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2016-06-12宗方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个性化应用

宗方

摘 要:个性化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培养,将其融入美术这种艺术类学科,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散性思维的提高。本文就对具体的应用策略作了分析,希望给相关人员一定参考。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模式;初中美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54-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多元化发展进程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对人才素质水平要求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新形势下,国家期望吸纳更多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改革、竞争以及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要求人才的多元化,这也就意味着个体的个性化发展。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教学实施的主要地点就是课堂,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感情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高效化”,将个性化教学模式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美术的了解,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发挥对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对教育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改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中国自古以来以师为尊,学生见到老师必须以礼相待,在老师面前的言行举止也要仔细严谨,老师对待学生也多为严厉。在师生关系中,老师一直是一个强势方的存在,对于老师的话言听计从,不敢反驳。从这样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学生对于老师就一直保持着敬畏之情,但这也在无形中使得师生间的距离变得疏远。学生有疑惑时不敢提出,“不懂装懂”的现象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高效性,使得学生学业止步不前。所以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更为亲和的形象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改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在美术课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思维创新。坚持以“学生主导,教师指导”的教学理念,将教学交流变成心灵交流,构建和谐平等、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进行《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的讲解时,教师可以用微笑讲课的方式为学生树立一个亲和的形象,并通过幽默、生动的语言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先为学生讲解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绘画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对绘画有基本的了解后选取《蒙娜丽莎》这类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让学生感知和欣赏。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蒙娜丽莎》采用了什么绘画方法?”“画中女子本名叫什么?她微笑背后的涵义是什么?”吸引学生注意力,带着问题欣赏绘画,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增加了师生互动和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敢说”、“敢想”、“敢做”。

二、贴近生活,思维引导

美术是相对深奥的一门学科,它需要学生通过它的创作手法、画面、时代背景等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感情。光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深刻的感知当时的背景下创作者的心理,这是美术上很大的一个空白,对学生进一步探究音乐有着很大的限制。美术教师用饱含情感的语言以及利用美术资源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对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的审美能力和自身行为道德规范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此同时,随着当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初中生的身上已经渐渐的显露出来,这时如果不注意正面的引导,及时纠正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误区,不仅会影响到教育效果,更会对其日后的生活态度及健康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美术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

例如,在进行《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授课时,教师可以将《婴儿最初的爱抚》、《面包》等作品拿来让学生欣赏,让学生通过对画面的分析,体会其中表达的不同情感。《婴儿最初的爱抚》这作品中母亲对孩子浓郁的母爱和母子深情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从画中体会到,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艺术源于生活,同学们在欣赏完这幅作品后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知和珍视。《面包》这幅作品画风相对更加夸张,描述的是饥饿的孩子要面包吃的哭声以及母亲内心的无奈和悲痛。粗犷的笔法勾勒出的是感人肺腑的感情,学生乍看这幅画时内心也许会产生害怕的心理,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幅画的背景和涵义进行讲解,并将现在的生活与当时的生活进行比较,并将国内外贫困地区的照片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如今生活的美好,更加的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并自发的产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培养学生自主创作能力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美术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不仅需要教师的讲解,更需要学生自身的感悟,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涵义和情感,从而体会美术具有的特殊魅力以及存在的意义。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实际,教师在为学生讲授了美术作品背景、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后,也应注意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在美术学习中,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问题,设计出根据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讲解完《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这一单元的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装饰品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画展,扩宽书本知识,引领学生感受浓郁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热情。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绘画练习,绘画内容不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想象进行创作,最后教师针对学生作品在班级内进行点评,提高学生自主创作积极性和想象力,解放天性,在原创作品中展示个性。

结束语:

美术对感情的抒发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莫大的帮助,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课堂高效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将个性教学法融入初中美术课堂中,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和想象力,对增进师生交流,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发散性思维有着重要意义,促进了美术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生的个性、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莉辉.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2012,05:168-01

[2] 唐世标.浅谈初中个性化美术教育教学[J].拳术教育研究,2011,09:130-131.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个性化应用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