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正散加味治疗外感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2016-06-16倪浩斌王华政

陕西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牵正外感风寒

倪浩斌 王华政

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深圳 518034)



牵正散加味治疗外感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倪浩斌王华政

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深圳 518034)

摘要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治疗外感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辨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针灸,辨证治疗组分风寒外袭、风热侵袭,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牵正散加味煎服。两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1周后、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辨证治疗组在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及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牵正散加味治疗外感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较好。

主题词 面神经麻痹/中西医结合疗法牵正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疾病,它是由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单侧面神经麻痹,目前病因尚不能明确。西医对面神经麻痹主要给予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抗病毒等治疗,虽然在临床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有些患者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并遗留一定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沉重负担,所以其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并决定其愈后[1-2]。笔者以中药牵正散加味治疗外感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100例均为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2012年6月~2015年1月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辨证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并根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进行面神经功能分级[3]。辨证治疗组:风寒外袭(38例)、风热侵袭(12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3~64岁,平均45.32岁;面神经功能分级Ⅲ级10例,Ⅳ级15例,Ⅴ级25例。常规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2~68岁,平均46.43岁;面神经功能分级Ⅲ级8例,Ⅳ级17例,Ⅴ级25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神经病学》[4]中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均为急性单侧起病患者;中医诊断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中的辨证分型原则,分为风寒外袭、风热侵袭[5]。

排除标准 排除脑血管意外、颅内占位、颅脑外伤或某些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并发症等病变;病程大于7d者;双侧起病患者。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国药准字H44022090)1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d1次,1周后停用;由病毒感染引起者,加用注射用阿昔洛韦(国药准字H20045533)0.5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d3次,8h1次;维生素B1注射液(国药准字H44022104) 100 mg,维生素B12注射液(国药准字H41020344) 500μg,肌内注射,1d1 次;发病1 周后开始行针灸治疗。辨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分型辨证论治,以牵正散为基本方,加味煎服,基本方药组成:白附子6g,僵蚕10g,全蝎9g。风寒外袭型加用:防风、透骨草各15g,川芎、白芷、桂枝、羌活各10g,细辛3g。风热侵袭型加用:防风、透骨草、秦艽各15g,川芎10g,薄荷5g,石膏30g(先煎)。每日1剂,水煎至于150~200mL,早晚2次分服,疗程为2周。中药汤剂均由本院煎药室煎制,疗效标准 面神经功能评分及分级[3]:Ⅰ级:面神经功能正常,评分47~50分;Ⅱ级:轻度面瘫,评分35~46分;Ⅲ级:中度面瘫,评分25~34分;Ⅳ级:中重度面瘫,评分15~24分;Ⅴ级:重度面瘫,评分在14 分以下。痊愈:治疗后评分为47~50 分;显效:治疗后评分提高15 分以上;有效:治疗后评分提高10 分以上;无效:治疗后评分提高不足5 分[3]。

治疗结果疗效比较治疗1周后,辨证治疗组痊愈3例(6%),显效36例(72%),有效9例(18%),无效2例(4%),总有效率为96%;常规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24例(48%),有效20例(40%),无效6例(12%),总有效率为88%,辨证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χ2=8.396,P<0.01)。治疗2周后,辨证治疗组痊愈28例(56.00%),显效17例(34%),有效4例(8%),无效1例(2%),总有效率为98%;常规治疗组痊愈16例(32%),显效20例(40%),有效10例(20%),无效4例(8%),总有效率为92%,辨证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χ2=5.844,P<0.05)。

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辨证治疗组治疗1 周后、治疗2 周后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见表1。

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辨证治疗组Ⅱ级比例在治疗1周后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χ2=7.14,P<0.01)。辨证治疗组Ⅰ级比例在治疗2周后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χ2=5.84,P<0.05),见表2。

