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2016-06-02鞠健胜顾亚萍霍小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

鞠健胜,顾亚萍,霍小兵

(江苏省泰兴市中医院,江苏泰兴 225400)



·临床研究·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鞠健胜,顾亚萍,霍小兵

(江苏省泰兴市中医院,江苏泰兴 225400)

摘要: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和HBV-DNA 以及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的检测,研究HBV-LP在判断HBV感染时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8份乙肝患者血清HBV-DNA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以上标本进行HBV-LP和HBV血清免疫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HBV-LP与HBV-DNA 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M模式的HBV-LP与HBV-DNA的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LP可作为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的指标,具有与HBV-DNA类似的应用价值,较E抗原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关键词: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临床应用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其有较高的传染性,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寿命。长期以来,临床上以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免疫标志物来判断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的状况。但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大量使用,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情况经常出现。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检测已不能真实反映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是否具有传染性更不能以此为依据。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是测定患者病毒复制状况的最精确的指标,对判断乙肝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有直接指导意义,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亦以此为依据。核酸检测的资质和设备许多基层医院尚不具备,限制着HBV-DNA检测的广泛开展。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 是HBV的包膜蛋白,包括PreS1 蛋白与PreS2 蛋白以及表面抗原。乙肝病毒的感染、复制及预后均与HBV-LP的前S 蛋白密切相关[1]。本文检测了138例乙肝患者HBV-LP和HBV-DNA水平以及血清免疫标志物,探讨三者的相互关系,以发现HBV-LP与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本院门诊13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时间为2015年1~7月。其中女63 例,男75例,年龄16~57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共同修订的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并置于-20 ℃保存备用。

1.2方法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HBV-DNA定量检测试剂盒由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下限为500 IU/mL。HBV-LP检测试剂盒由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BV-LP与HBV-DNA阳性率的比较138例乙肝患者血清HBV-LP的阳性率为73.9%(102/138),HBV-DNA的阳性率为68.8%(95/13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6,P>0.05)。两者检出一致率为70.3%。

2.2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组HBV-DNA与HBV-LP阳性率的比较138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模式分为3组:第1组(俗称大三阳组),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E抗体阴性,核心抗体阳性或阴性组;第2组,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阴性,E抗体阴性,核心抗体阳性组;第3组(俗称小三阳组),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核心抗体阳性组。第1组,HBV-DNA阳性率为89.2%(58/65),HBV-LP阳性率为92.3%(60/65)。第2组,HBV-DNA阳性率为70.0%(21/30),HBV-LP阳性率为76.7%(23/30)。第3组, HBV-DNA阳性率为34.1%(16/47),HBV-LP阳性率为40.4%(19/47)。

表1 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组HBV-LP与HBV-DNA

*:P<0.05,与第1组比较。

3讨论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作为经典的诊断乙型肝炎指标,是人体对乙肝病毒免疫状态的直接反映。临床通过乙肝病毒E抗原的转换判断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有许多临床问题无法解决[3]。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水平是衡量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状况的最精确的指标,对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有直接指导意义,为临床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的最重要指标[4]。但由于核酸检测的资质和设备许多基层医院尚不具备,极大限制着HBV-DNA检测的广泛开展。

HBV-LP是乙肝病毒的包膜蛋白,空间上具有2种不同跨膜结构,其外侧能够与易感细胞受体结合,而内侧能够与HBV核壳体膜结合。包括表面抗原和前S蛋白(PreS1 蛋白和PreS2 蛋白),是HBV Dane氏颗粒和亚病毒颗粒的主要包膜成分[5]。该蛋白在病毒组装时,是基质类似蛋白;在病毒进入时作为受体蛋白起作用;同时还行使调节功能。HBV-LP的前S区具有独特的立体构象拓扑结构,在组装病毒外壳时,分泌出组装完整的病毒外壳。HBV-LP还具有反式激活作用,能够激活多种启动子,具有转录激活功能。HBV-LP与肝细胞的毒性,病毒的复制,反式激活病毒,上调cccDNA拷贝数,致癌性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6]。

本研究显示,138例乙肝患者HBV-LP和HBV-D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检出一致率为70.3%。在138例乙肝患者中,65例E抗原阳性者HBV-LP和HBV-DNA阳性率均较高,但E抗原阴性者中亦有50%左右的患者HBV-LP和HBV-DNA呈阳性。这表明HBV-LP在判断乙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是否具有传染性等方面优于E抗原,与乙肝病毒指数具有较相似的临床价值。HBV-LP阳性率各组均高于HBV-DNA阳性率,原因可能是由于HBV-DNA的检测限为500 IU/mL,一些低浓度的患者被误判为阴性[7]。抗病毒药物并不能抑制已形成的病毒表达蛋白,只能抑制HBV-DNA的复制。故HBV-LP转阴时间较HBV-DNA要晚一些[8]。

综上所述,HBV-LP可作为判断乙肝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监测病毒复制的指标,具有与HBV-DNA类似的应用价值,较E抗原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简便,快速,无需特殊的仪器和资质,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公忍,熊锦华,李树玲.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与HBV-DNA及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3):127-131.

[2]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0(4):348-357.

[3]叶儒军,魏威.乙肝病毒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23(1):2932-2933.

[4]欧阳淑兰,王霞平.乙型肝炎病毒DNA及其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7):2140-2141.

[5]Wang NY,Zhang D,Zhao W,et al,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 as a candidate biomarker for evalvating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Clin Biochem,2011,44(14):1199-1204.

[6]谢服役,孙琦,陈巍.乙肝病毒大蛋白在乙肝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3,27(4):280-282.

[7]龙晖.乙型肝炎患者622例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DNA的相关性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4,20(6):641-642.

[8] 高锦,徐爱芳,王妙婵,等.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在核苷类似药物治疗CHB患者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18(1):3471-3473.

(收稿日期:2015-11-11)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9.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9-1281-02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亚甲蓝染色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