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2016-06-14李凌霞

关键词:数学课堂原则有效性

李凌霞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主渠道。教师恰当有效的提问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平时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在遵循课堂提问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 有效性 原则 策略

· 【分类号】G633.6

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顾名思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紧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设计出的一系列的问题。精彩的、有效的提问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有这种感觉:许多学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上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这给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一、当前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1、问题设计的难易度把握不准

问题过浅,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大大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问题过难,远离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得学生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设计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

3、问题设计枯燥,缺乏引力

4、提问后没能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

二、数学课堂提问必须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2、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由好奇而达到求知的目的。

3、兴趣性原则。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

4、适度性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把握好“两度”。(1)、频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2)、难易程度,提问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易程度要科学适中。

5、循序渐进性原则:数学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的设计,要遵循、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环环紧扣等一系列规律,体现教学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体现出指示结构的紧密型、科学性、条理性。

三、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问题,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因此,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情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精心设计问点,优化课堂提问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感情色彩,努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

(2)抓住知识点的坡度提问。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抓住知识的聚合点提问。聚合点是知识网络上的交点或纲。围绕聚合点提问,更能突出重点,使学生理清线索,系统掌握知识。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找到他们的联系,更深刻的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律。

3、掌握提问的控制技巧,提高提问效果

(1)、善于用提问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心灵门户的开启与关闭,应当是衡量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应当是决定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

(2)、善于用提问拓展学生的思路。

课堂教学中如何用精巧的提问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这是我们教学取得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习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提问来促进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善于用提问强化学生的认知。

凡成功的教学工作者,都十分注重向学生讲授新知识、新概念的方法和技巧,以强化学生的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经常运用已有知识,是使旧知识得到不断巩固、得到长久保持的有效方法,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措施。但我们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巩固旧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新知,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加以重组、改造,真正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强化。

4、提问要面向全班,因人而异,正确评价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教师积极、正确的评价不但可以对学生起到鼓励和督促作用,而且使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肯定和强化。

善教者必善问。提问是一种艺术,好的课堂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起到增进教学效果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课堂提问,使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原则有效性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