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预防酒依赖患者复饮的效果

2016-06-18杨玉荣李庆梅胡永山佐桂芳山东省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枣庄277103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3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护理干预

杨玉荣 李庆梅 胡永山 佐桂芳山东省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枣庄 277103



护理干预对预防酒依赖患者复饮的效果

杨玉
荣李庆梅胡永山佐桂芳
山东省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枣庄277103

[摘要]目的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酒依赖患者复饮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6月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范围内的酒依赖患者共计46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将46例入选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例。对照组入选对象仅实施基础健康宣教,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研究组在护理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和6个月后的SF-36评分情况进行观察,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前SF-36相关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的SF-36相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酒依赖患者复饮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加深对酒依赖危害性的认识,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促进生活质量提高,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关键词]酒依赖;护理干预;复饮;健康状况

近年来有关临床研究中发现:慢性酒精中毒不但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躯体损害,还是各类精神障碍临床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1]。预防酒精中毒或长期饮酒习惯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及减少酒依赖后复饮发生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性问题。但也有研究指出[2],目前饮酒已成为一项社会不排斥的行为,甚至充当了社会活动的媒介,加上酒类饮品增多以及大量广告的宣传,导致改变饮酒、甚至酗酒这种不良行为变得非常艰巨[3,4]。针对此现状,医学领域的干预关键是通过系统护理的方式降低酒依赖发生率,对高危人群进行整体性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早日摆脱酒依赖,为患者预后康复创造良好条件。为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酒依赖患者复饮的效果,本研究将2015年1~6月时间段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范围内的酒依赖患者共计46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展开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6月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范围内的酒依赖患者共计46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包括:①男性居民;②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③符合饮酒健康问卷对酒精使用障碍的分值划分标准,即酒精依赖性疾患识别测验问题1~10的总分≥7分、11~15、17无肯定回答、问题16存在者,提示有害饮酒;问题16不存在者为危险饮酒,有害饮酒和危险饮酒均为问题饮酒;④对本次调查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对饮酒情况的调查。排除标准:①已确诊为其他疾病、证候或合并症;②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③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④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将46例入选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年龄20~58周岁,平均(38.1±2.3)岁;已婚13例,未婚2例,离异8例;小学5例,初中8例,中专4例,高中4例,大专2例。研究组中男23例,年龄21~56周岁,平均(36.5±2.8)岁;已婚15例,未婚1例,离异7例;小学6例,初中9例,中专2例,高中4例,大专2例。两组入选对象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以及文化程度方面的基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观察期间仅实施基础健康宣教,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宣传酒依赖危害以及自我控制的方法。研究组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如下。

1.2.1面对面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门诊治疗结束后或出院前1 d展开面对面指导性护理。由护理人员与患者通过一对一的关系展开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基于对患者病史、情绪状态以及既往治疗过程的研究,调查患者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压力,引导患者掌握消除借酒消愁做法的对策。在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向患者分发自行编制的健康手册[5],健康手册记录包括饮酒对人体危害、如何保持情绪稳定以减少饮酒次数、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内容。让患者在出院后定时阅读健康手册中的内容,达到自我延续性护理的目的。

1.2.2电话督导电话督导在患者出院后展开。为了达到良好的预防复饮效果,可在面对面指导开展后的第1~第5个月内分次进行。具体做法是由护理人员按照患者出院时预留的联系方式,与患者进行通话,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建议控制在15.0~20.0 min内。通过电话督导的方式,提醒患者在生活中坚持健康手册中所要求的内容。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健康宣教方面的工作,告知患者复诊时间。督导中也可征求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住院环境的意见与建议。

1.2.3短信提醒短信提醒同样是对酒依赖性患者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方法是由护理人员以周为单位,将关键性的健康信息以文字的形式编辑短信发送给患者,一方面能够使患者及时更新自我护理的具体内容与要点,另一方面能够督促患者严格按照健康指导方面的内容,改善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从而达到提高防止复饮效果的目的。

1.2.4健康日记健康日记要求患者在出院后,将每天遇到的事情、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以及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变化完整且真实地记录下来,每月复诊情况也应记录其中。护理人员在本方式干预后的3个月、6个月回收患者健康日记,并提供针对性指导。

1.2.5家庭随访家庭随访是指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应用健康调查量表(MOS 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随访,针对量表评价结果异常的患者需要到患者家中做进一步了解、分析,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在自行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指导。

1.3观察指标[5]

