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研究

2016-06-14宋克强

关键词: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对策

宋克强

摘要:课堂教学管理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逐步形成。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用严格的纪律作为约束,并对犯错的同学进行惩罚,势必会僵化师生关系,产生敌对情绪。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我们更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课堂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促进学生发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学课堂 教学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4

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纪律或行为规范。管理的目标是保证教学秩序的良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有利于教师顺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然后,在中学课堂管理行为中,一些教师违背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片面强调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强化了制度的刚性原则,由此产生了低效管理甚至是无效管理。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一、目前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及主要原因

1.目前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现状

1.1“教师绝对权威”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片面强调了教师的“霸主”地位,要求学生对自己言听计从,教师制订的班规班纪也十分苛刻,对学生上课的一举一动进行“密切监视”,这样的管理使学生苦不堪言。

2.简单、粗暴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

对于学生犯的一些小错,一些教师往往总是“零容忍”,不是冷嘲热讽就是拳脚相加。如有的学生上课打瞌睡或做怪相,有的教师不依不饶,对学生严加斥责,滥用惩罚。结果管理效果适得其反,收效甚微。

3.课堂管理氛围缺少民主、和谐

有的班主任老师喜欢独断专行,特别是在一些班级事务中,如选班委成员、确定参加运动会人员、评优秀三好生时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个人感情来决定,这样的做法无法体现民主的原则,会将自己与大多数同学形成“对立面”,无疑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

4.受师道尊严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一心为学生好,可以对学生“狠”一点。“师生如父子”的观念根深蒂固。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是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教育”的地位上,会使学生的人格受到一定的伤害。时间一久,也会对教师的管理存在抵触情绪。

二、提高中学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从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迫切需要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成为学生生命的引路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拓者。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的调试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应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由“交给学生知识”转变为“交给学习的方法”。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工作有意义的双边活动,使学生从束缚和压抑中解放出来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情景和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师生间配合默契,心情愉快,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具体说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3、注重自身人格的培养

在教育和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同时也喜欢他教授的课程聆听他的教诲,反之亦然。古人语“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育是造就新一代的伟大工程,不言而喻,对于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来讲,其人格的要求应该是严格的、高标准的。因为教师的学识水平、治学态度、道德情操、为人处世、言谈举止,无不使学生耳濡目染,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家陶行知就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有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自身人格的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质,以完美的人格形象去感化和教育学生。

4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良好课堂氛围的建立,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备大纲、备教材、备自己、备学生),努力克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提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准备:包括教学活动设计,活动素材的搜集,活动条件的创造,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反复历练、循序渐进。教师要努力达到:“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的理想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努力以新激情、以知激情、以奇激情、以动激情、以疑激情、以趣激情,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该成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

5、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

理解是教学沟通的心理前提,情感是教学沟通的润滑剂。没有学生对教师教学意图的理解,一堂课就没有了灵魂。在理解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对话、相互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情动人、以理动人,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着想。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心里没有装着学生,只是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讲课。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则教师和学生只是形式上的互动。所以对学生要给予精神鼓励和恰当的评价,要善于用眼神、手势、谈笑、体态语言等引起学生的注意,调节学生与自己的信息传递,在课堂上达到情感的融合,沟通起心灵上的桥梁。

总之,课堂教学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中学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我们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年6期 田志刚

2. 提高中学教学管理成效策略探究《神州(下旬刊)》2013年9期 巩孝启

3. 试论中学教学管理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教师》2015年22期 刘伟

4. 关于以人为本的中学教学管理模式探讨《青年时代》2015年10期 叶春梅

猜你喜欢

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学生课堂不良纪律行为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策略探究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