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应用帕瑞昔布钠的术后镇痛效果探讨

2016-06-13谭剑巫志国

当代医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帕瑞昔布内啡肽麻醉

谭剑 巫志国

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应用帕瑞昔布钠的术后镇痛效果探讨

谭剑 巫志国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对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对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麻醉前30分钟,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40 mg的帕瑞昔布钠,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2组患者的血清β-内啡肽水平以及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后0.5 h、2 h、6 h,对照组患者的VSA评分分别为(4.55±0.75)分、(4.54±0.78)分、(4.16±0.66)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清β-内啡肽水平分别为(20.43±0.83)pg/mL、(25.70±1.05)pg/mL、(30.65±1.08)pg/mL,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前注射帕瑞昔布钠,镇痛效果显著,可预防术后β-内啡肽水平的升高。

帕瑞昔布钠;β-内啡肽;甲状腺肿瘤切除术

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后疼痛明显,疼痛容易导致应激反应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1],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能明显影响患者的康复[2]。非甾体类抗炎药帕瑞昔布钠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环氧酶-2(COX-2)抑制剂,能对中枢和外周环氧酶-2的表达进行有效抑制,减少痛觉神经对内源性炎性因子的反应[3],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不良反应较小[4]。本次研究对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应用帕瑞昔布钠,探讨其镇痛效果以及对β-内啡肽的影响,希望能为临床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的康复以及镇痛提供一定的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排除具有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史、消化道溃疡病、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阿司匹林哮喘史、肝脏功能异常的患者。本次研究均在家属以及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得到医院伦理会的认可与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体质量51~76 kg,平均体质量(63.1±9.2)kg,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5.1±5.7)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患者体质量50~74 kg,平均体质量(62.5±8.3)kg,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6.6±4.8)岁。2组患者的体质量、性别、年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全凭静脉麻醉,手术前肌肉注射1 mg的戊乙奎醚。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以5 mL/kg进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的输入,对患者的呼吸、脉搏氧饱和度、无创血压以及心电图进行监测。麻醉诱导前的30 min,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40 mg的帕瑞昔布钠,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依次用0.05 mg/kg咪达唑仑、0.2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2 mg/kg丙泊酚、0.4 μg/kg舒芬太尼,气管插管后进行机械通气,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 mmHg。麻醉维持:静脉输注4~6 mg/(kg·h)丙泊酚、0.2~0.3 μg/(kg·min)瑞芬太尼,BIS维持在45~60。待患者清醒后,进行气管导管的拔除,送入麻醉恢复室。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血清β-内啡肽水平以及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对2组患者术后0.5、2、6 h的疼痛程度进行记录。评分标准:难以忍受的疼痛为10分,轻微疼痛为4分以下,无痛为0分;梦中痛醒或疼痛不能入睡为7~10分,睡眠受到疼痛影响仍能自然入睡为4~6分。β-内啡肽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x±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VAS评分以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的对比手术后0.5 h、2 h、6 h,对照组患者的VSA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β-内啡肽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VAS评分以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比较(x±s)

3 讨论

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后的疼痛可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容易引起患者的躁动[5]。有效的镇痛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阿片类药物由于具有过度镇静导致舌后坠,严重者有呼吸抑制的可能,导致在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应用得到限制。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无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的风险。帕瑞昔布钠为选择性的环氧酶-2抑制剂,镇痛效果良好,没有呼吸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抑制超敏、根治疼痛的优势,成为术后镇痛的新选择[6]。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机制为通过选择性抑制生成环氧酶-2,从外周和神经系统两方面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特别是前列腺素E2,抗炎镇痛效果良好。有研究表明[7],静脉注射40 mg的帕瑞昔布钠,可持续6~12 h的镇痛,当应用于术后急性疼痛时,超前镇痛明显优于术后镇痛。在本次研究中,经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患者的VSA评分明显低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的患者(P<0.05),这表明使用帕瑞昔布钠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与临床相似的结果。

β-内啡肽是一种内源性阿片肽,主要作用是参与调控痛信息,通过对痛信息的传递进行抑制,达到镇痛的效果。在疼痛、突发性创伤等情况下,血液中的β-内啡肽明显升高,在12 h时达到峰值。由于β-内啡肽与多因素所导致的应激反应有密切关系,因此,β-内啡肽可作为反映应激程度的指标[8]。在本次研究中,注射生理盐水患者的β-内啡肽水平持续增高,在术后6 h仍处于较高水平,而注射帕瑞昔布钠患者的β-内啡肽浓度变化并不明显,各时段均低于注射生理盐水的患者,这可能与帕瑞昔布钠增强镇痛效果,减少因疼痛而引起的β-内啡肽释放有关。

综上所述,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前注射帕瑞昔布钠能,镇痛效果显著,预防术后β-内啡肽水平的升高。

[1] 徐晓栋.帕瑞昔布钠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超前镇痛效果[J].江苏医药,2012,38(10):1226-1228.

[2] 杨宜南,李李.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对肾癌根治术后镇痛及肾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3):242-244.

[3] 李娟,唐朝亮,康芳,等.帕瑞昔布钠用于颅脑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6):537-539.

[4] 刘慧丽,李跃新,李萍,等.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患者应用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和满意度[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10):723-725.

[5] 严进军,庞磊,董愫,等.帕瑞昔布钠用于肾移植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1):138-142.

[6] 孙立新,张彦平,侯念果,等.帕瑞昔布钠对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抗炎作用及镇痛效果[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112-115.

[7] 杨扬,屠伟峰,邓丽珍.帕瑞昔布钠不同方式预先给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12):1809-1813.

[8] 荆丽君,王永明.帕瑞昔布钠和胸腔镜手术对胸科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9):3638-3639,364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7.033

江西 337000 萍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谭剑 巫志国)

猜你喜欢

帕瑞昔布内啡肽麻醉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帕瑞昔布钠注射液用于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探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内啡肽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
温和灸对脾虚证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