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16-06-02王贵成赵文亮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平台产学研高校

王贵成,朱 琳,赵文亮

(1.商丘师范学院 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2.商丘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南 商丘 476000)



充分发挥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王贵成1,朱 琳2,赵文亮1

(1.商丘师范学院 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2.商丘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分析了高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重大意义,认清了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的地位,指出了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了高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方法和措施:加强政府引导,搞好资源整合;加大产业技术科研创新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模式;加大应用基础的研究;与大的集团公司、大企业以及国家战略支持的重点产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产学研合作合作平台的模式;实施高校科研成果进厂、到村、出国战略.

关键词:高校;产学研;平台;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三个技术创新主体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经济活动,逐步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这种合作平台是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新常态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政府提出,“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事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工作.支持发展高等学校科技园区,培育一批知识和智力密集、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产研更加紧密地结合.”因此,产学研紧密结合和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就成为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各个主题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2].本文旨在揭示高校在平台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对创新平台的建设有所启示.

1高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重大意义

首先,可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并且可以通过产业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回馈教学和科研,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促进学校的蓬勃发展;第二,教师通过创新平台的实践活动,可以将科研和产业化工作中中获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于教学和科研当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实训和产业化实践的过程,可以提高科研水平和工作能力;第四,在科研和产业化工作中积累的科研成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创新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第五,在产业化和平台建设过程中,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增强实践的理念,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第六,在产业化和平台建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提高创新能力,重视自身创新能力培养.第七,有利于高校服务社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职能的发挥.因此,高校开展产学研创新平台的建设,十分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这也是新常态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2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的地位

随着知识经济和新常态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社会对各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3].对既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又具有创新力的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提出了巨大挑战,这要求高校必须随着新常态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快速反应.创新平台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基础条件,只有建设好了各级各类创新平台,才能顺利的和企业、科研院所、用户开展协同创新活动.

高校要想在创新平台的建设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首先必须要认清自己在平台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第一,高校的职能有知识传播、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这4个方面的关系是有紧密联系的.高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还可以引导学生的科研理念,更能为企业和社会解决实际问题.高校是先进科学的引领者,是科学的化身,理应成为创新平台的积极参与者.第二,高校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为了履行好自己的职能,首先要清楚企业和社会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有目的的开展培养工作,学以致用.因此,高校在创新平台中的身份应该是联络人和召集人的身份,充当着研究者和服务员的双重身份.第三,产学研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图1).高校在产学研平台中除了承担“学”的职能外,也承担了“研”的一半职能;“研”的另一半职能在科研院所.双方各自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优势互补,珠联璧合.因此,高校在平台的建设中,高校应该扮演者十分活跃的角色.企业是高校的调研场所和第一实验室;实验设备数据除了部分在高校自己的实验室化验分析、试验外,还要到企业或者有关研究院所去化验分析和试验.因此,高校在平台建设中,又扮演者主角的地位.第四,高校通过和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非常清楚企业和科研院所需要什么样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可以及时调整培养人才的方向;起到人才培养方向标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第五,产学研平台建设也是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平台建设的成功与否,决定了高校转型发展的兴衰和成败.平台建设成功后,将会极大地促进高校的转型发展.

图1 产学研系统图

3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政府的引导作用不足

由于我国领导考核体制的短期性和形象工程泛滥,导致政府和企业缺少长期性的设计和规划.而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很多成果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很多高校的隶属关系在省和中央,高校和企业联系的难度较大,当地政府不易插手协调.政府各部门由于工作的分工不同,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导致政府的引导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高校、企业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很难形成对产学研平台支持的合力.

3.2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的合作的层次普遍不高

目前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多数还是停留在技术转让及合作开发等较低层次的合作上,而研发机构及技术联盟及经济实体等高层次的内涵式合作还比较少.主要是常规的技术咨询(37%)和合同委托式开发(33%).多数停留在 “高校提供科研成果,由企业转化为产品”的方式.表现为短平快、一次性合作;属于战术层面的低层次合作类型.