讨论面神经麻痹属中医“面瘫、吊线风、口僻”等范畴,目前西医对它的病因、病机尚不能明确,但主要有下面几个观点: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如冷温刺激、凉风吹袭)、面神经营养血管的痉挛、缺血。我国古代医学对面瘫的病因病机已做了具体的描述,如《灵枢·经筋》描述“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诸病源候论》有云“偏风口,是体虚受风……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耳目不能平视”。说明了面瘫主要是“内虚邪干”反致,也解释了外感寒、热之邪的病机,寒主收引,外感寒邪则经筋收缩,热邪伤津耗气,外感热邪则津气不足,经筋失于濡养而纵缓不收。有临床观察表明,感受外邪是周围性面瘫发病的主要诱因[6]。笔者临床观察,早期面瘫的病因多以风寒、风热之邪为主,且其中最常见的为风寒之邪。

目前中医在治疗面瘫主要以针灸为主,它可以改善局部神经代谢,并促进损伤神经再修复,疗效肯定[7]。但在中药的临床研究方面,各医家看法不一,结论也不尽相同,有学者从自已临床经验中总结提出面瘫要首在辨寒热,随证用药,但缺少实际病例数据的支持[8]。也有学者在应用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观察中取得了好的疗效,如梁红霞[9]、肖再军[10]的临床观察,但缺少具体、客观的观察指标。因此本研究以祛风止痉为原则,采用量化、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牵正散加味治疗外感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牵正散出自《杨氏家藏方》,是临床上广泛使用治疗面瘫的有效方剂。方中白附子为君药,辛温燥烈,入阳明经而走头面,祛风化痰,善散头面之风。全蝎、僵蚕为臣药,两者均可祛风止痉,全蝎长于通络,僵蚕且能化痰,合用既助君药祛风化痰之力,又能通络止痉。药虽三味,合而用之,力专而效著。笔者根据临床经验,辅以防风、川芎温经解表,散寒通络,透骨草祛风除湿活血,结合中医辨证,风热者,加入秦艽、薄荷、石膏清热祛风通络,风寒者,加入细辛、白芷、桂枝、羌活辛温散寒通络。辨证施治,使疾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采用的临床评估和疗效判定标准是在2006年制定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草案)”基础上反复修改后提出的。它以静态观、动态观和并发症评分表作为主要内容,使评分更加客观实际,且通过肉眼观测与简单计算即可完成评定,便捷实用。与它相比,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标准,如HouseBrackmann(H-B)评定标准操作性不强,表现在不同的医生对同一患者的评估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Sunnybrook(Toronto)评分标准,并发症评估不够全面,只有联带运动征一项并发症。相对而言,它对面神经功能的评定及疗效判定更加客观全面、准确实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牵正散加味辨证治疗外感型周围神经性面瘫取得了良好疗效,无论是在疗效比较、面神经功能评分及分级上均优于对照组,有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文希,许能贵,易玮,等.中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2,42(7):75.

[2]Sephen tephenl,Hauser.哈里森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王声强,白亚平,王子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J].中国针灸,2009,29(增刊):71-73.

[4]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杨万章,吴芳,张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9):786.

[6]许芹,周围性面瘫致病相关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7]雷征,刘晋.针灸治疗面瘫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1,26(4):298-300.

[8]李晖霞,殷世鹏,王天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辨治及用药探赜[J].国医论坛,2012,27(5):42.

[9]梁红霞.大秦艽汤加味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10):1372-1373.

[10]肖再军.72例周围性面瘫运用加味牵正散联合针刺疗法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4,11(4):49-50.

(收稿2015-11-02;修回2015-12-10)

【中图分类号】R75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3.007

猜你喜欢

牵正外感风寒
冬读古诗御风寒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蛋白酶抑制因子I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风寒感冒忧,来碗“神仙粥”
牵正散结合针刺摩骨法治疗急性期亨特面瘫的临床观察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牵正散水煎剂对PSI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支楠教授治疗外感温热病经验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