对研究组在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实施3个月后、6个月后的SF-36评分情况进行观察,并与对照组评分进行对比。SF-36量表即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是在1988年Stewartse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short form,MOS SF)的基础上,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发展而来。调查项目共11项,均由受检对象根据主观感受选择相应内容,单项评分权重为5分,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全面概括被调查者的生存质量。总评分越高,表明健康状况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点计量资料比较行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期间可信区间取值95%,检验水准取值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SF-36相关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3个月、6个月SF-36相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已有研究资料中认为,酒依赖主要发生在文化水平低于初中(本研究中研究组23例患者中,初中阶段共9例,构成比为39.13%,与其他同类报道数据一致)、从事体力劳动者,同时,离婚、35周岁以上、男性也是发生酒依赖的独立高危因素。此类患者大多成瘾时间长,且依赖感显著。更关键的是,随着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酒依赖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普遍且严重的社会性问题[6-8]。除此以外,酒依赖的发展与患者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生活条件等因素直接相关。酒依赖患者家庭大多有较多矛盾,在家庭结构上具有松散、僵硬、缺乏灵活性的特点。同时,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不良的教育方式也会诱发不同程度上的人格障碍,导致物质依赖症状,特别是酒依赖问题的产生。并且酒依赖患者多存在人格表现上的改变,与正常人相比其人格、心理特征有非常明显差异。个性特点上多具有被动依赖、与人疏远、自我中心、自控力差、低自尊、情绪焦虑不稳定、记忆力减退等方面的特点,且此类患者因酒依赖而致残或出现其他社会危险行为可能性高,必须引起重视。

已有报道中认为,酒依赖患者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如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性是指酒依赖患者精神层面表现出的对酒精的渴求。早期仅表现为精神层面,后期延伸至躯体依赖,若持续进展则会导致患者惧怕出现戒断症状,有强烈的饮酒渴求,甚至会演变为强烈的寻酒行为。除此以外也有一定的躯体依赖性表现[9-11]:躯体依赖性是指患者在反复饮酒的习惯作用下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的生理改变,严重时会导致酗酒持续存在体内,最终行横戒断综合征。根据患者酗酒的时间以及程度的不同,酒依赖在躯体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若饮酒量、饮酒时间以及饮酒场合已不受其他因素的控制,则会导致患者陷入酒依赖当中。

表1 两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SF-36评分对比表(±s,n=23)

表1 两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SF-36评分对比表(±s,n=23)

注:taPa为研究组护理前与对照组护理前比较;tbPb为研究组护理实施3个月后与对照组护理实施3个月后比较;tcPc为研究组护理实施6个月后与对照组护理实施6个月后比较

对照组F值P研究组F值P ta值Pa tb值Pb tc值Pc护理前实施后3个月实施后6个月护理前实施后3个月实施后6个月65.2±2.1 69.3±1.8 72.1±1.6 1.568 >0.05 63.5±3.5 78.1±1.2 85.1±3.6 15.246 <0.05 2.153 >0.05 12.216 <0.05 18.489 <0.05 38.5±1.2 39.6±0.8 41.1±1.7 2.066 >0.05 38.8±0.9 50.6±2.4 67.2±1.8 18.156 <0.05 1.056 >0.05 13.048 <0.05 20.259 <0.05 53.6±1.7 56.9±2.3 60.1±1.7 2.007 >0.05 52.1±1.5 70.5±2.7 82.6±3.5 15.149 <0.05 2.056 >0.05 15.154 <0.05 19.067 <0.05 42.0±2.8 44.6±3.1 46.9±1.2 1.039 >0.05 41.6±2.5 50.6±3.1 61.2±2.3 18.896 <0.05 1.569 >0.05 11.146 <0.05 19.883 <0.05 27.9±3.5 30.5±1.6 33.6±2.8 1.598 >0.05 27.6±2.8 42.6±1.8 56.7±1.9 13.327 <0.05 1.357 >0.05 12.019 <0.05 20.496 <0.05 45.1±1.6 50.1±1.7 55.3±6.5 10.152 <0.05 45.3±1.5 63.8±2.5 80.6±1.2 15.563 <0.05 2.189 >0.05 13.059 <0.05 21.138 <0.05 40.8±2.6 48.6±3.3 60.8±1.9 8.889 <0.05 41.2±1.6 62.6±1.2 73.6±2.9 13.258 <0.05 2.006 >0.05 15.179 <0.05 19.145 <0.05 37.5±1.6 38.9±2.6 45.1±2.6 7.568 <0.05 38.0±2.3 48.6±1.5 60.3±1.8 15.509 <0.05 1.753 >0.05 14.338 <0.05 19.668 <0.05组别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  精力  社会职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