3.3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合作的深度不够

企业提供资金,高校解决其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或者进行新产品的联合开发生产是最较常见的协同创新模式.通常企业仅对一些短平快的项目有兴趣,反而对那些事关行业长久发展的关键技术很少关心.造成协同创新仅停留在短期和表面上;很多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长期滞留实验室和学术层面上.这种短期的协作,使平台的发展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两层皮现象普遍.

3.4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资金普遍不足

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既艰辛又复杂.不仅需要资金作为支撑,而且存在者多种风险因素.如:试验场地、试验条件、试验原料、人员配备、设备改进、维修资金等.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及项目开发大都受到资金的限制.缺乏资金的支持,很多高校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举步维艰,捉襟见肘,很难发展.

3.5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动力不足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内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处于不同的领域,他们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不一样,各主体追求的目标不同,内部的激励评价机制不同,所以导致动力不足、活力不强.企业追求的是产值、经济效益;高校追求的是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金额;科研院所追求的是经费和利益.我国目前产学研平台建设多为松散结构,有项目时聚、没项目时散;条件具备时聚、条件不具备时散.应该从共同利益出发,成立股份制的合作方式,统一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价值体系,增加凝聚力,共谋大业.

3.6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利益保障机制不完善

产业技术重大创新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事业.在平台合作工程中,如何减少风险,化解矛盾,公平利益,长久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产学研合作的协议中责、权、利很不清楚.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收益等合作成果分配可操作较差.为精诚合作、利益分配、克服困难、风险共担等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应尽快建立利益保障机制,必要时可以做一下公证处理.

3.7缺乏资深的项目负责人和优秀的创新团队

优秀的创新平台需要资深的项目负责人和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和领导才能;特别是要对企业的生产和科研发展有所了解.项目组成员需要有扎实的科研能力、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通常,高校教师对市场的需求大多不太熟悉;高校和企业的人员通常互不流通,对彼此的优势与劣势互不了解.由于高校和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生产经营方式不同,客观上也造成了平台建设的难度.

4充分发挥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4.1加强政府引导搞好资源整合

政府信息部门和研究部门应对产学研的合作方向、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合作协议等进行指导和建议;发挥导向作用.针对企业发展的某一项合作研究课题,及时的集中优势力量,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整合各种智力资源、物质资源、自然资源,开展联合攻关活动.政府对出台的产学研平台激励政策,应及时落实好细则和具体的配套措施.通过调整好总体的科技资源配置,制定好重大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计划,充分发挥政府各个部门的引导作用,以及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同时,加强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理顺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推动产学研平台前进的巨大合力.

4.2加大产业技术科研创新投入

高校的创新平台建设,不仅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还需要高校自身加大投入,增强造血机能.从科研场地建设、仪器设备的购买、科研人员的配备、科研政策的激励、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设立产业重大技术创新的专项基金.在核心技术研究、技术基础研究以及小试、中试等阶段给予持续稳定的投入.要努力营造有利于产学研战略联盟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本着长期合作、互利共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注重平台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4.3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模式

首先,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生产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人才需求状况.同时,为高校的成果产业化和企业的技术改造发挥聪明才智,并且可以加深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体会.第二,利用产学研协作平台,进行专业调整和改造.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方向;加快对符合社会需要的大学毕业生的培养,减少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压力,为企业培养一批基础性和应用性人才.第三,开展人才培养对接活动.如天津市围绕优势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及重大项目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状况,重点建设108 个市级重点学科、75个区域特色专业;新增了35个新的专业,1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天津市85%以上的高职院校都是由行业企业创办,企业的技术工人94%以上来自职业院校.2007-2009 年,天津市的高校科技服务平台为企业创造了近118 亿元的经济效益.

4.4加大应用基础的研究

基础应用研究非常受基层和企业的欢迎.应用性强,投资小,反应快,见效快,有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如山西大学研制的新型黑板书写材料及其配套产品,有效的解决了教室的粉尘污染问题;所研制的智能电子板书系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信息交流场所;“高流态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应用也非常广泛.太原理工大学研制的“盐类矿床群井致裂控制水溶开采方法”及其应用项目,能大大的降低建矿投资、建矿周期和开采成本,提高回采率和生产效率,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成功的经验应该对高校的创新平台建设活动有所启发.

