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语文刍议

2016-06-08廖慧萍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积极参与主体性尊重

廖慧萍

摘 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教育中尊重人、开发人、塑造人的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尊重;积极参与;主体性;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95-01

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充分挖掘和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学生的有个性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愿参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想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充满愉快、自能学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激发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借助录音、录像、电脑课件、语言描述、故事、演讲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精神饱满、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如教《三峡之秋》一文,其中有一个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作者根据不同的时间顺序怎样描写三峡秋天的特点的变化。为了突破难点,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有关三峡的视频,并展开想象,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美丽的三峡,这时辅之以教师的配乐解说,就好像把学生带到了美丽而神秘的三峡。通过观察、想象,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过程,他们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想象力,激发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鼓动质疑,让学生爱参与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满足了学生好奇、好问、好强的特点,促使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手,进一步激发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实际出发,鼓励他们大胆设疑,发挥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热爱并参与整个课堂教学。

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教师点拨:“请同学们根据课题试着提出几个问题。”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纷纷提到:课文讲了几次比赛?每次情况是怎样的?想想同样的马,为什么比赛的结果会不一样……显然,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是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表现,他们带着问题听课,会更主动更深入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三、开展讨论,让学生能参与

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化。讨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讨论这种方法如果用得好,就能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及关键处组织学生讨论。例如:《山沟里的孩子》第一段写道:“山沟里的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为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中,要求4人为一组,人人发言,互相补充,讨论后每组推选一个人向全班汇报。这样的讨论,给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创造参与的机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给方法,让学生会参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出这样警告,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这是时代对教学的要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语文学科,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能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意,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如《小镇的早晨》一文,第二节和第三节、第四节相似,教学时,教师着重精讲第二节“小镇的安静”,引导学生总结这一段的学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读课文对照插图说说主要意思;讨论作者抓住了哪些词语来具体描写安静的。而后要求学生按这一方法自学“热闹、忙碌”这两节。这样,学生总结了学法,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同化。他们会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其他类似的课文中去,逐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

五、激发成就感,让学生善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善于诱导,设计一些有“坡度”的问题,让中差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遇到学生答不出或答错的,要耐心启发引导,鼓励答对为止。这样每个学生都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欢悦,感受到自己的聪明才智,增强了自信心。

总之,语文课要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广度”上下功夫,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素质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在和谐教育中尊重人、开发人、塑造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积极参与主体性尊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