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30宋洁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宋洁

【摘 要】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新、应用广、效率高、效果突出、声文图像并茂等特点,可产生常规教学手段根本无法实现的效果。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时,则能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多媒体课件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一、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正确合理地选择信息技术手段

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针对教学内容,着重考虑选择什么媒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在的积极性。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许多优点,根据教学内容来选用多媒体,能更合理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突出它的优点。例如,要解决行程中的“相遇”“相向”“相背”“同向”等问题时,可以用计算机直观地展现这几种运动,并且教师可以把这组动画进行任意切换,反复比较、区别,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使教学目标高质有效地达成。

二、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时机,恰当运用信息技术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在于: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可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使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学习与怎样思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能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推动其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主要表现在对信息技术运用时机的把握上。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时、分,24时计时》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计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拍摄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二)强化感知,突破疑难时运用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基于数学知识的特点,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功效,一方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视听并用,拓宽信息传播渠道,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另一方面,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

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關系”这个知识点,是本课中一个难点。多媒体以它得天独厚的动态演示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一特性,使学生准确地理解了这一特点。操作一:画面上出示一个角,在学生观察之后,动态地使角的两边慢慢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角的两边慢慢变长了,但是角的大小没有变。操作二:把角的两边慢慢缩短,缩短,学生又发现——角的两边虽然变得很短了,但是角的大小还是没有变化。从而理解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操作三:把角的一边固定,把角的另一边叉开,学生很快发现:角变大了,再叉开,再变大;操作四:把角的两边拉近,拉近,学生发现;角变小了。从而理解了——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模拟操作,深化理解时运用

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直接利用教具割、拼,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圆柱进行切割、分解,合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图形,将圆柱体最大限度地多次划分,逐步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思想,可以让学生学会变通,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素材,创设思维空间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空限制,很多生活情景难以在课堂上再现。借助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丰富有趣的素材,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可以优化智能结构。

如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为了给学生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我用录像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了学校管乐团排练之前学生们入场的情况,让学生统计出持各种乐器的各有多少名同学。当第一次放录像的时候,由于学生陆陆续续进来的人很多,学生们不能准确地统计出数量,因而学生们自觉产生了分工合作和分类整理的方法。在这个现实的场景中,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优势,感受到分类整理的必要性。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恰当应用,不仅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儿童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让数学课堂焕发出活力,是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高文著.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皮连生.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心理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