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点—轴理论的环渤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2016-06-13宋亮凯李悦铮徐凯

世界地理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理论

宋亮凯 李悦铮 徐凯

摘 要:环渤海地区共157座城市,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13.31%,总人口2.6亿,占全国总人口22.2%。全区交通便利,人均收入水平高,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集山、泉、林、岛、江、河、湖、海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和古代文明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人文景观构成的旅游大区。点轴系统理论对旅游区域开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对象,使用旅游区位熵和城市流,从理论上分析并归纳了环渤海地区概况,并据此确定了环渤海地区四个等级的重要发展节点,二个等级的旅游发展轴线以及三大旅游区,构建了环渤海地区“点—线—面”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合理的空间结构可以促进全区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各市旅游业繁荣。

关键词:“点-轴”理论;空间结构;环渤海地区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多是建立在行政区划的基础上,旅游规划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各省市为了谋求发展,不少地区仅着眼于眼前利益,对跨行政区的旅游资源各自开发,造成资源浪费。为实现旅游业的新发展,需要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对旅游资源进行统一开发,优化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李悦铮对环渤海地区旅游协作机制做出了研究并从政府层面、协会层面、企业层面提出对“六市”协作机制的优化设计[1]。王泽宇对环渤海地区滨海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区滨海旅游经济联系逐年密切,并以天津为中心向周围辐射[2]。王淑新对27个省(区)旅游空间状态进行研究,得出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其他区域为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省会城市在扩散的大趋势下同样存在空间集聚,而边缘地区随着条件改善弱化了省会城市的集聚状态[3];崔保健认为高铁造成各个旅游地空间功能发生转型,从总体上形成“旅游客源地—区域交通连接—旅游集散地—区内网络交通连接—多个旅游目的地”的网状空间格局[4]。点—轴理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反映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规律。李红波对辽宁沿海经济带进行了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并构建三等级重要节点、三条发展轴线、四大旅游区[5];程晓丽运用点—轴系统理论确定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两个中心、两条发展主轴、三大旅游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6];此外,石培基[7]、陈萍[8]、鲁小波[9]等学者分别运用点轴理论以不同的区域为对象进行研究。现在已有文献资料多是针对3大区内部详细空间结构的研究,而以整个环渤海为视角的空间结构研究较少,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要求环渤海地区省市合作发展共同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文章在此背景下打破以往行政区的研究视角,将环渤海地区作为整体进行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对环渤海地区旅游一体化和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环渤海地区概况

环渤海地区海岸线长达5800公里,在地图上呈现一个“C”字形。全区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44座地级以上城市,2013年GDP收入达146876.52亿元,旅游收入达17974.03亿元,拥有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相互连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全区有10多条铁路,20多条高速公路,10个民用机场,国内外航线100多条,40多个港口。该区旅游资源丰富且级别较高,2014年全区A级以上景点有1477处,其中5A级景点共有26处,4A级景点456处,其他古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数不胜数。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涉及城市风貌、休闲度假、红色基地、名山大川、宗教庙宇等多种类型。发达的经济、完备的交通、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3 基于点—轴形成的环渤海地区三大旅游区

根据《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等国家大政方针和环渤海地区地域的接近性、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竞合关系,将环渤海地区分为京津冀旅游区,辽宁省旅游区和山东省旅游区(图1)。

3.1 京津冀旅游区

此区主要由北京、天津、河北省各市构成。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条件,该区拥有庞大的遗址遗迹群且级别较高,分布范围较广,仅北京就拥有文物古迹7309项,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区应充分利用这些历史遗址遗迹,打造全域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迹旅游系列产品,以故宫、天坛、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驰名中外的历史古迹为依托,打造皇室文化旅游精品;以北京胡同、四合院、前门大街、天津古文化街、京剧、天津相声等构建街市文化旅游精品。除了历史古迹旅游外,此区还应以西柏坡,白洋淀等革命圣地为中心,打造红色旅游基地;以木兰围场、丰宁坝上、张北坝上三大坝上草原以及八达岭长城、山海关等著名景点发展边塞旅游;以大沽炮台、卢沟桥等重要景点为中心打造近现代战争遗址,用以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

