、陈红娇、陈小雪。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农村中学学生管理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