4.5与大的集团公司、大企业以及国家战略支持的重点产业开展产学研联合

一般来说,大的企业都有研发机构,平台较高;且注重长远规划和开发,科研经费也比较充足,技术上容易对接成功;小试、中试更方便,合作发展也会更长远,科技转化也会更快捷.如山西的高校与太钢、宝钢、汾酒集团、南风集团等的合作.太原科技大学与宝钢的成功合作,每年为企业新增产值2亿元.上海交通大学与SUN、SAP、ORACLE、IBM、微创、微软、英特尔、惠普、等8家国际著名的IT(中国)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极大的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就业.

4.6创新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模式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指出:“要坚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产学研结合的基点放在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创新需求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要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有效支撑,并通过在原始性创新和前沿技术方面的突破,更好地发挥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要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从产业发展的要求出发,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形成合理的产学研合作利益机制.”

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建设,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做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如: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作模式;以高校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作模式;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作模式(类型繁多).深圳虚拟大学园以市校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目标,在市校合作、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与匈牙利、法国、日本、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开展科技合作18 项,合作办学195人次.被科技部、教育部授予“国家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授予“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高校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协作模式,如:清华紫光、清华同方、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广东很多高校在佛山市设有办事机构、技术研发中心、院士工作室、开展技术合作和转让等,使产学研各方在合作中得到了实惠[5].今后产学研深层次协作的方向是: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全方位密切合作.政府要设立“产学研合作项目工作部”,并开展10年(或20年)中长期的规划活动.规划从短期到长期、从单项到多项;从点到面、从少到多;从地方到全国、从国内到国外;从研到用、从低到高.

4.7实施高校科研成果进厂、到村、出国战略

高校和高校教师有着优越的工作条件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部分高校和高校教师有着高高在上的心态.自我封闭,不愿意接触企业和社会.在产学研平台的建设工程中,需要高校和高校教师放下架子,和基层的科技人员和工人多接触,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贡献给企业.因此,应该主动的和企业联系,和农村联系,和基层联系.如在委托培训、联合办学、联合攻关;博士后项目洽谈会、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成果转化、合办研发中心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开展对接活动.佛山市在这个方面搞的很好,产生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外出参观取经,把国外或者国内好的经验汲取过来;主动和国外有关企业取得联系,联合成立创新合作平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深圳市的高校在这个方面做的很好.

5结语

总之,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与很多因素有关.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高校的技术优势、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高校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在产学研平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资源整合、经费投入、体制改革、培养方案、基础研究、合作模式、合作方式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同时,要强化企业在平台建设中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地和高校就创新项目、合作方式、利益分配、承担风险等方面开展合作.这样,才能使创新平台的建设取得辉煌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双喜,马文峰.产学研合作创新在技术整合的作用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16):22-24.

[2]蔡志华,朱云长.传统产学研合作的观念误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5):29-30.

[3]李志强,李凌己.国内外产学研结合发展的新趋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4):97-103.

[4]朱司宇,王亮,王斌,等.天津市产学研合作的政策、问题与对策[J].天津经济,2011(8):21-23.

[5]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实施产学研战略,建设创新型佛山[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3):23-24.

[责任编辑:徐明忠]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WANG Guicheng1ZHU Lin2ZHAO Wenliang1

(1.Th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Planning,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476000,China;2.The Library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476000,China)

Abstract: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of IUR(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Recognize the statu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h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platform of IUR.Point out the related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collaborating innovation platform of IUR.The important role and method of th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platform of IUR are brought up which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lays in.strengthen government guidance, prompt the capacity of resource integration.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Strengthen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new technology.Push forward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system.Innovate the cultivation and evaluation model of talents.Increase oriented applied background research.Cooperate with large group of companies, Conglomerates and National key Leading Enterprise together researching “IUR”.Innovate the cooperation model of “IUR”.Make effort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that scientific research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ork in factory.In the country and out abroad.

Key words:university and college; IUR;platform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6)06-0058-04

作者简介:王贵成(1962-),男,河南武陟人,商丘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经济学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基金项目:商丘师范学院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收稿日期:2015-09-18

猜你喜欢

平台产学研高校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