本研究中应用包括面对面指导、电话督导、短信提醒、健康日记及家庭随访的方法对23例研究组酒依赖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说明上述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酒依赖患者复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面对面指导、电话督导、短信提醒、健康日记以及家庭随访的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健康日记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正确宣泄,家庭随访指导更受患者与家属的欢迎)。在护理干预措施实施中还有如下体会:①需完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的关键是消除酒依赖患者在戒断酒精后心理上出现的紧张、焦虑、抑郁问题,缓解此类心态与情绪,进而达到预防复饮的目的。已有研究认为[12],酒依赖患者在戒断酒精后心理上的共同点包括自制能力差、痛苦、紧张、焦虑及抑郁等。单纯的药物干预虽然能够缓解躯体依赖,但改善心理依赖仍然需要从护理角度入手。故而,实际工作中需要针对酒依赖患者在不同时期下的个性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注重强调在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针对人格障碍进行护理干预,配合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从而促进患者早期脱瘾,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②需加强认知干预。有关研究资料中认为:在家庭治疗与药物干预的基础之上,针对酒依赖患者同步进行认知治疗护理,能够达到降低复饮发生率的目的。组织患者观看戒酒方面的影像资料,学习有关知识,互相进行讨论,展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同时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困扰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与引导,降低酒依赖患者的自我中心倾向,纠正包括责任感低、不热爱工作、对家庭缺少照顾等不良人格与行为;③需重视行为治疗。有关预防酒依赖患者复饮的护理研究发现,行为治疗措施的关键是科学的奖惩措施。如以条件反射机制为基础的厌恶疗法,其思路是在患者物质使用时配合特别不愉快的事情进行干预,即通过坏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打破药物使用引起的关联。有研究人员[13]采用明矾泡酒厌恶疗法,同时给予语言暗示,对酒依赖患者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也有报道[14]中采用呋喃唑酮厌恶疗法治疗酒依赖,配合心理治疗,取得满意的戒酒成功率。也可根据患者每天劳动、学习、锻炼、卫生等表现进行公开打分,每周总结,对得分高者予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结果显示,在戒酒时让患者接受一些规章制度和纪律约束,有助于改变其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进社会康复[1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预防酒依赖患者复饮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加深对酒依赖危害性的认识,改善患者生活习惯,促进生活质量提高,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高静,蔡壮,李菲菲,等.酒依赖患者自尊、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其相关性[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6):1880-1882.

[2]牛素英,杨林霖,邸亚丽,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戒断后抑郁焦虑及睡眠状况的改善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4(5):443-446.

[3]李梅花,刘庆华,谢光平,等.情景摄像回放式认知治疗对酒依赖患者复饮率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5,(16):69-71.

[4]岳美姣,韩利民,李聪芳,等.心理康复护理对酒依赖戒断综合征患者焦虑症状影响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30):149-150.

[5]李鲁,王红妹,沈毅,等. 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6] Ulrich John,Hans -Jurgen Rumpf,Gallus Bischof,et al. Excess mortality of alcohol-dependent individuals after 14 years and mortality predictors based on treatment participation and severity of alcohol dependence[J]. Alcoholism: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2013,37(1):156-163.

[7] Haberstick BC,Young SE,Zeiger JS,et al.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alcohol and cannabis use disor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health[J]. 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2014,136:158-161.

[8]杜好瑞,李拴荣,穆俊林,等.酒依赖患者戒断初期酒精渴求程度与睡眠障碍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3):222-224.

[9]樊建民,王庆,赵丽俊.男性酒依赖患者社会支持与述情障碍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 (16):1872-1874.

[10]郭蓓馨.酒依赖戒断综合征23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2153-2155.

[11]魏建新. 36例酒依赖病人住院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0):893.

[12]刘晓琴.对67例酒依赖病人的护理干预[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3):73-74.

[13]徐秀玲.小组心理护理对酒依赖患者戒断症状和心理渴求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17-19.

[14]杨爱梅.酒依赖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0):1270-1271.

[15]康兰英.综合护理干预对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期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302-303.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alcohol dependence patients after drinking

YANG Yurong LI Qingmei HU Yongshan ZUO Guifang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Zaozhua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Zaozhuang 2771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alcohol dependence patients after drinking.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5,a total of 46 patients with alcohol dependence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in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46 cases selected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random grouping table method,were set as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each group of 23 cases. Control group was only recieved basic health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the research group was recieve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F-36 score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observed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after 3 months,6 month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P>0.05). The SF-36 related scores in research group after 3 months, 6 month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alcohol dependence patients after drinking has exact clinical effect,can promote patients to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the dangers of alcohol dependence,improve patients' living habits,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positive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Alcohol dependence; 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drinking; Health status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6)03-0146-04

收稿日期:(2015-11-04)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护理干预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中年教师健康状况及体育参与行为研究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