3.2 辽宁省旅游区

辽宁全省共有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区气候类型多样、民族众多,每个区域具有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类型。鲁小波将辽宁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分为“五心、五团、25极;两主轴、三次轴、八外联轴”的空间结构,即以丹东、锦州、大连、铁岭、沈阳为中心,构建辽宁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5大旅游组团[9]。考虑旅游竞合关系和各自资源特色,该区中部应依托沈阳故宫、福陵、昭陵、永陵等前清遗迹和大帅府、九一八纪念馆等近代遗迹为依托,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东部以凤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宽甸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发展自然山水旅游;西部以奉国寺、医巫闾山、九门口长城为中心,发展历史宗教文化游;南部以众多优质海滨浴场,以棒棰岛国家级疗养院和金石滩景区为中心,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北部以剪纸、二人转等民间艺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就全区来说,近年来度假疗养旅游发展态势较好,全区形成众多国家级疗养院,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除了这些最具有特色的资源类型外,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大连、丹东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宽甸民族乡、滑雪节、大连国际服装节等资源,同样也具备极强的游览价值。

3.3 山东省旅游区

山东省共有6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7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萍提出山东半岛旅游空间结构体系为“两个中心、两条重点旅游发展轴线和两个旅游区(滨海旅游区和山水风情旅游区)”[8]。根据这一提法,山东应以日照、青岛、威海等地的优质沙滩、滨海浴场,以及海上冲浪、游艇等海上娱乐项目打造滨海旅游;以泰山风景区、崂山风景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为中心,发展山水风情旅游。该区历史悠久,除了优秀的自然资源外,人文资源也同样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曲阜三孔旅游区、八仙过海风景区、台儿庄古城等景区同样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4 结论与讨论

文章运用“点—轴”系统理论,通过区位熵和城市流2种方法进行分析测算,构建了4级旅游节点,通过环渤海城际铁路线和三条由沿海向内陆延伸的轴线,构成了3大旅游区,最终得出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即:四级旅游节点、二级发展轴线和3大旅游区形成了相互连接的网状结构。各区虽然资源类型多样,但各区最具代表性的资源类型,依旧具有不可替代性,京津冀旅游区的历史古迹旅游,辽宁的度假旅游,山东的滨海旅游和山水风情旅游,三区的旅游类型各具特色,相互依托,通过重要节点带动区域发展,轴线对节点影响力的扩散作用,有利于实现全域游客、信息、资本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旅游资源互补、旅游客源共享的发展格局。此外,合理的空间结构还可以使全域海陆资源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相融合,实现全域旅游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悦铮,张志宏. 辽宁环渤海地区旅游协作机制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4):114-119.

[2] 王泽宇,孙然,韩增林,等. 环渤海地区滨海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变化特征的网络分析及机理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 30(10):109-118.

[3] 王淑新,王学定,王吉清. 我国省会城市旅游经济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J]. 旅游论坛,2014,7(2):57-62,1674-3784.

[4] 崔保健,张辉,黄雪莹. 高铁背景下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转型研究——以环渤海、长三角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2014,(11):68-72.

[5] 李红波,张小林,李悦铮.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 经济地理,2011,31(1):156-161.

[6] 程晓丽,祝亚雯. 基于“点-轴”理论的皖南国际旅游文化[J]. 地理科学,2013,33(9):1082-1088.

[7] 石培基,李国柱. “点—轴系统”理论在我国西北地区旅游开发中的运用[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5):92-95.

[8] 陈萍. 基于“点-轴”理论的山东半岛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8.

[9] 鲁小波,陈晓颖.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旅游发展空间战略构建[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7):203-206.

[10] 陆大道.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 地理科学,2002,22(1):1-5.

[11] 程晓丽,祝亚雯. 基于“点-轴”理论的皖南国际旅游文化[J]. 地理科学,2013,33(9):1082-1088.

[12] 孙冬益.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实证研究[J]. 经济论坛,2009(5):41-44.

[13] 陆玉麒. 论“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J]. 地理科学,2002,22( 2):136-140.

[14] 陆大道.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65-170.

[15] 汪德根,牛玉,陈田,等. 高铁驱动下大尺度区域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优化—以京沪高铁为例[J]. 资源科学,2015,37(3):581-592.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道路绿化带的不同空间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浅析《被占的宅子》的空间结构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河北燕郊的空间结构规划
基于空间结构视角:丝绸之路旅游节事活动网络化发展模式构建
理论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